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柯帆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属于高危重症,为研究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向,本次研究抽取我院收治的35 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针对性分析。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35 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开展临床针对性护理,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龄40~70 岁,平均(55.48±6.86)岁。所有患者护理前后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开展贫血护理,严密监控贫血症状,协助患者卧床休息,遵从医嘱输入红细胞,补充造血原料维生素B12、叶酸;做好感染护理,遵从无菌标准,安排患者居住单人病房,做好皮肤护理,定期协助翻身,2 h/次,保持床铺干燥平整[1-2];做好病理骨折预防,指导其保持舒适卧位,设床护栏,指导患者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避免病理性骨折;饮食护理需指导其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推荐抑制骨髓过度增生的食物,给予低钠、低蛋白食物,指导其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 mL 以上[3-4];做好骨痛护理,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避免拖拉,适当给予止痛剂,如冷丁、吗啡等药物;化疗期间指导其多饮水,平衡其电解质;同时协助患者做好心理指导,耐心解答患者疑问,避免其产生忧郁、绝望心理[5-6]。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贫血、感染、病理性骨折、营养不良、骨痛发生率。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患者贫血、感染、病理性骨折、营养不良、骨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其病情危重,临床症状主要以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为主;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已超过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以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为主[7-8]。
表1 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
骨髓瘤细胞作为一种血细胞,全身均可分布,所以其主要治疗方式是全身化疗。骨髓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态进行选择。临床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6 个月;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3 年;经综合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可达到5~10 年。该症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采用更加完善、科学、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尤为关键。本次研究发现,血液内科针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机制,制定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的并发症威胁,消除贫血、感染、病理性骨折、营养不良、骨痛等临床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