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北省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RS-2019-3063)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总抓手。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而河北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存在影响人才振兴的诸多因素,限制了人才支撑作用的发挥和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河北省人才支撑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人才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长效机制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体系的源泉,是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基础。实现人才振兴的核心是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而完善乡村人才支撑体系是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河北省从2018年11月提出打造乡村振兴“燕赵样板”,到各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开创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但是,河北省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存在薄弱环节,探索完善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的路径,推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持续优化,对河北省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农村人才支撑体系的现状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乡村人才支撑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的、互为支撑的因素构成的、具备提升乡村人才素质功能的有机整体,具体包括经济支撑、科技支撑、教育和培训支撑、人才引进和激励的政策支撑等。
(一)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的经济支撑
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资金支持。初步核算,河北省2019年GDP为35104.5亿元,比去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518.4亿元,增长1.6%。2018年农、林、水事务的地方财政支出906.27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1.73%;优先保障“三农”资金的投入,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3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村镇的发展;此外,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8年全省投资1.7亿元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5个;2018年底,河北省家庭农场数量达3.7万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有11.75万家,农业生产性服务机构7.1万家,比2017年分别增长1.3%、24%,和4.4%。
(二)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的科技支撑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计划和科技服务计划。2018年河北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全省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8.5%;全省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发展迅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5家,各类研究示范基地200多个;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培育农业创新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底,全省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690家,乡村各领域各项改革遍地开花,完善乡村财政投入机制,创新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三)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的教育培训支撑
培育发展新优势,增强乡村人力资源优势。河北省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2015年开始,每年整合资金1亿元培育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依托田间学校和专业师资团队,细分新型职业农民类别,分产业、分类别进行精准对接培训,建立覆盖全省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培育对象信息数据库,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2019年底,全省新型职业农民达到20.7万。同时,注重乡村基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培训计划,优化基层干部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基层“三农”干部队伍的素质。
(四)乡村人才支撐体系的政策支撑
注重政策引导,吸引各方人才充实人才队伍。河北省2018年11月提出打造乡村振兴“燕赵样板”,《河北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人才振兴提出了具体建议,依托重点大学的选调生招录,基层遴选、事业单位“名校英才入冀”等人才政策,有计划引进高学历和短缺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三农”工作队伍;着力引导城市专业人才投入乡村振兴,激励农村有情怀的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搭建各类人才扎根农村的事业平台,夯实各类人才的事业基础。2019年全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15万人,创新创业经营主体达到7096个,新型经营主体350万个,形成聚拢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的良性循环。
二、河北省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的重、难点问题
河北省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土人才、招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河北省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存在薄弱环节。
(一)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人才质量有待提高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2000年河北省人口总数6674万,乡村人口4985万,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7%;2019年人口总数为7591万,乡村人口3217万,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2.4%。河北省主要年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整体偏低,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合理,文盲或半文盲人数多,高学历人员较少,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代表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2018年,平均每百个农村劳动力中,文盲1.97人,小学文化程度21.89人,初中文化程度57.11人,高中文化程度15.02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01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劳动力理解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理念,影响农业劳动力掌握现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造成人才支撑体系的培训支撑短板,直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如表1-1。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河北省主要年份农村劳动力分行业就业数据显示:农林牧渔就业人口及就业比重逐年下降,农村从业人员从1990年的2360.50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023.20万人,但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人员比重从1990年的75.43%下降到2018的44.80%;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从业人数一直比较稳定,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所占比重较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待提高,农业投入渠道亟需扩宽,单纯依靠财政投资农业远远不够,需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夯实人才振兴的经济支撑。如表1-2。
(三)农业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有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2019年河北省农业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3739.2万吨,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63%,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农业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有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2018年河北省农业劳动力占全省整体劳动力的68.5%,而农业产值仅占当年GDP的10.0%;同时,2018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率为58.5%,与发达国家的75%还有很大差距,资源利用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对农业产业领域的投资。同时,农业科技投资规模有待提高,农业科技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推广。
(四)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对返乡人才吸引不足
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的产业发展不充分,基础配备相对薄弱,城乡差距较大。2019年初步核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38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3元,增长9.6%。务农农民整体年龄偏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失,另外,农村地区的物质待遇较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的引进难度加大,影响人才振兴支撑体系的政策效果。
三、完善河北省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议
优化和完善乡村人才支撑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针对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的重难点问题,探索完善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的路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
(一)夯实经济支撑,打牢人才支撑体系的产业动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人才发展的根本保障,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够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乡村产业振兴是人才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注重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乡村要注重深根地域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形成地区的特色产业,构建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特色产业引领乡村产业的全面发展,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的经济支撑,打牢人才支撑体系的产业动力。
(二)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人才支撑体系的科技动力
加强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资,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全省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提高全省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快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建设,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借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人才支撑体系的科技动力。
(三)完善教育培训支撑,激发人才支撑体系的内生动力
建立培养农村各类人才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乡村人才结构,针对各地的现实情况,加强农村稀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根据乡村特色产业建立精准对接农民需求的培训体系,优化教育和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增加“重实地”的田间指导,提供系统化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定期组织农民观看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互联网+农业等培训视频,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继续完善农村各类人才信息库,定期选派乡村优秀的“土专家”“田秀才”进行经验交流,充实和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人才支撑体系的内生动力。
(四)创新政策支撑,挖掘人才支撑体系的潜在动力
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发展的各项机制体制,创新政策支撑。完善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加强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引导,转变他们的陈旧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构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激发人才”的长效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借鉴各地农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坚持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为乡村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提高农村人才的福利待遇、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支持,保障参与培训农民的利益,给予适当的补贴和政策扶持,以此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提升乡村人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和规划精髓[J].东岳论丛,2018.39 (10):25-33+191.
[2]郗世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2).
[3]韩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5):233-234+236.
[4]周念群,杨立新,周红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支撑问题研究—以济南市市中区近郊农村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04):7-8+23.
[5]詹懿.乡村振兴战略: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32(09):65-72.
[6]薛应华,王华,张松斌,常永兰,杨镜梅.论“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以如东县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8(13):42-44.
[7]王佩.欠发达地区以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01):52-56.
[8]曹丹丘,丁志超,高鸣.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以青岛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2):181-189.
作者简介:张蕊(1983-),女,河北省满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經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