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
(贵州省普定县人民医院,贵州 普定)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导致患者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致病因素,其发展过程主要为CIN Ⅰ、CIN Ⅱ、CIN Ⅲ[1]。人乳头瘤病毒目前已鉴定出上百种亚型,具体分为高危亚型(HPV16、HPV18、HPV31、HPV33、HPV52、HPV58 等)和低危亚型(HPV6、HPV11、HPV42 等),各个亚型与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变有直接关系,且不同亚型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也各不相同。因此,HPV 感染尤其是高危HPV 亚型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病变的显著前兆[2]。就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PV 主要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导致HPV 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3]。本文就人乳头瘤病毒不同高危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的关系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将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妇科确诊宫颈病变的2020 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对于人乳头瘤病毒高危亚型阳性的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显微镜检查,并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改变(ASC-US) 及以上级别患者,取宫颈组织进行活检。所有患者在23~70 岁,平均(35.13±10.12)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宫颈病变疾病;所有患者子宫保持完整。
排除标准: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症患者;排除生殖道畸形患者;排除有沟通和精神障碍,无法自述治疗效果的患者。
对所有确诊宫颈病变患者使用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采集患者宫颈上皮脱落细胞,将样本置于4 ℃进行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48 h;利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使用基因扩增和转移杂交技术、反向点杂交法、涂有分型特异性探针的杂交膜与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组DNA 扩增产物之间的杂交反应,通过碱性磷酸酶系统进行定性检测[4]。
以标本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按照组织学标准将宫颈病变分为慢性宫颈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 Ⅰ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 Ⅱ~Ⅲ级)和宫颈浸润癌;CIN 和宫颈癌的组织切片由病理科主治医师复片进行质量控制,以病理诊断CIN Ⅱ+ 作为临界点,分析常见的HPV 高危亚型与宫颈高级别及其以上级别病变的关系[5]。
使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中6 种常见HPV 高危亚型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中6 种常见HPV 高危亚型检出情况对比(n)
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宫颈病变的预后转归还涉及遗传、免疫系统、孕产史、年龄、烟酒史等诸多因素,但其主要因素还是人乳头瘤病毒。
通过国际癌症医学研究学会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乳头瘤病毒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地区差异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风土人情差异性是导致国内各个地区的HPV 常见亚型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但HPV16 的感染性最高,是最常见的亚型感染,也是致癌最强的人乳头瘤病毒亚型[6]。在癌症医学研究中,高危亚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病程长和病情反复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编码外壳蛋白基因之间有明显差异,且几乎无交叉保护抗体,极易造成多重感染和多次感染[7]。
并且多重人乳头瘤病毒会导致宫颈癌患者的放化疗敏感度降低,是宫颈癌病情反复、无法根治和治疗效果起效慢的根本原因。高危亚型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与宿主细胞的DNA 进行整合,从而迅速活化细胞内信号通路和促进相关癌基因转录表达,这也是CIN 进展阶段感染的病情持续时间短、进展快的主要原因[8]。
综上所述,HPV16 和HPV18 是引起宫颈癌病变的主要亚型,因此引入亚型检测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和术后随访检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