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症颅脑损伤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细节化护理的实施价值

2020-09-25 12:3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营养液颅脑功能障碍

李 修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安徽 芜湖 241000)

重症颅脑外伤具备较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威胁性[1]。通常表现为意识不清、肢体功能障碍、感官功能障碍等,具备较高的诊治难度,对护理操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 资料与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于我院开展重症颅脑损伤诊治操作的70例患者,随机划分参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35。参照组男女例数之比18:17,年龄均数(48.82±2.19)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之比19:16,年龄均数(49.10±2.83)岁。入选人员中不存在消化功能障碍情形、营养障碍情形。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开展基础性诊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给氧治疗、脱水治疗、止血处理等,并作肠内营养疗法。参照组作基础性护理操作,供给肠内营养,告知患者诊疗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观察组开展细节化护理模式。首先明确营养供给时间,颅脑创伤24小时内可开展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注意把控供给剂量不要过大,24小时后可输注营养液,保持剂量为500 ml,营养液剂量需依据患者实际状况作适当调节。评估患者每日能量摄入值,确保营养供给具备均衡性特质。营养素供给操作时,应将初始输注速率控制在每小时20~30 ml,并逐渐提速至每小时100~120 ml,初始日供给量为100~350 ml,并逐渐增大供给量至全量。输注操作前应注意对营养液作恒温处理。对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实施观测处理,依据实际状况可作胃肠动力药物处理,同时需对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实施监测处理。确保营养供给过程清洁性,以免发生感染情形。给予患者肢体护理,定期开展肢体肌肉按摩操作,避免肌肉萎缩状况。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状态,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的发展轨迹,并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等操作,创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度及依赖感,进而提升患者干预操作中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不良症状存在情况、营养情况。不良症状:腹泻、腹胀、感染、转氨酶增加。营养情况相关指标:外周淋巴细胞数目、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总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 P S S 1 3.0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性(P<0.05)。

2 结 果

2.1 两组不良症状存在情况对照

比之参照组,观察组在腹泻、腹胀等不良症状存在情况方面表现更佳(P<0.05);二组在感染、转氨酶增加等不良症状存在情况方面表现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2.2 两组营养状况对照(见表2)

表2 两组营养状况对照

3 讨 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功能障碍,为了维持机体营养需求应考虑对患者开启营养供给疗法,其中最为常见属肠内营养疗法,其安全系数较高[2]。细节化护理模式旨在保障患者康复进程稳步、高效实现,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患者至上”理念[3]。细节化护理模式进程中,患者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切之心及服务质量,促使医患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对生命体征相关指标、肠内营养状况密切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形,即时暂停营养供给并开展针对性救治处理,规避不良事件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4-5]。运用细节化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为护理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医护安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在允许的范围内极大限度的实现患者的合理性需求,并开展细致化、精致化护理干预。

对运用肠内营养疗法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其护理操作中实施细节化护理模式,护理结局甚佳,安全系数较高,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基础。

猜你喜欢
营养液颅脑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阳台生菜品质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