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言 刘嘉宸 余亦冬
摘 要: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存在互相协调发展互相影响的共生关系。本文总结归纳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使用相互关系的有关研究文献,并更具体的总结归纳了轨道交通周边土地使用相关实证量化的有关研究文献。从而总结归纳出国内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相互关系研究的现状、特征与不足,对后续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使用;相互关系;实证量化;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之间存在互馈关系。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使用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轨道交通的站点地区,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增加使得周边地区土地使用发展,轨道交通周边地区土地使用的发展又为轨道交通的运营提供充足的客源,两者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将近年来国内外两者相互关系的相关研究加以总结归纳。
一、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使用相互关系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方面,M.M.Webber(1976)[1]发现轨道交通的运营对出行交通方式产生影响。S.L.Workman和D.Brod(1997)[2]发现靠近通勤轨道交通车站,地价上涨,而靠近快速干道,地价下降。C.Baker(1983)[3]发现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空间的分布表现出向地铁站点集中的趋势。R.D.Green和D.M.Jones(1993)[4]在Baker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和走廊地区的开发超过其他地区。R.Cervero(1994)[5]則发现联合开发的写字楼租金与轨道系统的客流量成正比。R.Cervero(1998)[6]发现在高密度的道路网络基础上,新增的公共交通投资对土地使用的影响是边际递减,而在市场机制下,交通的投资对土地使用的影响将会比现在大得多。Ratner(2001)[7]则系统论述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相较于国外学者,起步较晚。潘海啸、惠英(1999)[8],曹国华等(2003)[9],官莹等(2004)[10],边经卫(2005)[11],郝记秀(2009)[12],郑明远(2012)[13],盛来芳(2012)[14]等从城市空间结构角度,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的相互关系。田莉(1998)[15],张小松、胡志晖等(2003)[16],刘菁(2005)[17],刘炳恩(2008)[18],肖为周(2010)[19],赵万民、杨欣等(2011)[20]等从沿线土地使用为角度,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惠英(2002)[21],王慧敏(2006)[22],郑明远(2006)[23],卢济威等(2007)[24],杨励雅等(2008)[25],孙峰(2009)[26],王淑伟(2015)[27]等从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为角度,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曾继林(1997)[28],刘金玲、曾学贵(2004)[29],罗剑(2009)[30],张育南(2009)[31]等则综合上述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从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使用形态、土地使用控制、周边地价等的相互关系角度进行研究,普遍认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使用呈现出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优良的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合理优化城市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周边土地的可达性,从而吸引城市人口、经济等因素逐步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聚集,进而不断促进城市发展;而土地的高密度发展、人口和工作岗位的聚集又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从而促进公共交通的乘坐比例,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量,进而两者形成循环的一体化发展关系。
二、轨道交通周边土地使用相关实证量化研究
(一)国外相关实证研究
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城市建设方式在世界发达国家等地区已经有了较长的实践历史,国外学术界也比较重视相关实证量化研究。Martha J.Bianco等(2001)[32]对波兰东部轻轨线对土地利用与整个交通系统影响进行了分析。英国TFL项目(2005)分析了Jubliee地铁延伸线开通前后该线覆盖区域的发展变化情况。[33]2006年,Th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RTD)和PB Place Making对美国西部走廊每个站点的现状及挑战做了深入分析和建议[34]。Becky等(2010)[35]分析研究了香港和纽约的地铁线路各站点客运量的相关要素。Palombo等(2011)[36]对美国Phoenix大都市地区轻轨系统进行调研与分析,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建议。Hyungun Sung等(2011)[37]针对韩国首尔地铁线路214个站点周边用地及道路交通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每个站点地区规划要素特征与分布模式的关系。R.Cervero(2008,2010,2011)[38][39][40]同时也还关注中国的郊区化和轨道交通导向发展,探讨TOD的实施及其发展趋势。
(二)国内相关实证研究
近年来,相关实证研究也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一些学者针对国内轨道交通较成熟的城市,已经开展了许多相关实证量化研究。按照研究对象所在城市将其归纳为如表格(表1):
国内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而包括西安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许多学者在国内各个已经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与探索。在落实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布局和规划调控相关指标时,操作性还需探讨。实践中在确定一些指标时,大部分还是基于经验来判定,如站点影响范围、不同类型用地的比例、容积率、人口规模、与其他交通接驳等。所以在后续研究中,需通过大量实证量化研究,落实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布局和规划调控相关指标。
三、研究评述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两者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探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启示指导与研究思路。国内外学者有关研究涉及多个空间层次和城市规划、交通、经济地理、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相较于城市公共政策和交通等领域,城市规划领域相关研究还需完善。相较于城市空间结构、轨道沿线土地方面的研究,站点周边土地使用的研究还需细化。相较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需深入。后续研究可侧重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使用的中、微观尺度实证和量化研究,在着重城市规划学领域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度。目前,国内关于站点地区用地配置和优化的相关实证和量化研究还需丰富,且现有的轨道交通站点分类体系还需完善,在进行站点分类时考虑因素单一。后续研究需要通过大量实证量化研究,为探索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布局和规划调控相关指标提供充实依据,在构建轨道交通站点分类体系时考虑多方面因素。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使用的相关研究中,土地使用相关指标往往相对单一,与其他方面衔接不够,专业跨度不够。后续研究需要丰富土地使用相关指标,将指标分类化、明细化,且考虑经济、交通等因素。
国内外的研究学在研究交通和土地有关内容时,普遍选择使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AHP层次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和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对比发现DEA可以评价多指标投入、产出系统的相对有效性。建议后续研究可以考虑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继续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城市規划学相关研究中不够普遍,研究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数据采集途径相对传统,通过大数据途径采集研究数据在城市规划学科范畴还需扩展和深入。后续研究可尽可能发挥GIS等新技术的效能,合理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获取有用数据,结合新技术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城市规划学领域仍需对城市既有轨道交通周边土地使用的多元数据积累以及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周边土地使用的变化规律,逐步建立对其规划成果的实施评估与反馈机制。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其相关实证研究及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其他城市未来轨道交通站周边土地使用提供了更典型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M.M.Webber.The BART Experience-What Have We learned [M].In: The Public Interest,1976: 79-108.
[2]S.L.Workman,D.Brod.Measuring the neighborhood benefits of rail transit accessibility[C].7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Washington DC,1997.
[3]C.Baker,Trackong Washington's metro [J].American Demographics,1983,(11): 30-35,46.
[4]R.T.Green,D.M.James.Rail Transit Station Area Development: Small Area Modelingin Washington DC[M].Armonk,New York,1993.
[5]Robert Cervero.Rail Transit and Joint Development: Land Market Impacts in Washington,D.C.and Atlanta[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4,(1):83-94.
[6]Robert Cervero.The Transit Metropolis-A Global Inquiry [M].Island Press,1998,413-414.
[7] Ratner K A.The Relationship of United States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with Urban Population,Employment and Congestion Characteristics [R].University of Denver,2001.
[8]潘海啸,惠英.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9(02):12-17.
[9]曹国华,张露.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有序增长相关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1):9-13.
[10]官莹,黄瑛.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J].城市问题,2004(01):36-39.
[11]边经卫.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5(02):87-90.
[12]郝记秀.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一体化发展(IPTLU)研究[D].长安大学,2009.
[13]郑明远.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规划方法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14]盛来芳.基于时空视角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田莉.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使用研究[J].城市研究,1999(03):26-29.
[16]张小松,胡志晖,郑荣洲.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使用的影响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06):24-26.
[17]刘菁.城市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使用研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05.
[18]刘炳恩.城市轨道交通廊道效应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9]肖为周.大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互动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10.
[20]赵万民,杨欣,汪洋.复合中枢:TOD廊道导向的低碳生态城市途径[J].规划师,2011(03): 76-81.
[21]惠英.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与建设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02):30-33.
[22]王慧敏,张振国,林涛.轨道交通影响下的上海住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07): 65-70.
[23]郑明远.轨道交通时代的城市开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4]卢济威,韩晶.轨道站地区体系化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学刊,2007(02):32-36.
[25]杨励雅,邵春福.基于BP神经网络与马尔可夫链的城市轨道交通周边房地产价格的组合预测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5):514-418.
[26]孙峰.从技术理性到政策属性一规划管理中容积率控制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9,23(11):32-38.
[27]王淑伟.站点周边用地特性对轨道客流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28]曹继林.轨道交通与地区发展[D].同济大学,1997.
[29]刘金玲,曾学贵.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一体规划研究[J].铁道学报,2004(06):13-19.
[30]罗剑.轨道交通导向的大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9.
[31]张育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
[32]Martha.J.Bianco,Kenneth.J.Dueker.Effects of light rail transit in Portland: implications for 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 design concepts[R].TRB Meeting,2001.
[33]乔勇强.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轨道交通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协调研究一以长沙为例[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34]Th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RTD).WEST CORRIDOR DEVELOPMENT ORIENTED TRANSIT ANALYSIS[R],PB PlaceMaking,2006.
[35]Becky P.Y Loo,Cynthia Chen,Eric T.H.Chan.Rail-base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New York City and Hong Kong[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0,(97): 202-212.
[36]Carol A.Palombo,Michael J.Kuby.The geography of advance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metropolitan Phoenix,Arizona,2000-2007[J].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 189-199.
[37]Hyungun Sung,Ju-Taek Oh,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 a high-density city: Identifying its association with transit ridership in Seoul,Korea[J],Cities,2011,(28): 70-82.
[38]Robert Cervero,Jennifer Day.Suburbanization an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 China[J],Transport Policy,2008,(15):315-326.
[39]Robert Cervero,J.Murakami,Rail and property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Experiences and extensions[J].Urban Studies,2010:2019-2043.
[40]Robert Cervero.TOD與可持续发展[J].城市交通,2011,9(01):24-28
[41]杨励雅.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42]王宇.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协调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43]王至言.TOD模式下新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使用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44]周俊,徐建刚.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与城市土地使用分析—以上海市轨道通明珠线(一期)为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01):77-81.
[45]潘海啸.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J].上海城市规划,2007(06):37-43.
[46]方向阳,陈忠暖.广州地铁沿线零售商业形态与空间分布探讨[J].人文地理,2004(12):11-16.
[47]李春亮.轨道站点地区与城市公共中心区空间耦合程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8]杨晓春,林国春.深圳市轨道规划土地使用评估中的定量分析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04):57-59.
[49]陈翔.轨道交通对控规阶段土地使用强度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4.
[50]王锡福,徐建刚,李杨帆.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潜在影响下的土地使用分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5(03):112-116.
[51]郭月婷,廖和平,彭征.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01):150-157.
[52]乔宏.轨道交通导向下的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3]赵畅.重庆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空间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
[54]渠涛,蔡建明,张理茜等.轨道交通导向下的容积率规划[J].地理学,2010,65(02): 202-212.
[55]肖为周,王树盛,黄富民.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使用变化对其客运需求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02):80-85.
[56]杨忠伟,陈红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01):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