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蚌埠 233000)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受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提高建筑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使用安全性能高的建筑材料,因此,在建筑施工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水泥是整个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其检测过程较为复杂,同时要检测较多的数据,在进行严密的检测后才能用于后续的施工,避免水泥质量太差对整体建筑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较快,建材市场中的水泥种类也非常多,一般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水泥有六大种类,但由于不同的商家有不同的生产技术,导致水泥的质量和性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建筑用水泥型号时,应该选用质量较好的水泥作为建筑材料,提高其性能。在采购水泥前,应对整体施工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其完成后需要达到的强度和抗压能力等要求,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等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同时,需要对水泥进行相关检测,在检测时,需要密切观察水泥的粘稠程度、凝固时间、稳定性以及完全凝固后水泥的强度和抗压标准等因素,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工程需要。在对水泥进行检测时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测,保证整个检测过程的整体效果,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水泥的测试中有许多因素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等进行控制,减少对检验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选购、检查和处理,保证仪器能够正常的使用。选购水泥的检测仪器前,需要提前进行市场调查,在购买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市场内检测仪器的品牌众多,应选择合适的、质量较好、准确率较高的品牌,保证仪器设备的质量较高,售后服务完好,在购买后及时地进行校对和鉴定,保证设备的准确度。
国家对于工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和标准有一定的规定,由于水泥的质量对于整个工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水泥进行多次检测,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质量[1]。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水泥进行两次或以上的检测,保证水泥在施工中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没有质量问题和安全故障。在施工队开始施工时,要再次进行实验,确保水泥的性质没有改变,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施工。在建筑建造完毕后,需要对水泥进行检测,检测工程中使用的水泥质量是否合格。在水泥完全凝固后,再一次对水泥进行检测,保证水泥的稳定性,以及建筑的整体质量。
首先,在实验样品的选择和存放时,应做好取样的工作,对于袋装的水泥,在取样时,统一批的取样应保持其厂家、批号、生产日期等条件相同,取样的水泥数量应大于20 袋,在每一袋水泥的不同位置取样,各取样1kg,这样能够保证水泥样本具有代表性,同时其反应的是整体该批次水泥的整体特征,将所有的水泥样品混合搅拌均匀,在混合物中抽取10kg 作为本次实验的样本。对于散装水泥,也要在不同的位置随机抽取样本,随后混合,保证样本混合均匀,最后,在其中取出10kg 作为样本进行后续的试验检测。
其次,由于检测需要进行多次,应将样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实验,另一部分进行封存,便于后续的对比和检验等。封存样品需要使用干燥密闭的容器,封存后,将样品的具体信息在容器上进行标记,随后放置在避光干净的环境中,防止样品受潮,使其性质发生改变[2]。
最后,要注意水泥样品的时效性和稳定性,在水泥样品检测中,由于样品与空气接触,可能会发生一些反应导致水泥在第一次检测时没有通过标准,第二次检验时满足检验标准的情况发生,这是由于水泥的性质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影响水泥的稳定性和时效性以及安全性,导致实验中有较大的误差,因此,旨在进行多次检验时,要对样品进行严密的存放,同时设定一定的安全实验期限,防止水泥的稳定性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对比法是水泥检测中较常应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实验效率,保证实验的结果准确。在进行检测实验时,应保持周边环境的清洁和稳定,环境的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最终水泥的检测结果,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影响,同时,工程度责任应聘用专业的检测人员进行水泥的质量检测,避免由于检测人员的技术不够专业,引起最终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和失误,对施工造成影响。另外,在检测时,可以适当的引进新型水泥的检测设备和对周围环境监测和调整的设备,为实验提供更强力的保障。
在进行对比检测实验时:①调整实验环境的温湿度,最好保证环境与施工环境一致,详细记录该数据,保证每次实验的环境数据都相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试验体保护池的温度,此时可以使用专门的养护水箱,如图1 所示,或使用恒温水浴来进行控制,减少实验的误差[3];②进行实验的样品都需要通过国家的相关建材标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水泥的粘稠度进行调整,同时也要进行精确的测量,检测人员可以使用水泥粘稠度检测仪;③在投放样品时,要先计算水泥和水的使用量,在对水泥进行搅拌时,使用搅拌机对水泥的搅拌时间和速度进行控制,从低速开始增加,保持高速的运转,保证水泥能够被搅拌均匀。使用水泥稠度检测仪时,需要注意锥体的深度和大小,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整个检测在1min 内完成。由于粘稠度不同,水泥的质量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应多次进行检测,找到最适合的材料搭配和质量最好的水泥材料。
图1 水泥养护水箱
将各个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各个实验中显示出的优势和缺点进行调整,将优点聚积,把缺点排除。通过这种方法,将实验的质量有效提高,提高水泥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
刮膜是水泥检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刮膜时,需要对离地和方向进行控制,保证刮膜的力度稳定,避免力度不到位而产生误差,影响最终检测结果。一方面,保持横向力度和距离的大小,保证能够一次性将胶砂清除完毕,保证水泥样品的完整度;另一方面,要及时记录刮膜和实验的数据,方便进行分析,为结果提供数据支持。
水泥的检验中需要对水泥的凝结过程进行检测,由于水泥的凝结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加强对周围环境的控制,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实验时,要及时的将实验中的数据和变化进行记录,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水泥净浆,将其装模刮平,放入水泥的养护箱中,将水泥融合的时间作为凝结开始的时间,将水泥试模防止在养护箱中静置30min,在水泥浆开始进行凝结时,检查凝结程度。测定时将试模从养护箱中取出放到测试针下,使测试针自行插入在水泥浆中进行测量,观察测试针的状态30s 后进行读数,同时进行记录,每隔5min 进行一次检测,避免插入同一位置,减少误差出现[5]。操作时需要小心谨慎,准确掌握初凝状态和初凝时间,以及对终凝时间进行测定。测试时,需要在测试针上安装环形附件,在初凝相关测试完成后,将试模以平抑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反转后放入养护箱中继续养护,每15min 测试一次,当环形附件不能在水泥试模上留下痕迹时为达到终凝状态,该世间为终凝时间。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对建筑水平和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泥作为建筑基本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的性能,因此,工程的检测部门应加强对水泥质量的检测和对其安全性能的把控,优化检测过程中每个环节中细节,根据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质量最好的水泥,提高水泥的检测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安全又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