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2020-09-26 11:57
中学生天地(B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色盲哲学家玛丽

这次的思想实验,根据美国哲学家弗兰克·杰克逊1982年在一篇论文中提出的“黑白玛丽”实验改编而成。玛丽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所有物品都是黑白的房间里的女孩,直到有一天,她离开那个房间,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其实原本的思想实验有个瑕疵,那就是人的身体不是黑白的。如果偶然擦破了皮膚,流出的血液也不是黑白的。黑白房间并不能保证玛丽看到的一切都是黑白的。所以,我在梁瑟的例子中改用一副“过滤”颜色的电子眼镜。

杰克逊之所以要写这样一篇论文,是为了反对当时流行的一种观点——一切知识都是关于物理的知识。无论是玛丽还是梁瑟的例子,都说明了解了关于颜色的物理知识,并不等于掌握了关于颜色的一切。人看到彩色的东西的时候,感受到的那种色感,是关于颜色的物理知识无法代替的。色盲和非色盲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颜色的感受能力,哲学上称之为Qualia。

一般认为人有五种感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听觉。每一种感官都对应了一种以上的感受。例如,视觉包含了辨识光感、物体轮廓和色彩的多种能力。全色盲失去了辨别颜色的能力,但依然有另外两种能力。感受是直接、主观的,而物理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将感受转变为某种客观而间接的表述,如将红色表述为波长620~760纳米的电磁波。从原则上讲,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知识依赖于天生就具备的感受力。物理仪器只不过扩展了人的感知范围,并没有拓展感知力本身。但是反过来,仅仅从物理知识出发,也无法实现感知的那种直接性和丰富性。例如,科学家可以告诉你香水百合花香的大致化学成分,这并不等于让你闻到那种香味。

我们还要认识到,感受虽然很重要,但也因此可能意味着一种认知局限。裙子图片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过,物体有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不会因人而异的,例如裙子的尺寸、重量和材料等;第二种属性是会因人而异的,例如颜色、气味等。有些人看到那张裙子的图片,只能看到金色和白色条纹,无法看出蓝色和黑色条纹,或者反之。这是因为大脑在光比较弱的情况下,会自行“脑补”颜色。人类可见光的范围和可以听见声波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由于人缺乏超声波波段的Qualia,我们很难想象出一只蝙蝠头脑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因为不能像海豚那样用声呐在水中定位,所以人类也很难想象水生生物的世界。

我们也可以问,这个世界真的就是人类感受到的那个模样吗?至少人类依赖可见光建立起来的世界模型可能是有局限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类始终只能认知表象,而无法真正接触到表象背后的“物自体”。

猜你喜欢
色盲哲学家玛丽
你我皆色盲
和我一起玩
Strange but True信不信由你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色盲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
哲学家的回答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