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优秀记叙文 “生活气息浓郁”的思考

2020-09-24 03:13戴启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记叙文外公外婆

戴启江

王栋生老师在谈到学生作文写作的现状时认为:在当下作文教学中畅通无阻的,是学生“说假话、写空话”,笔下生风,如有天赋。无法想象这些十多岁的学生像是没有正常言说的意识和能力,敢于通篇假话套话大话,完全没有读者意识。这种恶劣的表达习惯,除了受到教师的默许,也和学生所处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放眼望去,议论文空蹈说理,记叙文故事新编层出不穷,没有一点生活气息。就此养成的作文写作风气与作文教学风气都极为恶劣。市场中畅销的所谓作文写作秘籍,不过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掉书袋”,或是精心编构的假故事。

叶黎明教授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剖析:“对生活世界这个写作之源的重视,只是突出了写作过程第一重转‘物的重要性。然而,把内容的缺乏(主要是‘意的不足)仅仅归因为‘物的缺乏,其实质是忽视了从‘物到‘意的‘化的过程。”何为“物”?就是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有了饮水之源,才能解燃眉之火。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学生不是没有生活,是没有生活的意识。这就是叶黎明教授提到的有“物”却未必有“意”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引领学生有生活意识,那么外在客观的生活再丰富,学生也养成不了关键的“化”的能力,认识自然也无法丰富,那就又回到了写作“假大空”的老路上。因此,如叶黎明教授所言:“写作内容贫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活贫乏”的问题,更是“认识贫乏”的问题。而“认识贫乏”,反映的是精神贫乏的严重问题。概言之,学生生活扁平化和精神贫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造成写作“没什么内容可写”的直接根源。

因此,写“生活”,已经是大家对培养学生写作方向与写作能力的一种共识。而且历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对优秀记叙文都有如下一个要求:“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落实到行文中“生活气息浓郁”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精心选择素材,写鲜活的故事

何为“鲜活”,即鲜灵活泼,新鲜而充满活力。如袁庆峰老师所言:“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时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发生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才能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感,才能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鲜活的背面是是陈词滥调,是人云亦云,是千口一语。只要写母亲,天下母亲的样子就归同了;写家庭无非是没有细节生命的日常;写校园不过就是别人眼中的课堂课外的三点一线,势必袭陈腐的滥调,势必只能发空洞的议论。于是就催生了一批“说谎”的记叙文,心口不一,最终言不达意。

以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语言”为例,写父母亲的不少,家庭生活的也很多,虽然从写作素材的选择上看似普通,但是不少孩子还是写出了个性,将自己生活的鲜活面呈现了出来,故事鲜灵活泼,充满着生活的独有感。比如有学生写自己的奶奶,她是聋哑人,就从生活中对我日常的关心写起,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片段,不矫饰,不贴标签,不设置虚假的苦难背景试图换取阅卷者的同情。她写奶奶每天的送别跟高考这一天的送别不同,“砰砰,你在楼上送我。我知道你在祝福,我伸手欲抱,你拒绝,我知道,你害怕今天的拥抱带给我高考的不吉利的预兆。”文字于情于理都打动着阅卷者,这样小小的细节,入心的场景描写,源于写作者还原了她的生活,这样的故事独属于她,纵然残缺的人事很多,可是具有独有鲜活的生命烙印的很少。打破写作素材同质化、脸谱化的窠臼,当然我们不是教学生规避这类生活素材的写作,而是寻找这类素材在写作者内心真实的投影和真挚的感触。唯有如此,故事才能配得上“鲜活”,能够历时间之久远依然回味无穷,鲜活如初。

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作家须有一个‘我在,须勇敢地维护他的‘我性。”不妨打开学生生活素材的泉流,把日记、随笔、书评等等当作一种写作训练和素材积累,把本身有趣的材料记得有趣、写得畅达,最后形成自己的小材料库。一番家常的谈话,一个新来的客,街头一阵喧嚷,花木风云的一种新变化,读书看报得到的一阵感想,听来的一件故事,总之,一切动静所生的印象,都可以供你细心描绘,成为好文章。由此,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唤醒学生到处留心生活细节的意识,三年的高中生活值得记的见闻感想决不会缺乏。作文讲求言为心声,在自己世界里形成共鸣的声音才足够鲜活动人,阅卷者听到你的话也就会得以窥见你动人的心曲。

二、准确把握语言,求诚实的表达

生活的况味有诸多,语言风格也有多种,谈不上孰高孰低,但审美有高低之分。对于记叙文写作,任何一种文风都值得鼓励,只要符合审美情趣的雅致,不陷入表达的低幼,写作的恶俗。叶圣陶老先生有言:一言片语都合于论理,都出于至诚,文章要富有情感,工于表达。更要讲求表达的诚实和精密。何为“诚实”?就是作文写作的故事要能够努力讲真实的故事,或者有现实感的虚构。在这样一个阅读信息海量存在的时代,各种語言创作的故事目不暇接,奇幻玄妙的作品更是占据着青少年阅读的半壁江山,因此学生很容易选择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来写作。有的故事天马行空丝毫不见生活,有的故事奇幻诡异需要福尔摩斯才能解码,更有一些“火星文”“流行语”等网络用语表达方式充斥着无厘头的故事,这都对记叙文写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故事不能够以现实为土壤,写作就难以实现高考记叙文对学生体悟生活的要求考察,也就无法指向学生挖掘生活的浓郁气息,指引学生更好更健康的人格意义上的蜕变和成长。

除此之外,“诚实”的语言表达还要求学生能够还原人物应有的表达习惯、言语特点,不至于陷入“呓语”的创作中,失去文字应该保有的真实可感之美。我们常常感慨,一个不错的故事却常被人物的一开口“惊吓”倒,以至于再精巧的故事都被嫌弃其人为“宿构”痕迹之重,人物刻画之失真,学生写作素养之浮夸。例如有学生在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语言”写作中的文字:写在家种地的外公为我制作花灯,“正月十五到了,外公会送我一盏灯。那是一盏用铁皮罐做成的灯,里面有一支蜡烛,罐身上有大大小小的孔,点亮蜡烛,周围的黑暗就颤动几下,照出外公脸上浅浅的皱纹和慈祥的笑容。外公今年要教我做灯。可哪有这么简单啊,外公早已不是那个充满活力的老人了。我看到那双皱纹密布,筋脉分明的手颤颤巍巍地剪开瓶盖,因用力而不住颤抖。给罐子钉上铁钉时,外公摸索着戴上老花镜,用手摸了摸螺帽,慢慢举起锤子,小心翼翼又使尽全力向铁钉砸去,没有一点声响,外公砸空了。锤子重重地砸在空气中,使外公向前一倾。外公回过头对我抱歉地笑笑‘我已经听不懂花灯的语言了,没有办法为你做一盏你喜欢的花灯了……‘没事的,外公,我听见花灯在鼓励您……”文字的细节处十分细腻,整体也感人入心,但是细细咀嚼,在农村种地的外公这样的言说方式仍然偏向“创作化”,更不用说“我”的回应语言了。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点题”的需要,更多的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创作”可能性更大一些,外公的形象理想化的更多一些。如果还原到我们的生活中,老人多半会用方言说着他的抱歉或是再来试试诸如此类的。而我的回应可能会是以沉默、以期许,当然童稚之言可能会埋怨等等。但是文章会因此充满着更引人共鸣的生活气息。

一如作家残雪所言:我相信,所有我们所说的话语,所有我们所做的行动和姿态无论是已经完成的,或者只是个梗概,它们各自与相互之间彼此关聯,都源于它们十分真诚可信。

三、关注独特视角,寻觅独特体验

所谓“独特”就是特有、特别的意思,带给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有生活,也都书写着各自的生活,为什么很多高中生记叙文中缺少独有的生活味?除了选材的庸常与语言的失真外,写作视角的普通、个体体验的标签化都是不能够忽视的原因。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感慨: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一下子西山之奇特,映入世人眼中: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读者也跟随着他的视野走入了奇特的西山美景,倘使没有数次游历的无所得作铺垫,这一刻“突然”的发现就不至于如此独特,我们也很难一下子随之而进入柳公特立的精神世界,借助西山之独特视角体察,完成了一次生命与西山融合之独特体验。发现对象之独特处,选择独特的视角,自然就是要求写作者对所写内容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在客观上能够找到写作对象的独特特征;在主观上能够巧妙把握一点、一个视角写开来。这样的生活故事自然充满着独有的生活况味,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情味。

仍然以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语言”写外婆的故事为例,不少学生也都选择了以年老的长辈作为写作的素材,多半写作的内容是外婆的离世唤醒自己对往日祖孙情的缅怀;或是外婆在乡下不愿回到城里,生活得怡然自得或是冷清孤独等等。这些故事有生活的味道,但又都缺少了属于作者最自我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写的面太宽,情感太平,故事太类似。一个好故事,还需要讲的人选择好独有的角度去讲述。比如上文这位写自己聋哑外婆的学生,他选择的是“送别”这个点,写今日与往日的不同。继而去追忆外婆为何如此迷信重大节日不愿拥抱的缘由:“你不能讲话,连儿子也埋怨;母亲说,不吉利。其实你吃够了苦头,才把父亲拉扯大,如今小心翼翼。我想起往日午后你一个人坐在窗口。我招呼你看电视,你忙摆手。突然听到楼下母亲回来的声音,你赶忙去洗菜。那一刻我多么庆幸你没有看电视,否则又是一阵白脸。”就这样把外婆生活的习性和困境都一一交代了出来,文字平淡中带着浓浓的哀伤。写作的视角很巧,就是以“拥抱”去推及外婆小心翼翼的缘由,推及到对生活在家庭逼仄的角落里的外婆的形象呈现,故事自然容易获得读者的最大共鸣,生活的独有况味一一散发出来,浓郁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故事的讲述也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都知道,却囿于初成年的无力,除了偶尔帮你从冷漠的言语中解围,其他也是爱莫能助”的主旨更是在独特的视角讲述中,呈现独有的引人共鸣的魅力。

朱光潜先生在《写作练习》中讲道:“创作固然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像一切有价值的活动一样,它需要辛苦学习才能做好。假定有中人之资,依着合理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有一分功夫,决有一分效果,孜孜不辍,到后来总可以达到意到笔随的程度。”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困惑于学生写作的肤浅、虚假,又不时地转嫁矛头给高考、给浮躁的社会,可更应该做的是用健康的作文教学理念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悟生活、升华自己生命的感悟,获得情感与思想的清明。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立项课题“高中生记叙文青春叙事写作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26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辅仁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记叙文外公外婆
外婆
记叙文阅读专练
外婆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外婆回来了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