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视野下的演讲词学习

2020-09-24 03:13景慧颖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演讲词破折号听众

景慧颖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演讲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通过整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相关内容以及学生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难问题,来构建第10课两篇课文的学习活动内容。立足“演讲词”的个性特征,来实施具体的教学环节。

一、“演講”文本内容的初识

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教者首先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以什么样的方式走进文本,贴合文体特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针对第10课的两篇文章,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依据课文内容,为革命导师马克思拟写挽联。学生只有到课文中多走几个来回,将课文内容读进去,才能有效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走进文本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梳理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对对联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进而实现“在做中学”的初心。

当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之后,我将所有学生的作品制作成PPT,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欣赏,指出不足,赞其优点,在思考与辩驳的过程中,再一次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和对联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体验中,将相关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较好的学生作品展示如下。

其一:

不惧阻挠   带领无产阶级开辟新天地

探索理论   指引世界人民摆脱旧格局

其二:

两个发现为社会主义做出卓越贡献

一生使命给革命事业书写不朽华章

其三:

发现资本主义规律驱逐黑暗

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寻求光明

其四:

肉体消逝  思想家生命已经停止

精神不朽  革命家斗争仍在进行

在拟写挽联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初步把握马克思的不朽功绩和伟大贡献,就能初步体验马克思演说的气场、魅力;就能体会恩格斯所创作的“悼词”——“述其哀”“赞其功”的文体特征。这样,也实现了两篇演讲词的对读、互读,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二、“演讲”行文思路的安排

“单元学习任务”(二):“马克思认为1848年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接下来宕开一笔,讨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却在演讲中先评价他作为‘科学家的一面。分别梳理两篇文章的思路,分析文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演讲的结构。”

同样地,学生还提出这样的问题: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然而马克思在自己的演说中,却指出了科学的一系列负面作用,这是否矛盾?这种矛盾性该如何解释?

一篇文本具有显性的结构安排,诸如使用关联词语、代词等去缝合段落之间的意脉链接。这一点学生较容易把握。但是以上的三个问题却涉及了演讲的“隐性”结构安排。于是,我提供相关学习任务的“支架”,鼓励学生自主梳理演讲的结构,来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另外,在此过程中,要融入“借助相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为文目的”这样的学习任务。

因为作者对于文本的隐性的结构安排与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其中,文本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并不难获得。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写作目的就是赞美无产阶级登上社会革命舞台的重要意义,鼓励战友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与初心。因此,文本第一、二自然段,以“秘密”“没有感觉到它存在”来引出话题,引出无产阶级。从第三段开始集中论述资产阶级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主体部分依照提出社会矛盾——分析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的思路推衍开来。这里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和技术的发展”的诸多弊端,即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关系之间的严重冲突,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有效解决这个矛盾。因此文本宕开一笔,就是为了强调只有无产阶级这个新生力量才能解决资产阶级酿造的社会“矛盾”“冲突”。此次演讲,也是为了给处于低谷之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以信心与斗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赞美了马克思的不朽功绩,在行文中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悼念之情。这篇悼词集中地、依序地介绍了马克思的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的角色。这个顺序是不能调整的,因为理论指导实践,任何革命都是思想先行的。这也就是文本第一段所言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而不是“当代最伟大的革命家停止革命了”。另外,科学的发展,有助于提升社会生产力,进而改变社会关系,改变社会结构,引发革命。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因此时刻对最新的科学的关注,就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做准备。正是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的不断进步,才壮大了工人阶级这一力量。因此,马克思是“科学上的革命家,是运用科学的革命家。(李卜克内西)”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不先说马克思的科学家的角色。

“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这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思想。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革命有推动作用,但是它也能引起饥饿和过度疲劳,变成贫困的源泉……面对工业、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马克思又讽刺了三种不同态度:悲观主义、取消主义、开历史倒车。在这种正面与负面价值的对比中,马克思顺势就说:“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这里,体现了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对科学双面性的认识客观而理性。

只有理清了两篇作品的行文结构与创作目的,以上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演讲”语言句式的特征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可以从文本的标点、词语(词语顺序)、句子、谋篇布局等角度,提出自己独立阅读文本过程中的疑惑。这样的疑惑角度的提示,有助于保证学生的疑惑是语文问题,而不是政治、历史、哲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可以涉猎,因为也有助于文本的研读,但是不能将语文课变成政治课、历史课、哲学课,要守住文本的“语文性”)。其实,学生的疑惑,就是最真实的学情,如此操作就能避免教师在学生没有疑惑的地方大讲特讲行为的发生。因此,解答学生的疑惑就成为我的教学目标,也成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的疑惑,没有涉及文本的关键性、节点性问题,我再增补,以充分体现我的助学者的角色。

对于比较“浅显”的问题(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不要轻易否定,不要打消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我在批阅作业之时给予纸面性质的直接回答,对于共性的问题,就将它们提炼并整理出来,再一次设计成学习任务,以供全班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的采用,改变了以往教师大量分析、碎片化解读的弊端。

1.“演讲”中的标点

“两篇演讲词中都是用了破折号,那么,破折号使用的艺术效果是什么呢?”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破折号”用法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紧扣住这两篇课文的“文体”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要充分关注“破折号”与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的语气、态度、心情等要素的关联。

以上破折号的使用,或者转折、或者强调、或者解释……,同时关乎演讲者的语气、态度、心情。为了更为突出悼词“述其哀”的特征,我让学生比较②这个破折号换成逗号,可否?学生是可以给出自己的思考的:因为破折号要比逗号的停顿时间长,这种延长了的“停顿”,更能体现作者的悲恸心情。同样地,④破折号前面又增加了一个逗号,延长了的“停顿”,是为了凸显马克思这一成果的卓越与伟大。

另外,学生也注意到马克思的演讲中使用了“问句”,即“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镑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在这一环节,我又发放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找出演讲稿中的问句,并体味演讲过程中“问句”的艺术效果。无论是破折号的使用,还是问号的使用,从演讲稿的角度观照,都是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发思考,唤起共鸣,同时,也能赋予读者演讲的“代入感”与“在场感”。

陈望道《标点之革新》中言:“标点可以神文字之用。”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往往可以让听众产生联想,突出语意,增强节奏,让演讲的语言呈现得更为生动、形象、鲜明。因此,从标点符号的使用角度去揣摩演讲者的语气、态度以及心情,是一个较好的路径。

2.“演讲”中的语言

(1)修辞手法

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两篇演讲词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演讲的效果的?

第一段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如果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将第一段直截了当地表述为“所谓的1848年革命是微不足道的,而无产阶级的生命力是强大的,能夠破坏腐朽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否可以?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经营演讲的开场,才能够迅速捕捉听众的心灵和注意力。

(2)咬文嚼字

朱光潜《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那么这两篇演讲词中,哪些词语值得我们进行“咀嚼”,这些词语分别制造了什么样的演讲效果?

这些词语的使用或者是在提醒听众、或者是在震撼听众、或者是在鼓舞听众、或者是在启发听众……总之,这些词语的使用能让听众时时在场、时时专注,同时,依据这些词语,听众也能捕获演讲者的此刻态度与心情。

针对这一环节的学习,我们可以使用“替字法”,让学生比较哪个词语的使用更符合演讲的场合、气氛、对象。另外,这两篇作品是翻译来的,不同的翻译版本,文字的使用是不同的,这也为“替字法”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在此情境下,鼓励学生探究。

另外,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血、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些词语或者词组是否能够调换顺序。进而引导学生对演讲语言逻辑顺序的思考。

3.“演讲”中的句式

演讲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但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三段使用了一个长单句。在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就要求学生“分析悼词第三段这个长句,把握作者运用长句表达的深刻含义和复杂情感”。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句式的选择》的章节内容,让学生自主了解长句、短句的特征,以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长单句层次的划分,把握层意,以及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而让学生体味到长句严谨、周密、富有逻辑性等特征。

这个长单句的第一层:基础性的生存需求决定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第二层: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第三层: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而且这三层的关系是:第一层推出第二、三层,第二层由第一层推出,又是第三层的依据(这一段内容摘自《教师教学用书》)。由此可以呈现出马克思缜密的逻辑思维,并凸显了其伟大的贡献。

四、“演讲”我型我秀

本单元有一个单元学习任务是“写作”——“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新教材每一单元都将课文的阅读与相关的写作同构在一起,这是其一大亮点。于是,我依照“阅读输入——顺应同化——表达创造”的认知规律,即从所学的演讲稿中(教师还可以补充《我有一个梦想》《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以及演讲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同背景中、不同目的下演讲词的特点,鼓励学生“设想作者演讲时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和语调,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优质的演讲词需要具备的要素与特点,自主合作制作“《我们的使命》演讲词的写作评价量表”。

演讲词要思考如何从“讲”有效地作用到“听”,听的效果如何,是关键、是根柢。鼓励学生依据所学的演讲词的特点,来自主制作“《我们的使命》演讲词的写作评价量表”,这就是在践行“评价即学习”的作文教学理念。一个谨严合理的评价量表,就会让学生的写作过程由“隐”到“显”。我们要让写作评价量表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使得学生整合演讲词的写作特点,构建自身的演讲词写作经验与知识体系。

[作者通联:辽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演讲词破折号听众
匠心逐梦 技能报国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留意文中破折号,它对解题很重要
破折号的作用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火爆的破折号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