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朱红岩,胡建平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肝肿瘤是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有良、恶性之分,良性肿瘤趋于少数,恶性肿瘤所含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临床表现有乏力、肝区疼痛、体重下降、发热等,导致肝肿瘤的因素包括肝硬化或黄曲霉素、肿瘤病变等,且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相继产生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肝肿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为主)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控制肿瘤病变范围;针对恶性肿瘤,可联合放化疗予以辅助治疗[1]。肝肿瘤患者在经一系列专业检查后,应尽早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予以治疗,使手术治疗达到预期效果。具有一定安全性和低创伤性的手术方式是采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腹腔镜切除术既可用于良性肿瘤切除治疗,也可切除恶性肿瘤,但由于腹腔镜的安全性还未真正得到确认,因此进行以下临床研究,以寻求具有可靠、安全性的手术方式。本次研究主要探究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34 例普外科肝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7例)和参照组(17 例),研究时间为2016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其中参照组中男11 例,女6 例,年龄在36~75 岁,平均(55.15±8.26)岁;研究组男10 例,女7 例,年龄在36~75 岁,平均(55.47±8.12)岁。
纳入标准:肝功能Child 分级在B 级以上者;良性病变直径短于15 cm 者;恶性肿瘤直径短于8 cm 者;精神状态正常者;自愿签署参与本次研究协议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肺严重病变者;此前进行过其他手术治疗者;精神状态异常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参照组采用开腹肝切除术,具体方法: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对需要手术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切口(15~18 cm 的弧形切口)位置于右肋缘下约2 cm 处。进入腹腔后,将病变位置和肝周围韧带完全暴露出来,并依照病变程度行血流阻断法。按照肿瘤大小和位置选择适宜切除法(规则或非规则)。
研究组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具体方法: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采用正规腹腔镜设备进行手术。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在脐旁设4 个观察孔。若观察到左边肝脏存在肿瘤,则将解剖主操作孔设在左锁骨中线近肋缘下;断肝主操作孔设在脐部和剑突连线的中点(右侧3 cm 处)。若右边肝脏存在肿瘤,则将主操作孔设在脐部和剑突中点;断肝和游离右肝主操作孔设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 cm 处)[2]。当确认肝脏游离后,将全肝血流阻断,采用超声刀对肿瘤进行切除,术中所遇胆管和血管全部做夹闭处理。
两组术后均放置引流管,观察手术视野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状况,缝合(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治疗并随访1 年。
①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②并发症:切口感染、胆漏。随访1 年内,监测随访期间肝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肝内复发转移率。③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围手术期):TBIL(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μmol/L)、ALB(白蛋白-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由肝实质细胞合成)(g/L)、ALT(谷丙转氨酶)(U/L)、AST(谷草转氨酶)(U/L)、PT(凝血酶原时间)(s)。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其手术时间虽长于参照组,但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及腹腔引流时间明显比参照组时间短,两组临床指标数据形成鲜明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s)
表1 临床指标(±s)
术后禁食时间(d)研究组 17 198.03±67.59 8.74±2.15 3.02±1.28 245.69±169.85 1.78±0.47参照组 17 181.26±59.68 12.89±2.54 4.97±1.81 410.25±189.51 3.29±1.54 t 0.766 5.141 3.626 2.666 3.866 P 0.448 0.000 0.001 0.011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腹腔引流时间(d)术中出血量(mL)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1 年情况对比,出现切口感染、胆漏的概率低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随访1 年后患者生存率较低、肝内复发转移率较高的一组明显是参照组,两组随访概率值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并发症及随访情况[n(%)]
围手术期时间包括术前1 d 和术后1 d、3 d 或5 d,两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数据错综复杂,少数指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情况如下表3。
肝肿瘤的转移速度快,且均以恶性肿瘤存在,使得肝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偏低。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且预后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是采取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操作难度大)予以治疗,并加以临床医师的专业手法予以实行,便能如愿完成切除、止血、缝合等步骤,改善预后。肝脏的生理特点尤其特殊性,术中控血难度较大,但采用适宜的切割器械和手法,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便能积极促进病情改善,提高术后生存率,其良性者可治愈,恶性者预后有待提高。术后也需实行高效的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日常护理:避免劳累,保证睡眠充足;适宜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运动功能;衣裤宽松,避免水肿皮肤受压;遵照医嘱服药,避免出现不适反应[3]。(2)饮食护理:食用低脂、高蛋白、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饮食清淡,减少食盐摄入。本次研究将开腹肝切除术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研究组和参照组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其手术时间虽长于参照组,但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及腹腔引流时间明显比参照组时间短,两组临床指标数据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1 年情况对比,出现切口感染、胆漏的概率低的一组明显是研究组,其发生概率与参照组形成明显差异,随访1 年后患者生存率较低、肝内复发转移率较高的一组明显是参照组,两组随访概率值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对比,围手术期时间包括术前1 d 和术后1 d、3 d 或5 d,两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数据错综复杂,少数指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肝功能和凝血功能(±s)
表3 肝功能和凝血功能(±s)
组别 例数TBIL(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ALB(白蛋白)(g/L) ALT(谷丙转氨酶)(U/L)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 术前1 d 术后1 d研究组 17 10.68±2.26 21.48±6.48 16.35±6.41 11.41±4.12 40.23±10.96 34.59±4.03 36.59±3.14 38.12±2.96 43.27±40.25 229.68±100.57参照组 17 12.41±3.08 18.45±7.49 21.15±6.02 20.01±4.51 40.15±5.03 30.23±6.05 33.26±4.03 32.03±4.01 40.23±20.39 579.62±400.13 t 1.867 1.261 2.250 5.804 0.027 2.473 2.687 5.037 0.277 3.497 P 0.071 0.216 0.031 0.000 0.978 0.018 0.011 0.000 0.783 0.001
续表3 肝功能和凝血功能(±s)
续表3 肝功能和凝血功能(±s)
ALT(谷丙转氨酶)(U/L) AST(谷草转氨酶)(U/L) PT(凝血酶原时间)(s)术后3 d 术后5 d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研究组 17 144.26±51.58 85.42±24.98 41.26±17.85 194.52±67.59 92.02±36.03 45.98±11.51 13.30±1.30 14.59±1.38 13.52±0.97 12.26±0.79参照组 17 412.28±395.48 217.56±200.41 38.41±9.20 503.28±317.89 179.12±120.34 71.26±35.04 12.61±1.29 15.48±1.82 15.26±1.60 12.84±1.30 t 2.770 2.697 0.585 3.917 2.370 2.826 1.553 1.606 3.834 1.572 P 0.009 0.011 0.562 0.000 0.024 0.008 0.130 0.118 0.000 0.125组别 例数
综上所述,采取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治疗,可明显术中出血量,使肝肿瘤患者各方面功能快速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