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虹 丁航 符华春 张志珍
[摘 要]课时的压缩以及课堂填鸭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极大的考验。基于“互联网+”,发挥智能手机移动终端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学习对象推送课堂内容分解知识点,并建立班级学习讨论微信群,充分利用课后的学习资源和时间辅助传统课堂教学。结果表明,该方式有助于克服传统课堂的一些弊端,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生物化学;总评成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0-0120-04
生物化学阐述的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专业必修基础课[1],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键课程[2]。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治疗和日常生活中都大有用途,但其内容繁多抽象,信息量大,理论连贯性强,不容易被掌握,若仅依靠课堂讲授,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理解起来会很难[3]。在笔者担任该门课程授课教师期间,其课时量已经进行了两次缩减调整,而课程理论知识量仍不变,这就增加了教与学的压力。微信公众平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补充传统课堂教学不足,为解决课堂教学遗留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即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整合,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以知识点的形式传递知识给目标人群,帮助其深入学习掌握系统知识。学习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时获取学习资源,利用零散的空余时间进行高效学习、沟通交流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班级学习讨论群,一个群配备一个专业课程教师,及时对学生学习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因此,基于新时代“互联网+”的优势,研究开发适用于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资源,并将教学资源通过公众号推介给学习者,在此基础上建立课后学习讨论微信群,跟踪分析与评价不同模式下教与学的效果,为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东医科大学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安排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2门专业基础课程的2015级临床、预防、药学专业以及2016级护理专业的学生,每个专业随机抽取4个班,其中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关注公众号,定期接受老师推送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后学习,并建立班级微信学习讨论群,每个群都有本专业课程教师入群辅导。对照组不关注公众号,不建立讨论群。公众号没有对2018-2019年度的学生开放,因此,本研究再纵向比较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和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不同专业学生成绩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纵向比较不同年级、相同专业的学习效果,用于比较的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录取形式、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授课教师安排上也无差异,每门课程的师资力量都一致,即有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并按相同的评价体系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说明
本研究随机抽取2015级临床专业4-7班,2015级药学专业1-4班,2016级护理专业1-2班和9-12班,向单数班学生发送学习推文并建立微信班级学习讨论群;随机抽取2015级预防专业1-2班和7-8班,向7-8班的学生推送学习推文并要求建立微信班级讨论群。对照组只接受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相关学习,其具体情况见表1。文章以群发的方式发到实验组每位学生的手机终端,学生点击链接即可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课余时间可以随时在班级群进行讨论。
2016-2017年度没有随机抽到的专业,也接受推送文章并进行独立学习,但未建立讨论群。而2018-2019年度所有专业的学生,均按照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安排。
(二)成绩评价
成绩分值分配: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10%) + 实验课成绩(20%) + 期末测试成绩(70%) 。
1.平时成绩
根据学生每次上理论课的出勤率和课后作业评分进行综合评定,由每个系列带教老师负责完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这2门课程的讲述内容主要包括3大块,每部分內容讲述完毕以后,2015级和2017级的学生都要完成课后练习题。练习题根据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来安排练习内容,主要有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等。课后作业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每次课间20 分钟答疑。每部分作业满分为100分,计算课后作业的平均分,以平均分 × 10% 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评成绩。
2.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根据学生每次实验课出勤情况、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平均分进行综合评定。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成绩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分,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生共11次实验,修生物化学课程的学生共6次实验,每次实验计100分。如果学生某次实验课缺勤,该次分数就记 0 分。计算11次或6次实验平均分,以平均分 × 20% 作为实验成绩计入总评成绩。
3.期末测试成绩
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进行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前均安排一周时间答疑。考试卷面分为100分,包括单项选择题43题,配伍选择题12题,每题1分,共55分;判断题5题,每题1分,共5分;名词解释5题,每题2分,共10分;简答题4题,共 22分;论述题1题8分。以卷面分数×70% 作为期末测试成绩计入总评成绩。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本研究采用总评成绩对比和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习效果评价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总评成绩差异情况,探究公众平台辅助理论教学是否对学生总评成绩有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对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课余玩手机的情况,学生利用手机自主学习微信推文的情况,学生对推文质量的认可情况,推文对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是否有帮助,推文对利用碎片化时间是否有益,推文对提高学习成绩是否有帮助等。
调查问卷在实验组2016-2017年度不同专业8个班的学生中进行,每个专业按班级人数发放调查问卷,总共250份问卷,回收合格问卷250份(问卷回收率100%)。
(四)统计学分析
所有学生的总评成绩和班级、年级及格率数据均来自广东医科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数据获得途径真实客观。总评成绩平均分用平均数 ± 标准差表示。
三、结果分析
(一)横向对比同级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总评成绩和班级及格率
对比分析学生总评成绩和班级及格率的结果表明,同一年级相同专业接受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习的班级比没有接受的班级在总评成绩和及格率方面都有提高。其中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护理专业,实验组护理9班的总评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分别为65.72、78.13%,11班为68.65、90.32%,而对照组10班分别是57.69、53.58%,12班为62.81、67.74%。这表明课后利用碎片时间强化推文学习可以显著提升班级总评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预防专业实验组总评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药学和临床专业两组对比,实验组也有提高,具体情况见表2。
可见,采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理论相关文章辅助学生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效果的,对基础差、接受知识慢的学生来说帮助更大。
(二)纵向对比不同年级相同专业学生年级总评成绩和年级及格率
从表3可以看出,相同专业的学生,接受微信公众平台推文的年级,其总评成绩平均分均有提高,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护理专业、卫生检验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经过微信推文辅助学习的年级,其总评成绩平均分比未利用推文辅助学习的年级分别提高了5.24分、4.82分和3.67分,基础相对好的药学专业实验年级比对照年级总评成绩平均分提高了2.04分,而基础最好的临床专业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分提高不明显。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后碎片化学习后,学生成绩整体及格率提升了约2.97%。学生基础比较差的护理、卫生检验、基础医学专业的及格率提升非常明显,护理专业提升了16.30%,卫生检验专业提升了13.60%,基础医学专业提升了13.82%。
这一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习可以提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生化理论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以碎片化时间学习代替在手机上闲聊和瞎逛,提高课余时间利用率,学习效果明显。
(三)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生实现碎片化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生总评成绩和及格率的提高直接体现了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后碎片化学习带来的效果。为了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评价数据,本研究针对接受推送公众号文章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以匿名的形式进行,每个问题都设计客观选项。问卷要求学生在课间完成,因为题目数量较少,学生填写起来非常方便,占用时间不多,因此问卷回收率达到100%。收齐之后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结果见表4和表5。
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知,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少,有81.60%的学生每天看手机超过1个小时,本次调研无不玩手机的案例。学生有智能手机及玩手机的时间,反映了开展微信公众号辅助生化理论教学的可操作性。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帮助学生提升时间利用率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表4还显示,64.00%学生每天学习推文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本研究对学生基于玩手机时间和学习推文的时间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表5的调研结果。
表5的结果显示,教师除了要传授好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在公众号文章撰写、理论知识提炼以及文本编辑等方面做得更好,这对新时代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讨论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营养物质之间的代谢与联系,并从分子水平理解生物体的分子结构功能、遗传信息的规律,进而探究生命现象本质等知识[4]。这门课程发展迅速、信息量大、理论抽象、知识点复杂,加之学时有限,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不好理解而且又容易忘记,因此其学习积极性有限,容易產生畏难情绪,这在无形中给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现状,探讨分析智能手机终端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开发新的符合新时代学生学习需求的资源并辅助传统课堂教学,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专业知识传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走出原有的圈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提升学习效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今,需要有正确的指导和学习资源,引领和帮助青年学生更好更科学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和成长,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文章辅助理论教学的做法,正好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利用。学生随时打开手机就可以收到学习提醒,比老师或者家长在身边督促更有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周迎会,蒋菊香,徐岚,等.卓越医师班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2):105-108.
[2] 阎敬,于爱鸣,王华芹.PBL结合多媒体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点尝试[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26-227.
[3] 宋岚,周芳亮,程莉娟,等.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8(1):58-61.
[4] 马如骏.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