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线上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2020-09-26 13:30孙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讲师共同体疫情

孙娜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使得线上教学成为一场“持久战”,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面对活泼有余、自律不足的小学生群体,教师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如何利用网络,依托团队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富有个性而自主地成长?我们尝试构建线上“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在协同学习中相互倾听和对话,深度学习取得可喜效果。

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同伴、家长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见解,经常进行对话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下,以一定的纪律约束行为规范,合作互助共同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主题探究课程,促进学习共同体的生成

线上教学伊始,我们把社会生活当教材,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部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开发了“滚蛋吧,病毒君”主题探究课程。课程设计目的,一是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探究疫情,将探究的结论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积极参与小组评议;三是能够关注社会事件,学习模范榜样,勇立报效祖国之志。

课程设计了“探秘病毒君”“狙击病毒君”和“拜拜,病毒君”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认识病毒的结构和传播原理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第二个板块引发学生从社区、学校、政府在疫情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入手,形成《疫情防御手册》。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对本次疫情中付出努力的医护人员、军人、公务员等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群体培养感激之情,将榜样人物的优秀事迹与个人理想相结合,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思索。這个主题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他们自由组合小组进行讨论,商定组规,自行建立自己的网络学习秩序;通过头脑风暴,构建他们学习的内容框架;制作本次疫情的《病毒防范手册》,甚至升级打造为“漫画形式”,生动形象又十分有趣。同时,学生们还就网络信息是非难定、谣言四起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身作则,不信谣,不传谣,做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小公民。

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孩子们彼此之间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初步形成了温暖、宽松、自律的“线上教室文化”,学习共同体的雏形得以建立。

多维学习社区,营造协同学习样态

有了前期主题课程活动的铺垫,步入数学学科教学时,我们依托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了孩子的合作学习进程。对于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知识的梳理和储备固然重要,而对思维的培养和学习力的提升才是终极追求。我们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数学,构建单元认知结构图同时,依托典型习题在解题中锤炼思维,巩固技能。

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学习和思考,我们采用多维学习社区的结构方式展开线上学习,实现按需指导、因材施教。“远航社区”即学优生团队,自主规划学习任务;“扬帆社区”即中低端学生团队,教师引领,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学习;“启航社区”即后进生团队,采用家校合作,教师的VIP一对一学习指导,使孩子们获得成就感。

1.学生主体,实施“小讲师”制

扬帆社区,集中了班级的大多数孩子。如何让孩子们的在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如何检测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我们运用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表现性活动——小讲师教学法,并制定评价策略。

小讲师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当老师,把问题讲解给大家听。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表明,教是最好的学。通过教他人,对知识的平均记忆程度,可以达到90%,而上课听讲,平均记忆率只有5%。也就是说,鼓励孩子教他人,可以促进孩子学习的吸收率。讲解,是自我反馈学习成果的手段,在教别人过程中,也会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我们把讲题作为了一项表现性任务,建立评价规则,实施小组承包制,协商按能分配,人人有机会录制小视频。让每个孩子学有目标,获得成就感,并且不断超越。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2.教师协同,推进深度学习

小讲师活动,有效地考查了孩子们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情况,也暴露出如下问题:讲题往往是聚焦在解题本身,思维方法的总结提升不足,对题目的本质挖掘不够深。如何推进孩子的高阶思维呢?以点带面,教师对每个讲题的孩子都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在讲解解题方法的同时,关注思维方法的总结和提升,关注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比如这组题:①一个正方体锯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32平方米,原来正方体表面积是(   )平方米?②将四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木块拼成长方体模型,表面积减少了150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模型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教师引导小讲师思考:这两个题目是否属于一类?用什么样的策略讲解为佳?要让同学们领悟哪些本质?对于这种长方体和正方体拼接或截取导致的表面积产生变化的问题,我们要弄清楚哪几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小讲师在二次录制的过程中,通过认真思考,采用画图的讲题策略,将两个题目进行了对比分析:①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的立方体的表面有什么变化?②在变化过程中,表面积的改变和这些新增或消失的面有什么关系?③新增或消失的面和原来长正方体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以及个数有什么变化?④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实际问题?孩子的思维得到了进阶和延展,恰如其分地运用图式,有见地、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自己的观点,发展了逻辑表达能力。

在第二天答疑时段,学生们观看小讲师录制的视频,在相互点评中,彼此洞察,思辨,聆听,体会他人的观点,共享优质思维,自省认知。经过这样的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思考得越来越深入,思辨和创新意识得以发展。

这样的线上小讲师教学,发挥成员间的异质性,加强了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分享优质思考,建立了成就感,学力弱的孩子能够在课余的自主学习时间,反复观看视频,突破自己的困难点,直至理解内化。学习共同体得到完善,逐渐成熟起来。

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线上学习共同体,更需要通过多元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

1.内容多维化——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

在后疫情阶段的线上教学中,我们开展了基于UbD(UbD即理解为先,是由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开发,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创新型教学设计模式)的“比和比例”单元教學探索,引导学生基于真问题研究,在“设计房间平面图”的表现性任务的驱动下,感受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体会知识的真实价值,并不断在认知结构中建构知识系统,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教师们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建立了“档案袋”评价。其中包含推动学生思维的自学任务单,学生学习新知前的设计图和学习进程中的进阶版平面设计图,体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交流笔记和学习作品、单元阶段性纸质检测等材料,作为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成果,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成长故事和进步情况。

2.主体多元化——自评和他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儿童寻求自我实现的路上,需要得到归属感和他人的尊重,自我成就感的建立,在这个学龄段依然需要外显的刺激和鼓励。基于此,在这种特别需要自我制约、自主努力的线上课堂里,我们决定设立“品质卡”作为评价手段,让学生得到高位的认可和引领。

品质,在本文中是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通过师生们讨论,学生们一致选择了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均能体现出来的品质:坚持卡、进取卡和优质卡三个类别,作为课堂和课后鼓励自己前进的见证和动力。班级共同商定奖惩细则,比如每日按时参与线上课堂,作业按时完成获坚持卡一张;课堂积极参与,发言踊跃者或者坚持每天挑战自己的一个弱项,坚持一项爱好均可荣获进取卡一张;自助规划任务完成质量高可获优质卡一张等等。每个周一的成长班会课,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日子,大家将自评和互评结果分享,学习榜样,找寻方向。

总之,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启了学生们自我学习的系统,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拥有了学习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在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中互通见解,合作互助,综合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讲师共同体疫情
爱的共同体
战疫情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金牌讲师在哪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抗疫情 显担当
共同体的战斗
疫情中的我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数学小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