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22世纪的社会众生相》连载(五)

2020-09-24 03:14
养生大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虚数世纪电脑

编者按:本刊自2020年第五期起,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版。在新设《文学作品欣赏》栏目里,以连载形式刊载了科幻小说作品。日本物理学者兼科幻小说家桥元淳一郎先生受编委会副主任孙久富先生之邀,特为本刊寄来科幻小说《22世纪的社会众生相》,经过连续5期的刊载,本期进入尾声。

桥元淳一郎先生从科幻的角度来预测22世纪人类生活的变化,并在每期连载的篇章中对不同的关键词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解读。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除了序章和终章,我试着以英语C开头的单词,描写22世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万能物质制造机器”的出现;也看到了“22世纪的公司和社区”等社会百态;感受到人类追求所谓的“舒适”最终带来的影响;领略到22世纪的时代风光……。在此,我们对为广大读者带来的精彩作品的桥元淳一郎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亦期待有更多的佳作问世。欢迎作家、学者及文学爱好者踊跃投稿。

9. 错综(complex)

主题是complex。这篇随笔有点儿错综复杂(complex),尚乞读者鉴谅。

complex这个词,我虽然不知道在往昔是以怎样的频率被使用的,但如今在各个学问领域里,该词已被广泛运用。当然,这是科学文明发达之后的事儿。

化学中的complex一词是指铬合物,即在金属原子等周围,由不同种类的离子或分子等缠绕在一起的集合体。例如,构成红血球的血红蛋白的红色的血,就是以铁原子为中心的复合物。

科学文明,简单地就可以把生命本身的红色血液变成原子级的复杂物质。

作为“心”的复合体,荣格所使用的“complex”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日常用语了。

现代人之所以烦恼于各种各样的complex,那是因为人们相信“无意识下的复合观念”这一精神分析的假说。若是在往昔,只要用“我很烦恼”这一句话就够了,可现在却要说成“如何地complex”,故意将它复杂化了。

在数学中,把复数称之为“complex”。自从发现了“0”以来,数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而组成的,使复数复杂化的是实数还是虚数呢?当然是虚数。

在横轴上取虚数的空间坐标,在纵轴上取实数的时间坐标,就会出现“明科夫斯基空间”这一相对论的世界。多亏了这个复杂的空间,未来的人才能像时光机一样,自由地在时空间穿梭。

如果想看百年后的世界,乘坐接近光速的宇宙火箭去旅行就可以了。花费两三年的时间,你会到达22世纪。

说到虚数,有一部科幻小说,名为《斯坦尼斯瓦夫·雷姆的“虚数”》(沼野充义等人译,国书出版会出版)。这本书是在未来将要出版的书的序文集。

从旷世奇才雷姆的书中,我们来了解一下22世纪会是一个多么复杂的世界。

《尼克罗维亚》这本书,是未来的色情涂鸦,也就是一本用X射线拍摄人类进行性行为时的姿势的骨骼摄影集。

在《埃伦蒂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给细菌教授语言的体验故事。接受了教育的细菌,从摩斯符号开始,学习到二进法的运算,终于完成了“细菌文学”的创作。

《比特文学的历史》这部书,讲的是计算机作家的故事。虽说是电脑作家,但写的不是有关电脑的事儿,而写的是用电脑创作的小说。

《Golem》这本书,是一部宝贵(画问号)的作品。所谓“格雷姆”,是由MIT的研究者发明创造出的知性存在,主张自己是“有生命的假人”。他以人类为对象,讲授类似于哲学的课程。

那么,真正的22世纪会变成什么样呢?

越发错综复杂。毫无疑问,其复杂的程度相当于complex的平方(即complex2)的世界。

说到这,了解复平面几何的技术人员们,大概已经知晓了吧。

如同i×i=-1,-1×i=-i,-i×i=1,1×i=i……无论将复数相乘多少次,也只是在旋转复数平面的圆周。

人只要还是人,世界的本质恐怕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10. 组合(combination)

人与机器人搭配说相声等,不必等到22世纪,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登台表演。因为combination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其组合的巧妙。比起人与人的搭配,人与机器人、人与AI(增强了智力的黑猩猩)的组合,能不能让观众发笑姑且不论,但它会增加扩展演技的可能性。

要素与要素完全结合就是bond,而不是combination。在化学中,原子与原子的结合被称之为“bond”,“combination”则被翻译成化合物。总之,能够替换结合之对象的是“combination”。

在用于赌博的数学的概率、统计之中,会出现按排列组合的计算操作。

掷两个骰子,无论是哪一个,出现第一个眼儿的概率是36分之1。但是掷十个骰子,全部成为第一个眼儿的概率大约是六千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只要骰子的个数增加5倍,可能眼儿的组合的数量就变成了百萬倍。它证明了组合会如何地产生多样性。

围棋只不过是在十九乘于十九的小空间里放石头子儿,是有限的组合游戏。不过,由于其组合的无限庞大,所以成了超越人类智慧的艺术。

作为现代文明基础的科学,一直擅长于将对象细分化来进行分析。其数学工具是微分。无论多么复杂的现象,只要分解成微小的要素就会变得简单。这些简单的要素的组合表示整体。因此,积分比组合更简单,即使是表示相同整体的方法。

科学不太擅长天气预报、地震预测、股价变动等复杂系统。那是因为科学把微分和积分作为工具。现实中的自然与社会,并不是作为单纯的要素的积分而存在的,它是根据可以说是无限的combination之妙,而耐人寻味地构筑起来的。

在因细分化而取得胜利的纪念碑上,刻有牛顿的名字。但是,量子力学通过不确定性原理和概率解释,对细分化的胜利表示怀疑。世界并不是细分化后的积分,而是无限扩大的波函数重叠在一起的“superposition(叠加性)”的统一体。

在22世纪里,科学将发生更进一步的革命。新的科学,确切地说,是超越科学的超科学,它会舍弃微积分的原理,运用combination的原理,统一地对待自然和社会。

科学文明,正处在拐点上。

罗马天主教的教堂,曾因哥白尼的一击而倾斜。近代科学取代基督教,而成为知性的指导原理。

这种科学,并非是我们永远的向导。

看似万能的科学,然而无法处理的主题却有三个,即“主观”“伦理”,及“统一”。而且,现代社会所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诸如:人口问题、环境污染、医疗伦理、核与恐怖袭击的威胁等等。这些都是只有克服这三个主题才能解决的问题。

22世纪的哥白尼,将运用可以处理“主观”“伦理”“统一”的超科学的知性手法,对科学予以一击。

为此,需要采取并非是微积分的方法,而是合并的手段。这才是由组合(combination)而产生出多样性的概念。

——说到底,这只是一种科幻的空想。

终章 进化的22世纪的记录

在博物馆里观看古代中国的文献,尝受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动。

那是两千年之前的汉朝,虽然是在与自己相距甚远的时空里,但当时写成的记录、使用的汉字,与平日里自己习惯写的汉字并无二致。

这与专家解读密码,意味不同。时隔两千年,不同的民族,而且是普通人,感觉其记录与日常所用的文字完全一样,我所感动的正是这一点。

然而,同样是记录,现在的记录与上述正相反,有一种令人幻灭的感觉。

电脑还在进化的途中,不到一年就不断地发售新的机种。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问题是保存文档的介质。如果是善于整理的人,每次在更换机种的时候,都会把个人数据全部拷贝到新的介质上,并保存起来。但是象我这等懒散之人,总认为,只要留在机器里,什么时候都可以复印,因此而偷懒。如此这般,不知不觉地历经了好几代人。

长时间不开机,摆放着的旧电脑就不能再启动了。而且,用个人的力量想恢复过去的记录,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大家都认为,我们生活在信息过多的时代。但在遥远的未来,考古学家们却会抱怨:21世纪是最难挖掘记录的时代。

话说回来,电脑是以人类的大脑为目标而进化的。未来写东西的人,将雇用一体化人工智能来代替电脑;在电脑的荧屏上敲入文字的工作,将通过连接自己的大脑和人工智能之间的有线或无线網络来进行(没有才能的作家,将会把所有的写作工作委托于人工智能来完成)。

这样一来,数据的保管就不再需要优盘这个介质了。因为自己写的企划书、自己写的小说、自己写的日记,这一切,从开始构思起就可以直接植入人工智能的大脑中。当然,自己头脑中的错综复杂的原始数据,在人工智能的大脑中也会被完美地整理出来,并由相关的文件夹来保管。

如果这样的人工智能是终极计算机的话,上述状态果真能称之为“信息管理的进化”吗?

太古时代的人类把记录留在了大脑里,记录就是记忆。之后,产生了文字,发明了纸莎草纸,信息不是在脑中,而是作为清晰可见的文字被记录了下来。

然而,随着计算机的发明,记录不再是肉眼可见的东西,它保存在被称之为“优盘”的磁存储装置中,最终作为人工智能的存储而积攒起来。

然而,如果人工智能坏死了,或者陷入了记忆丧失的话,会怎么样呢(我不能保证不会那样),只要事先不打印出来,所有的记录就会和文字发明之前的文明一样,将会永远地消失。

像汉字那样,几千年保持不变的形态,写在几千年都没有变质的纸上,作为外行人也能阅读的形式保存下来——这难道不是最有用的记录方法吗?!(完)

猜你喜欢
虚数世纪电脑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复数章节小测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