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曦
摘要: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外界的环境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使得人们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需要结合相关的课程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借助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7-0033-02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和成长的初步阶段,该阶段也是儿童形成一些基本素养的关键时期,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希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让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因此从新课改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能够探索出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借助生活化课堂模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小学生健康发展。
1.小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后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早期就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则极不利于其后期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引导慢慢地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使得一些传统的民族精神正在慢慢地被淡化。很多学生之间存在攀比行为,还有就是高消费和高享受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一些学生在道德行为上面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规范,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或者随意的丢弃脏物等等。而造成目前的小学生会存在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家庭因素影响。
目前人们的工作比较的繁忙,压力较大,很多的小学生平时都是由家中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的,这种隔代教育会容易使孩子出现思想偏激或者行为孤僻的问题。另外很多的家长不能够在行为习惯方面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一些家长的文化水平可能不高,没有认识到在教育子女时候的方式,还存在着动不动就打孩子或者骂孩子的现象,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并不利于孩子健康的发展,甚至会在很多时候效仿家长的行为。
1.2 学校因素影响。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旧是应试教育,因为受到了这种教育形式的影响,使得很多学校只关注了学生文化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所以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逐渐地被我们淡忘。在对学生开展的行为习惯上面缺少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往往点到即可,没有能够深入的进行学习和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训练,对学生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指导。
1.3 社会因素影响。
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丰富,它在帮助小学生开拓了眼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网络中一些不良的影视作品和书籍都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他们从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2.小学阶段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1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走出家庭开始接触社会和了解生活,学习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一些基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观念逐渐地形成,身心发育较快,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在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压力过重,教师平时也忽视了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得儿童在发展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教师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2.2 行为习惯培养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目前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和深化,而开展素质教育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小学会有礼貌地和别人交谈,能够在处理事情上掌握分寸,让学生能够养成爱老师、爱学生的一种情感。能够遵守学校的纪律能够热爱自己的祖国,而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在为学生学会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行为习惯培养是培育学生学会做人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2.3 行为习惯培养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思想品德形成需要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共同的努力。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够坚定道德意志。一个人道德行为的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途径和因素的协调,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小学阶段强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让学生能够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学生能够终身受益,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
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策略
3.1 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教学内容。
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能够更好地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为后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开开心心上学去》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画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上学时如何和自己的父母还有老师和同学打招呼,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通过这一个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针对学生开展礼貌教育。
3.2 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体会课本知识,能够把理论和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通过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开展《我认识您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关心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可以找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家做给自己的父母,通过这样的一个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关爱他人的习惯,能够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在平时学校开展的升国旗仪式这种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 利用生活化作业巩固课堂内容。
课后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一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而教师在生活化课堂中布置的作业要能够打破传统纸质作业这种单一模式,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和生活结合,从而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我们的校园》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观察校园环境和绘制自己的校园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走进自己的校园进行观察,然后通过画笔把自己看到的内容画出来,通过这个作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让学生在独立的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自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乐观的成长和看待周围的事物,同时这样的作业更能够调动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为提高当下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挖掘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式,能够注重生活化课堂的打造,通过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能够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在学生高度的参与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保证小学生能够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芬,赵阳,徐瀚涛.依托《道德与法治》,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人生十六七,2018.
[2] 安秀萍,王建华,周媛.谈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4.
[3] 丁俊山,王宇泽,徐瑶.现实中学生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素质及矫正方法[J].清河县教育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