王万胜
中国山水画,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与笔端印象的结合取舍艺术,还是一种传达艺术家意态心语、体现艺术家性情志趣的表达手段。在欣赏名家山水佳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够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情绪受到感染,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抵達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米和平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善于营造意境的出色艺术家。
结合米和平先生的具体作品,我们可以对他的山水画意境表现方法做初步探究。
不难发现,米和平先生对构图章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善于以此造境。先以《擎天》这一作品为例分析:米和平先生采用高远构图法,一座主峰雄踞正中,挺拔巍峨,耸入云端,周边辅以些许乱石小峰。整幅画面并不十分复杂,有重点突出内容,有山石排列秩序,有留白想象空间,有虚实掩映层深,在刻画出擎天之峰秀美奇姿的同时,也成功营造出摄人心魄的气势。事实上,米和平先生的《独立风云》《昃》等一系列作品也是采用了此种构图方法。在《独立风云》中,山石疏密得当,峰崖因势入画,极具险绝之气与雄武之姿;《昃》中的构图意识更为明显,有隐,有显,有藏,有露,以云雾的虚实与空白来处理山岩、江瀑、落日、草木的掩映,其效果显而易见,已然达到了风起云涌、大气磅礴的艺术造境效果。
而《幽谷图》则明显不同。在该作品中,米和平先生采用了全景式构图,以繁密的布景来描绘深山幽谷之貌:层峦叠嶂,曲径通幽;绿木青松,盘虬卧龙;烟云萦绕,静谧幽深;山泉隐隐,曲折而下;村落叶林,交相掩映……种种景观,不一而足,可供一一浏览、细细观赏,可谓是构图繁杂了。但为何会有多而不乱、闲适恬静的艺术效果呢?实际上,米和平先生早已在作品中用“图繁笔简”之法作了解答:他作此图时笔法刚柔相济,变换灵活,不求笔笔送到,但求因势利导,而后墨随笔出,淡墨浓墨渗透而生,空灵自然。如此一来,此图构图虽繁但用笔简练,将复杂丰富的物象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使得景致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整体气势雄浑、意境超俗。由此可见,笔墨是米和平先生营造意境的又一关键技法。
如果说构图、笔墨等技法是米和平先生造境的师古之法,那么生活情趣的融入无疑是他求新思变的创造了。品读米和平先生近年来的山水作品,常有气韵生动之感,究其原因,在于米和平先生十分注重将理想的生活环境、鲜活的生物神态带入作品之中。在《秋之声》中,高山之上的窑洞式老房子、墙上悬挂的玉米、墙边斜靠的农具均给人带来朴素的生活气息,而房上的信号接收器又实现了对当代生活背景的有意强调。但米和平先生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之上,描绘出数只鹊鸟冲天而起、旋即聚拢、未及停落的动态一幕。如此一来,作品回归主题,整幅画面便愈加生动起来,仿佛已有鹊鸟之鸣飞出纸外。所谓“秋之声”,从浅层次来看,自然是指鹊鸟之啼鸣、秋山之韵音;继续分析探究,则应是米和平先生为山村发出的赞美之声、为秋收描绘的喜悦之作;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似能发现,画中场景未必真实存在,它更像是米和平先生所向往的生活环境—米和平先生实际上是在为内心发声。再观《山乡情》《新山村》等一系列作品,莫不如是。米和平先生心之所往,由此可知矣。
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一直为历代艺术家群体所孜孜探求。而米和平先生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创作之路上勤耕不辍,造境愈加酣畅洒脱,心境愈加开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