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更湖浮游生物调查及鱼产力评估

2020-09-23 04:37周波波杨子龙张子媛李毅超邵旭东白禄军王欣然
水产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轮虫蓝藻生物量

周波波,杨子龙,张子媛,李毅超,邵旭东,白禄军,王欣然,刘 青

( 1.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 2.赤峰市水产技术工作站,内蒙古 赤峰 024000 )

岗更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海拔1200 m,水面面积约2000 hm2 [1]。湖水最大水深2.8 m,平均水深1.89 m,没有进水河流,湖水主要靠地下泉水和雨水补充。位于达里湖东南20 km处,通过沙里河与达里湖相连并向达里湖注水。湖中主要养殖的品种有鲤鱼(Cyprinuscarpio)、鲫鱼(Carassiusaurat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等经济鱼类[2]。

浮游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及变化能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状况[4-6]。

早在20世纪70年代,何志辉等[7]报道了达里湖、岗更湖的水质和水生生物状况,之后周一兵等[8]又对岗更湖的水质和水生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由于近几年内蒙古赤峰地区连续干旱少雨等原因,岗更湖水面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的2134 hm2降为现在的1867 hm2,湖水面积减少267 hm2,加上岗更湖水体较浅,水生态系统易发生变化。为查明水库中主要的滤食性鱼类的食物和浮游生物资源的变动情况,以及岗更湖目前的营养状况和鱼产力水平,笔者于2018年5—9月对岗更湖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等内容开展调查,并对水体营养状况和鱼产力进行分析评估,以期为岗更湖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浮游生物采集与计数方法

1.1.1 水样采集与固定

按《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9]进行水样采集和固定。用水生80型采水器,在岗更湖3个部位各设采样点(图1)。因水体较浅,未分层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1 L,水样分别保存,每升水样加碘液10~15 mL。将固定后的水样浓缩。用浮游植物计数框,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计数。每瓶水样计数2片,取平均值,每片计数50~100个视野。

图1 岗更湖采样点位置示意

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样品,再浓缩至10~20 mL后使用,取0.1~0.5 mL用浮游动物计数框全部计数;枝角类、桡足类等较大动物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采集40 L水样,甲醛固定,数量较多时,取1 mL计数,每个水样计数2片,取平均值,如果数量较少,则分次全部计数。同一样品2片计算结果与平均值之差不大于±15%。

1.1.2 浮游生物密度与生物量测定[10]

浮游植物密度:

式中,Cs为计数框面积(mm2),Fs为显微镜视野面积(mm2),Fn为计数的视野数,V为1 L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V1为计数框容积(mL),Pn为Fn个视野中的浮游植物个体数。

浮游动物密度:

N=Vsn/VVa

式中,N为浮游动物个数(个/L),V为采样体积(L),Vs为沉淀体积(mL),Va为计数体积(mL),n为计数所获得的个体数。

生物量:对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进行实测,按体积来换算,体积值(μm3)直接换算为质量值(109μm3≈1 mg鲜藻质量),一般种类湿质量值查文献。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种类按文献[11-16]鉴定。

1.2 浮游生物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17]

优势种:通过计算优势度(Y),当优势度>0.02时[18],该种即为优势种。

式中,ni为第i种的数量,N为总数量,fi为该种出现频率。

Margalef丰富度指数:

式中,d为丰富度指数,S为样品种类数,N为样品个体总数。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式中,H′为种类多样性指数,S为样品中的种类总数,Pi为第i种的个体数(ni)与总个体数(N)的比值(ni/N)。

Pielou均匀度指数:

式中,J′为均匀度,H′为种类多样性指数,S为样品中的种类总数。

1.3 鱼产力估算[9]

F=B×(P/B)×u/K

式中,F为鱼产力(kg/hm2),B为浮游生物现存量(mg/L),(P/B)为浮游生物P/B系数,u为浮游生物被鱼类利用率(%),K为浮游生物饵料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岗更湖的浮游植物

2.1.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

2018年5—9月对岗更湖进行3次采集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71种(部分种类仅鉴定到属)(表1)。其中绿藻门有30种,占藻类总数42.3%;硅藻门18种,占25.4%;蓝藻门14种,占19.7%;裸藻门4种,占5.6%;隐藻门和甲藻门均为2种,各占2.8%;黄藻门1种,占1.4%。由表1可见,硅藻种类主要分布在春季,蓝藻种类主要在夏季,绿藻门种类在春夏秋季均常见。

表1 岗更湖浮游植物种类名录

优势种通过计算优势度得出,岗更湖5月浮游植物优势种较多,有色球藻、细小平裂藻、衣藻、小椿藻、双列栅藻、四尾栅藻、四角藻等;7月优势种只有铜绿微囊藻和水华束丝藻,优势度极为突出;9月优势种是类颤藻鱼腥藻、卷曲鱼腥藻、小环藻、蹄形藻(表2)。春季优势种主要是绿藻类,夏季优势种是蓝藻类,秋季优势种有蓝藻类、绿藻类和硅藻类。

(续表1)

(续表2)

2.1.2 岗更湖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岗更湖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7882.43×104个/L(表3)。浮游植物密度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春季密度以绿藻为主,占总密度的74.6%;夏季浮游植物几乎均为蓝藻,蓝藻密度占到总密度的98.8%;秋季蓝藻数量继续增加,但占总密度的比例有所下降,为80.1%。绿藻和硅藻在秋季有一定密度值,分别占10.1%和 9.8%,其他门类密度都很低,裸藻仅在春季少量出现,黄藻和甲藻也仅在夏季少量出现,隐藻在秋季出现,密度亦不高。

表3 岗更湖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浮游植物的平均生物量为31.054 mg/L,7月生物量最高,5月最低。不同季节各门生物量的变化类似密度的变化,春季生物量以绿藻所占比例最高,达90.4%,其次硅藻,占5.8%;夏季生物量以蓝藻绝对为主,占总生物量的98.9%,秋季生物量亦是蓝藻为主,但占比有所下降,为77.1%,绿藻占17.1%,硅藻占5.4%。由此可见,生物量主要贡献者是绿藻、蓝藻和硅藻,其他门类生物量寥寥无几。

2.2 岗更湖的浮游动物

2.2.1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

岗更湖共检测出4大类浮游动物34种(部分种类仅鉴定到属);其中轮虫12种,占35.3%;原生动物9种,占26.5%;枝角类8种,占23.5%;桡足类5种,占14.7%(表4)。

表4 岗更湖浮游动物种类名录

岗更湖5月浮游动物种类较少,主要以枝角类为主,占近50%;7月种类以轮虫为主,占42.1%;9月浮游动物种类最多,各类所占的比例较为均等。轮虫的矩形龟甲轮虫,枝角类的长刺溞、蚤状溞和桡足类的英勇剑水蚤及其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在3个季节中均有出现。

岗更湖浮游动物5月优势种为长刺溞、蚤状溞和英勇剑水蚤;7月优势种为大肚须足轮虫、萼花臂尾轮虫、矩形龟甲轮虫、壶状臂尾轮虫、长刺溞、蚤状溞和腹突荡镖水蚤;9月优势种为矩形龟甲轮虫和螺形龟甲轮虫。矩形龟甲轮虫在夏季和秋季均是优势种(表5)。

表5 岗更湖浮游动物优势种

2.2.2 岗更湖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岗更湖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2947.5 个/L,春季以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密度最高,占总密度比例68.1%,其次是枝角类,占总密度比例30.1%;夏季以轮虫密度最高,占44.6%,其次枝角类占41.5%;秋季轮虫密度继续上升,占到总密度比例的82.2%,原生动物在秋季也有较高的密度,占到了13.6%。

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23.198 mg/L,以5月生物量最高,7月最低。春、夏季生物量均是枝角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总生物量的89.4%和70.2%;9月生物量以桡足类为主导,占75.8%。岗更湖的轮虫、原生动物的生物量始终较低,均不超过总量的5%(表6)。

表6 岗更湖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

2.3 岗更湖浮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岗更湖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853~3.126,平均值为1.947;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601~1.443,平均值为1.07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06~0.673,平均值为0.466。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

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577~2.695,平均值为2.141;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660~2.213,平均值为1.992;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49~0.659,平均值为0.55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是夏季最高(表7)。

表7 岗更湖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

2.4 岗更湖鱼产力估算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水体P/B系数、饵料利用率、饵料系数取值不同,所计算的结果差异较大。本试验依据何志辉等[19]提出的我国北方地区营养水体浮游动、植物P/B系数、饵料利用率、饵料系数数值,并参考内蒙古的达里湖[20]、纳林湖[21]和狼山水库[22]等当地文献资料,确定岗更湖浮游植物的P/B系数取值60,饵料利用率取值20%,饵料系数取值40;浮游动物的P/B系数取值20,饵料利用率取值25%,饵料系数取10。

岗更湖现水体平均水深1.89 m,现有浮游植物生物量31.054 mg/L,则每公顷浮游植物生物量为586.92 kg,由浮游植物提供鱼产力为176.08 kg/hm2。现有浮游动物生物量为23.198 mg/L,则每公顷浮游动物生物量为438.44 kg,由浮游动物提供的鱼产力为219.22 kg/hm2。

腐殖质有机腐屑及细菌等所能提供的鱼产力约为浮游生物的30%~50%[23],按40%计算,则腐殖质提供鱼产力为158.12 kg/hm2,所以岗更湖的总鱼产力为553.42 kg/hm2,岗更湖湖水面积2000 hm2,按水面面积计算可提供鱼产力1107.8 t。

3 讨 论

3.1 岗更湖的浮游生物和水体营养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7]、90年代[8]到本次调查表明,岗更湖浮游生物的种类、优势种组成、密度、生物量均有较大变化。种类组成上硅藻、绿藻减少,蓝藻增大,尤其夏季的铜绿微囊藻、水华束丝藻,秋季的类颤藻、鱼腥藻,成为绝对的优势种(优势度均在0.4以上)。通过比较得知,蓝藻生物量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20世纪70年代蓝藻生物量在夏季的比例为71.1%,90年代升为78.3%,本次调查蓝藻夏季占据生物量的98.9%。蓝藻通常喜高温强光照,常在夏季大量繁殖[10]。此外,本次调查还表明,岗更湖的蓝藻在秋季占的比例也在大幅上升,20世纪70年代,蓝藻在秋季的生物量仅占32.4%,90年代生物量上升为56.8%,而本次调查秋季蓝藻生物占比已达到77.1%。蓝藻的增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9]。

通常认为,浮游植物密度大于1×106个/L水体为富营养化[24,25],生物量在10 mg/L以上,水体为超富营养状态[26],根据浮游植物优势种、生物量得知,岗更湖已处于超富营养化状态。

此次调查还表明,岗更湖浮游动物生物量有较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主要以轮虫为主,占总生物量的50%以上,90年代,生物量以桡足类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4%,但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总生物量相差不大,基本在2~3 mg/L。本次调查生物量以枝角类为主(优势种为长刺溞和蚤状溞),平均占60.7%,浮游动物生物总量高达20 mg/L以上,增加了近10倍。通常,我国湖库富营养型浮游动物的均值为3.6 mg/L,推荐值为>3 mg/L[9],岗更湖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值已远远超出,因此,从浮游动物角度来看,岗更湖亦为富营养型水体。

水体的营养状况亦由生物多样性得到验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7]主要是反映生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数值越高环境就越稳定,其评价标准见表8。由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数值得出岗更湖为α-中污水体,由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数值得出为β-中污水体。Margalef丰富度指数[28]可用于对同一地点作群落种类的多样性比较,能够很好地表达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其值表示水质类型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接近。浮游动、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数值均显示,岗更湖已为α-中污水体。Pielou均匀度指数[29]是实际多样性与理论最大多样性的比值,各个种的个体数值越接近,分布均匀度就越高,由浮游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数值得知,岗更湖为中污水体,浮游动物为轻污水体(表8)。

表8 水质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和岗更湖水质状况

综合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各项评定的评价指标可以明确,岗更湖已为超富营养化水体,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

3.2 提高水体鱼产力和防止岗更湖进一步富营养化的措施

湖泊水库鱼产力的估算有不同方式:可根据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和鱼产量相关方程式推算;也可根据能量流中的转化原理,估算饵料基础可能提供多少鱼产量;还可根据环境因素综合作出水体的渔业分类[23]。笔者以饵料生物即浮游生物的生物量来计算,其计算方法如前所述,得出岗更湖的总鱼产力为553.42 kg/hm2。据赤峰市水产技术工作站提供,目前岗更湖的湖水实际面积为1866.7 hm2,如按水面面积计算,则可提供的鱼产力约达1033.05 t。

岗更湖所在区域也是鸟类保护区,目前湖中放养的鱼类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类,湖中丰富的鱼类成为鸟类的食料,尤其是上层生活的鲢鱼、鳙鱼损失最为严重,由于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鳙鱼数量的减少,导致湖中的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鲢鱼数量的减少,使得蓝藻快速繁殖,近几年湖中大量出现微囊藻和束丝藻等蓝藻,每年从夏季一直延续到秋季,蓝藻加剧了湖区的富营养化速度,如何防止水体的进一步富营养化,是目前湖区管理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首先应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鲢鱼、鳙鱼比例可提高到6∶4以上,以防止浮游动物的过量繁殖。另外,应加大鲢鱼的投放量。我国在以蓝藻为主的一些富营养水体中,如武汉东湖、宁波月湖等,投放鲢鱼、鳙鱼滤食性鱼类控制蓝藻的暴发,已取得较好的效果[17],这是目前较为经济且对环境污染最少的方法。同时,还应考虑到岗更湖地处鸟类保护区,适当控制鱼鹰等鸟类的数量,同时开展鱼鹰等鸟类对鲢鱼的危害程度研究,确定鲢鱼最大被捕食规格,通过投放大规格鱼种,以提高其成活率,一方面可提高湖区的鱼产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从而避免岗更湖的生态失衡。

猜你喜欢
轮虫蓝藻生物量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有“青苔”,请慢行
福建将乐杉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分析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温度对不同种类臂尾轮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轮虫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藻类——蓝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