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琼,吴杏菊,高志娟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广东 惠州 516000)
经常出现日间不自主、难自控的快速抽动表现与不协调动作是小儿抽动障碍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免疫、生化代谢紊乱等[1],主要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由于患儿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照顾者极易产生负性情绪,因此,为了缓解照顾者的心理压力,临床应对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2]。本次研究通过纳入120例小儿抽动障碍综合征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压力管理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研究共选取的研究对象共有120例,其均被确诊为抽动症障碍综合征患儿照顾者,均为患儿家长,随机将照顾者分为人数均分60例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人数之比为23:37,24岁、42岁分别为该组的最小、最大年龄,中位数年龄为(31.54±2.36)岁;观察组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4例、36例,23岁、43岁为该组患者的最小、最大年龄平均年龄(32.41±1.52)岁。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大(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方式,主要对其讲解小儿抽动障碍综合征疾病相关的知识,包括疾病引发因素、治疗方法、护理干预等,指导照顾者在照顾患儿时需注意的事项等。
观察组:对照顾者采取压力管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1)入院前: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儿家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由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压力管理干预方案的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将压力 管理干预方案予以科学合理的制定,之后向家长讲解该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对照顾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治疗后:患儿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然后让已经治愈的患儿照顾者分享其成功经验,让照顾者发表自己在照顾患儿治疗期间最关心的问题。
对两组照顾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对两组照顾者干预后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主要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生理功能、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等,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对两组抽动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相关数据的分析采取SPSS 12.0统计学软件,将(±s)作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指标,t、x2检验分别应用于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分析中,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两组照顾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照顾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照顾者干预后SAS、SDS得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照顾者的SAS、SDS得分进行比较(±s)
表2 两组照顾者的SAS、SDS得分进行比较(±s)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照顾者干预后SAS、S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照顾者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在小儿抽动障碍综合征患者照顾者中应用压力管理方案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照顾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助于提高患儿临床护理质量,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3]。
综上所述,压力管理方案具有的较多优势,值得在小儿抽动障碍综合征患者照顾者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