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芳,赵玉琴,董文彬,赵志强,许浩军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215300)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死亡率高[1]。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统计[2],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临床在改善心衰症状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一定进步,但心衰患者反复住院率高、生活质量差、医疗费用高等问题仍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本研究中通过临床药师对心衰患者开展药学服务,评估药学干预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年龄18~90岁;符合我国心衰诊断标准,并确诊;住院时长不少于3 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病例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沟通能力欠缺,不能正常表达意愿;合并疾病多,无法判断是否以心衰全因住院;单次住院时间超过90 d;依从性差。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9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21例,随机分配床位,分为干预组(7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两组患者均予慢性心衰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加用药学干预,具体如下。
入院药学评估:临床药师对入院第1天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药学访谈和药学评估,掌握其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用药依从性等,并做好相关记录;参与医护团队共同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拟订临床药学监护计划。
住院药学监护: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查房,根据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心衰治疗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品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等相关知识;为患者普及慢性心衰疾病治疗知识,指导日常饮食起居需关注的内容。针对患者文化层次、理解能力、依从性的不同,有侧重地调整监护重点,增强其治疗信心;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疗效不佳时,药师及时跟进,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针对需要血药浓度监测和基因检测的药物,关注采集血样时间和监测结果,落实精准化药学服务。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出院当日:根据医师出院医嘱和患者实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出院后的药品,以及储存药品,告知下一步随访计划和联系方式。
出院后随访:患者出院后1~2周,至患者家中了解康复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用药依从性。针对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再次进行健康和用药的教育与指导,消除顾虑,并增加后续电话随访次数。跟踪随访至2019年9月,每月1次,部分患者根据状态调整访视次数。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以身份证号码为辨识字段,统计两组患者在2年间的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2和表3。再住院超5次时以5次计。干预组患者再住院24例(59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例(75次)(P=0.027<0.05),干预组组再住院率为33.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0%(P<0.05)。
表2干预组患者随访中常见问题[例(%),n=71]
表3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比较(±s)
表3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药品费用比较(±s)
?
在健康中国建设大背景下,慢性疾病管理更加注重早期预防和过程干预[4],各医疗领域人士也都在积极探索适合的管理模式,需医、药、护多学科协作管理[5]、心理护理干预[6]、推行社区签约药师等[7]。近几年,我院大力推进临床药学建设,培养临床药学人才,加大与医疗临床团队的协作,在合理用药、控制费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
心衰是个长期、反复、渐进的慢性疾病,需终生服药,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明显降低,再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有一定缩短,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也有降低。本研究虽观察时间短、病例有限,但仍说明药学干预在提高疗效、降低医疗成本方面有积极作用。
随访中发现了很多慢性疾病患者存在用药问题,如漏服药品、重复用药、随意停药、乱服保健品和中药等,导致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成本上升等。药师及时干预可缓解部分问题,但仍未覆盖足够多的患者群体,说明针对需要长期服药的庞大慢性疾病患者群,药学服务的跟进非常迫切。
本研究中临床药师采取以药学查房、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定期随访、评估依从性、监测用药指标等为主的药学干预,与国外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服务主动性和被认可度仍有很大差距[8]。随着新媒体、互联网、信息管理设备、精准检测技术的发展,药学干预的手段会越来越多,平台会越来越广,临床药师也将为健康产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