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书乃六艺一端,古贤善书,多以此作文写札,抒情叙志。潜心浸淫,沉迷奥旨皆本于灵心开悟,修身养性。能守初心者方显可贵,赵毅便是其中一位。
他自幼嗜书,年纪轻轻就加入了中国书协,论资历他只能算书坛新秀,但论书法他早已是个中好手。“书虽小道,壮夫难为”,如果说大器晚成表征了功过于性的基本事实,那么年少得志则需要具备更高的天分,下更多的苦功,这一点我相信凡是熟悉他的人都會认同。他对各类古帖的认知与敏感度超出常人,对线条、笔墨技法、结构体势、分间布白的把握既能合古人佳处又往往独辟蹊径。无论临帖还是创作,既得古法又能大胆参入己意,以古为师,化古为用,注重自我理解与表现。看似笔走龙蛇逸笔草草,实则见功见性另有乾坤。因此他的书作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让无数同道心生艳羡。
几千年书史留给我们灿若星河的法帖,其审美风格可谓琳琅满目,赵毅独衷厚朴一路。大美不雕,自然为美,重笔墨情趣,求天真烂漫,这是他在广泛师古汲古过程中尝试了不同风格后逐渐形成的宏观审美取向。他作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把自己的表现力局限于单一书体上,而是特别注重几种书体潜在的内部联系,特别是将篆隶笔意、质感融入其他书体中,使其相互催动、相得益彰,这是他从清人碑帖之争中得到的启发。碑学、帖学各有所长,与其格格不入,不如取长补短。正如书法五体,本无明确规定的必然界限,相反在发展中存在着客观内在联系,硬生生地用书体概念割裂书法、牢笼自我,必将走入小格局、小情趣之中。充分借鉴、优势互补,才是完善自我的宏阔通途,这也是一个明智的书家应该具备的大气象。
赵毅的书作在大学时期就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频频入展、获奖,这是他不懈探索、善于思考的结果。厚积薄发,他已经摸索出一条符合自我性情和审美品位的艺术创作道路。赵毅篆书宗法大篆、石鼓文,得古拙朴茂之气,又巧妙借鉴吴昌硕篆书结体倚侧之势和墨色干湿变化,书写自然又不失对比度,线条温厚流畅,节奏轻松明快。其隶书前些年主攻《鲜于璜碑》,同时对《礼器碑》《张迁碑》做了深入的临习探索,锤炼了线条,总结并融汇了这几件汉隶作品的布势规律与特点。近几年他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摩崖刻石,对《郙阁颂》《西狭颂》《石门颂》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他关注当代名家作品又不像其他人那样安于模仿,而是从当代书坛名宿身上获得启发,摸索摩崖隶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路径,最终把自己的隶书面目定格在《石门颂》上。其隶书线质保留了《石门颂》苍劲老辣、斑驳浑厚的特征,但又有意弱化波磔感,丰富笔画中段的表现手法,以消除大字线条中怯的弊病。他又融入《西狭颂》《郙阁颂》《张迁碑》等作品的造型特点,变原作扁方舒展之势为敦朴收敛之势,以此规避常人作隶惯犯的美术化、装饰化习气,格调更加雄强朴茂,独树一帜。赵毅在行书上用功更深,遍临各朝名帖,特别是长时间学习过颜真卿、倪元璐、何绍基、王铎、赵之谦等大师的名作,最终从何绍基身上找到了突破口。他的行书一派子贞面目。线条融隶入行,圆厚淳古,流畅有力;结构开张,体势外拓,有颜鲁公之风;章法游刃有余,参差错落,似断还连,节奏潇洒连绵,不愧是当代何绍基书风中的佼佼者。
赵毅还年轻,以他的天资与用功,假以时日,相信他的书作一定会更加纯熟圆满,期待他给我们带来更多赏心悦目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