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2) 李晓波
高级技师 李晓波
2020年是《金属加工》创刊70周年。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一本机械类的刊物能够经历七十年的时光长久不衰、历久弥新,更加不易。《金属加工》创刊于1950年,经历了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各个时期,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我国机械行业从起步走向强大的见证者。经历了70年的风风雨雨,仍然能够保持原来朴实无华的本色,紧跟时代,迈着坚实的步伐发展壮大,作为《金属加工》的老学生、老朋友,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
与《金属加工》杂志结缘,是在2013年。记得那时写了篇论文,一时却找不到中意的刊物发表。就在我一筹莫展地苦苦搜寻时,无意间打开了金属加工杂志社的网站,它朴实的页面深深吸引了我,看了这本杂志的介绍后,突然感觉眼前一亮、柳暗花明,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我需要的刊物。点开网站上电子刊的链接,试着读了几篇文章,收益颇丰。文章文风简练、短小精干,都是各行各业机械人写的实用技术性文章,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各种难题为主旨。与众多以发表理论性文章为主的刊物相比,《金属加工》杂志无疑是一股清流。
兴奋之余,我立即将自己的文章投到了《金属加工》。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发表在《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年第19期上。当我拿到杂志社寄来的期刊,迫不及待翻到印有自己文章的那一页,看着自己亲手写的文章赫然印在纸上,清晰整齐,墨香飘溢,心中的激动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同时也对杂志社的编辑们充满深深的谢意。
第一篇文章的成功发表,激发了我更大的写作热情,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基本上每年我都要写一两篇文章,上传到投稿网站,即使在工作忙的时候,自己无瑕提笔写,也要鼓励身边的朋友同事写。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这么多年来我给杂志投稿,已不仅仅只是为了发表文章,而是因为我早已把这本杂志当成了自己的一位老朋友,每次给杂志投稿,都更像是给这位好朋友寄去一封带着真挚问候的信。
近几年来,我断断续续受到编辑部的委托,协助编辑部对一些专业领域的稿件进行审阅,至今已有200余篇。在审阅每一篇稿件时,我都是怀着严谨的态度,不敢有一丝懈怠,生怕漏过一篇质量不高的文章,更怕错判一篇好文章。每次接到需要审阅的邮件,我都会感到莫名的兴奋和紧张,兴奋的是又可以为杂志尽一份力,而紧张的是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不敢辜负作者殷切的期盼。在看稿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新内容,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经常投稿、看稿,免不了与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交流,时间久了,慢慢与一些老师熟络起来,也会对编辑部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反映一些问题,诸如收到的期刊有包装破损现象,需要快递公司提高打包质量等等,这些问题和建议基本上都能得到编辑部的快速反应,更加增强了我对编辑部的信任感。
2019年10月,接到杂志社通知,我写的一篇关于模具的征文获奖了,邀请我参加2019年中国(横沥)模具加工技术高峰论坛(见图1)。其实以前也多次接到过参加交流的邀请,但都由于工作关系错过了,这次与杂志社老师们见面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于是便欣然接受了邀请。在东莞横沥镇,金属加工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热情接待了我。这次技术交流论坛盛况空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行各业的领导、专家及同行们座无虚席。技术交流会期间,我不但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加工技术和工艺方案,还认识了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专家和同行。归途的列车上,参加这次盛会的情景不断在脑海里闪现,萦绕不绝,于是即兴作了一首小令:
横沥稻香日丽,金粉群英缘聚。
各派述高论,共享妙招绝技。
别去,别去,盛况绕萦犹忆。
图1 笔者参加2019年中国(横沥)模具加工技术高峰论坛
写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我所经历的、与《金属加工》杂志及编辑老师们的一些普通小事,可正是因为这些点滴小事,使我与这本杂志、与编这本杂志的人有了交集并结缘,甚至产生了深深的羁绊。屈指算来,我与这本杂志结缘也有7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我向前迈进的每一步、向上攀登的每一个台阶、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他的帮助和扶持。在我内心深处,早已把他当做一位给过我许多教诲的老师和一个可以真诚以待的老朋友。
长风破浪会有时,祝愿《金属加工》杂志能够越办越好,保持朴实无华的本色,成为我们广大机械人学习知识的宝库、技术交流的平台和不断向上攀登成长的阶梯,吸引更多的机械人成为“金粉”!同时,也感谢历届杂志社的领导和全体编审老师们为杂志社发展做出的贡献,祝愿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新时代再创辉煌,使《金属加工》这部“机械制造技术的长卷”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