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改慧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陕西 户县 710302)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出产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重构和改革。利用现在的学生热衷于网络的特点,在改革的视阈下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借助“互联网+”无疑是进行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可行之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探索满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课堂教学方法。“汽车装配技术”课程作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实践环节投资大、理论教学枯燥的特点,基于“互联网+”探索其多样化的学习形态,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
通过走访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对汽车类专业招聘网站人才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发现汽车装配行业的主要岗位有汽车装配、汽车调试与检测、汽车装配维修等。通过对岗位能力需求的分析,结合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和学校目前的实训设备,以汽车装配、检测、整车下线调整等岗位能力为依据设置课程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装配技术”课程内容的设置
按照“汽车装配技术”课程的核心能力要求,课程教学设计的“互联网+”教学思路如图2所示。
根据“互联网+”的教学思路,进行“汽车装配技术”的教学设计(如图3所示),主要由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以及课程考核组成,课程教学设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学习领域的分析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针对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最后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课程考核[2]。
图2 “汽车装配技术”课程“互联网+”教学思路
图3 “汽车装配技术”课程“互联网+”教学设计
1)教学平台的搭建。
①构建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省级资源库的线上教学平台。
目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完成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省级资源库的建设。“汽车装配技术”作为重点建设的课程,其资源库包括了600多个(集)的课件、视频、微课、图片等资源,并与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拍摄“微视频”,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制作“微课件”。线上教学平台不仅有静态的图片、文字和习题等,还有动态的视频,学生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观看视频或采用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等方式,使得线上学习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和可读性。
②基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线下教学平台。
针对“汽车装配技术”课程的独特性和功能性,线下以理论教学为主,按照企业汽车装配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堂教学,融入企业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使之能融会贯通[3]。
2)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针对装配线上的重要工位,编写和整理“微课件”进行课堂授课,在操作岗位录制“微视频”以便学生网上自学。建立“微课件”和“微视频”之间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关联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可视性,让课程内容成为提炼于企业的丰富的媒体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使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
3)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根据汽车装配线各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并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在线下教学活动中,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教师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进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最大化满足任职要求。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
按照企业汽车装配系统化的过程,采用理实一体、线上和线下融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交替组织教学。课前老师在线上发布与工作任务相关的“微课件”和“微视频”、布置学习任务等,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认真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或进行测验,以便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不理解的可以线上留言或提问,老师针对不同个体解决其个性问题,在线上提问和留言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在线上布置作业,学生在线上完成。笔试作业以线上回答的方式完成,实践作业通过手机录制视频完成,优秀的视频作业可以作为课程的素材。
5)基于能力本位的过程化课程考核。
基于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所达到等级的考量,打破以往仅用考试分数作为课程成绩的主要考核方法,探索多元化的线上和线下的考核方式,制定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标准。考核过程以能力为本位,从素质、技能、知识三方面进行,采用笔试、实操考核及线上和线下考核等多样化手段。引入企业评价标准,建立过程评价与课程成果评价相结合、线上考核评价与线下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考核成绩反馈给学校和企业,根据考核结果不断优化考核方式,调整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全面提升[4]。
按照“互联网+”教学设计的思路,以“汽车装配技术”课程为例,对汽车底盘装配部分的内容进行完整的课程设计,如图5所示。
图4 “汽车装配技术”课程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汽车装配要求学习目标专业能力会正确使用底盘装调的工具掌握底盘装调的方法、步骤、熟练装配熟悉底盘装调的工艺要求熟悉底盘的名称、作用和结构掌握底盘装调的检测方法和步骤社会能力遵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严格执行工艺文件,安全操作着装整洁,文明生产方法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优化决策的能力获取信息和查找资料的能力汽车底盘装配的综合素质要求任务情景描述:根据企业要求分别在底盘装调3车位和4车位进行操作底盘装调3车位:(变速机构装配、动力总成装配、半轴装配、左前悬挂装配、右后滑柱装配)底盘装调4车位:(油箱装配、左后轮罩、左侧转向灯装配、副车架紧固、半轴保护罩装配)企业真实装配过程描述教学载体车型:1)丰田卡罗拉;2)大众帕萨特。底盘装调3车位和4车位轮换操作底盘装调过程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活动课前(资讯)线上发布车型底盘结构资料、任务工单 “微课件”和“微视频”等课中(实施)老师下发课程任务分组讨论:1)装配车型的底盘结构;2)制定装配分配方案,并提出审核意见。角色扮演法:1)小组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底盘的装调,质量检验员按照质量检查卡进行质量检查;2)组内合练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3)小组自评,老师总结。课后(考核)小组考核(线下考核)最终的装配过程拍成视频(线上考核)汽车装配质量控制标准教学评价学生的实操考核表现:工具的使用、工艺文件的理解,操作过程的执行汽车装调能力反馈
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和推广,2019年下半学年,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将“互联网+”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汽车装配技术”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一致好评。通过对同一批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使用了“互联网+”教学模式课程比没有使用的学生考试成绩提高了10分左右,结果对比如图6所示。
图6 相同学生不同课程成绩对比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将“互联网+”的理念与多元信息技术融合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进行全新的设计,从而使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平台满足不同学生在线灵活学习的需求。丰富的教学资源,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