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芮嘉
摘 要:石黑一雄在《长日将尽》中塑造的标准管家史蒂文斯具有英国管家的经典形象品质,他倾其一生维护服务于达林顿庄园,富有严苛敬业的品质,但却失去自身话语,陷于社会家庭的权力之中,丧失情感,最后以悲剧无奈的命运回顾一生的痕迹。以史蒂文斯为代表的管家的一生,是英国社会权力下管家的身份困境。
关键词:管家;权力;身份困境;悲剧
管家身份极具英国性,是英国社会中具有爵位和身份的贵族家庭的象征,为满足贵族对荣誉尊严的追求,对其有严苛和一丝不苟的要求。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中史蒂文斯以恪尽职守、严谨隐忍的形象诠释了一个合格的英国管家,但其悲剧性命运和感情结局,也源于他专业背后的过度克制和压抑。管家对自己高度约束,正来自英国贵族阶级统治下的管束。权力无处不在,福柯在《性史》中对权力的分析正印证管家在社会阶级权力下的身份困境和危机,管家处于权力之中,失去自由又加强了对其身份的压抑,在其中浑然不觉,迎来悲剧性的结局,这正体现着管家身份在社会阶级权力下的困境。
史蒂文斯深受其父亲的影响,父亲一直以最高管家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同样造就严谨古板的性格和管家的身份特质,致力于成为一名伟大的管家。父亲信奉的老虎的故事象征着管家面临的挑战和任务,类似于擦鞋、安排老爷事务之类从细微到宏大的事,而合格的管家可以轻松自如地处理完成。史蒂文斯对于父亲的崇敬和模仿到有些许偏执的地步,父亲施与他的正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权力。福柯认为,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包容一切,而是因为它来自四面八方。它是从所有这些流动性中显现出来的整体效应[1]。如福柯所说,英国历史上的长子继承权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约束着史蒂文斯的选择和举动,赋予史蒂文斯父子之间的制约和权力。在哥哥的死亡给予父亲沉重打击后,他自愿遵从社会体制中的权力约束,默认了对于父亲衣钵的继承。
史蒂文斯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望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始终被压抑直至消失殆尽,“天知道在练习口音和掌握语言上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学习百科全书和大量的‘考试知识上花了多少时间”[2]。他将主要精力用于达林顿府中的事务,以马歇尔管家和自己的父亲作为榜样,将自己不断塑造成为一个合格的管家,他对于自己个性不断的压抑,是他性格隐忍沉默的原因一。“极端的情绪自控是只有英国人才做得到的”[3],父亲的去世前夕,他仍有条不紊处理宾客事务,留父亲给肯顿小姐照看,得知死讯,他并无情绪波澜,只是回复“知道了”这样简要的话语,他觉得是不让父亲失望之举,近乎不近情理的举动正是他对于自己性格和本能的抑制,在当时管家身份的权力规定之下,高度自律和严格要求是一种本能的遵循,这导致了他不动声色甚至冷酷无情的性格。
《长日将尽》中史蒂文斯和肯顿小姐遗憾的情感故事是其经历中最意难平的一部分,福柯在《性史》中关于性的压抑提到了“权力对于性不仅仅是一种压抑性或者否定性的机制,全部问题在于,要把握住制造出这种或者那种形态从而导致苦难的肯定性机制”[4],深层意思为人们以为获得解放时却被权力更牢固地控制起来,以为自己活在自由之中。仆人有恋爱婚姻自由,却在管家文化中不被认可甚至摒弃。所谓的不压抑,却造就史蒂文斯的思想经历中更深的束缚。爱情与婚姻,在他的眼中是不敬业的表现,因此他尽量压抑对肯顿小姐的爱。马库斯在对史蒂文斯进行精神分析中,指出他自欺的状态,他有对爱情的向往,但是面对肯顿小姐的逼问,他不愿承认,直接无视她的暗示,迅速从忙乱的心绪中恢复一个管家的标准形象。对爱的欲望进行了再一次的压抑,他不敢面对性,他是不自由的。从一个看似自由的環境,陷入一个更深的泥沼,无法回头,却从深陷中发现自由的空气。这一切造就了他一生的遗憾,在雨夜车站的离别,就是对他不断压抑性的极大讽刺,他对于自己身处压抑浑然不知,待清醒之时袭来极大的痛苦。
管家身份的限制下,史蒂文斯无法拥有自己思想和想法,这也是权力上层的默认和偏见。在达林顿府中贵族的政治询问中,回答“抱歉,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不免成为最明智的答案。即使有所见解,也只能装作无知,彰显身份和对权力的尊重,这无疑是权力直接压抑限制管家的思想。达林顿勋爵的法西斯主义倾向,是一个关于权力的隐喻,福柯的权力概念可以深刻阐释法西斯主义,“只有在民众内部仍有相当多人行使着国家机器进行压迫、控制、统治等诸多职能的情况下,纳粹主义或者法西斯才有存在的可能”[5]。李银河则用“父权制”作为例子进行验证,其实管家的身份一直不断被统治、管辖、要求、约束,正是法西斯主义的影射,也是权力下的被压抑,更为讽刺的是,史蒂文斯对于主人的政治倾向浑然不觉,毫无原则地表示自己的忠心,即使时过境迁,也不忘在言语中维护主人的形象,不表现出自己的是非曲直,与其始终保持一致。文中达林顿公爵的“法西斯”主义,也象征着管家思想在权力体制下被压抑的历史命运。
在英国社会权力的压抑下,管家命运不断受到冲击,身份受到权力话语的束缚,没有追求自身权利和发声的可能。管家以失去幸福和自由为代价,将一生奉献于庄园事务,对主人表现出极大的尊敬和依从。史蒂文斯悲剧性地面对达林顿勋爵的名誉尽失、庄园的衰败和家仆四散,彻底失去肯顿小姐。他对于身份自由存在向往,却受限于社会对于一名合格管家的定义,对于当时社会子承父业的顺从,他已经将社会的权力话语作为内在的标准,他习惯于自欺,在叙述中保持审慎冷静的口吻,将自己的内心隐藏最大化,以符合社会权力标准。同时,父亲渗透给他的权力使他强忍巨大伤痛选择在父亲离开之前,仍以“不让父亲失望”为原则继续自己的工作。社会赋予管家形象的准则剥夺他一生的爱情,在爱情面前唯唯诺诺,拒绝接受任何可能影响到管家工作的情感等不可控因素。史蒂文斯只是众多管家中的一个缩影,他深陷权力之中,无意识地被约束,这样的桎梏持续一生,“值得为之自豪和满足的就在于这献身的过程本身,而不应该计较其结果究竟如何”[6]。后来他不愿再多介绍自己的身份,曾经引以为傲的庄园如今蒙上了耻辱,他被迫接受肯顿小姐已经成为本恩夫人的事实,告别他的骄傲和热情,正是史蒂文斯悲剧性的命运体现。
管家身份的英国性本身是权力话语的体现,在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历史背景之下,管家是阶级行使权力的一员,他们被冠以“严谨审慎、一丝不苟”的标签,其内在话语却一直被忽视,以至被权力话语制约了性格、思想和个人欲望,甚至在终其一生的奉献之后被迫面对曾经职业素养之下部分心灵和现实的缺失,甚至是对信仰的质疑。史蒂文斯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和使命,也是悲剧的开始,英国管家命运和身份的困境是权力之下的产物,以无可挽回的痕迹作为最终结局。
参考文献
[1]牛顿.理论与实践:现代文学批评读本[M].马克里:米兰出版社,1992:256.
[2]石黑一雄.长日将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31.
[3]石黑一雄.长日将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38.
[4]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3.
[5]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27.
[6]石黑一雄.长日将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