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研究

2020-09-22 13:36刘鹂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4期
关键词:空间数据制图要素

【摘  要】我们在获取或绘制地理信息时通常会用到两种方式,一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另一种是地图制图,人们对外部环境进行了解时都离不开这些先进的技术。由于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的地理信息差异并不明显,人们在对二者进行结合使用时就会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用,基于此,对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进行研究与分析,从中寻找更好的使用方式,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地理信息;地图制图;一体化

引言

GIS是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其中包含着关于地理信息的海量信息,人们可以对系统进行检索,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地图制图的主要功能是对地理图像的处理与成图制作。从一定层面上讲,地图制图包含于GIS,這也是人们对二者结合使用时出现重复信息的主要原因。为了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两个系统功能的有效使用,可以将两个系统进行区分管理和整合管理,结合工作需要选择系统,从而更迅速、更有效地分析和确定空间地理数据。

1.地理信息生成系统数据与地图制图数据在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的区别

从理论上讲,GIS提供了与空间地理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的实际反馈,其中信息的根本属性和空间信息尤为重要;地图产品是地图制图的主要功能,可以用数据处理地图的可视化和表达,无论是模拟的2D纸质地图、数字3D模型或动画的制图绘制都可以完成。

GIS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利用点确定线,通过线决定面”,利用这样的方式对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和储存;而地图制图的表达方式是通过标记、符号等呈现的,与GIS的区别在于,地图制图会有一定的修饰功能。

从数据连接性方面来看,GIS系统对信息的处理有很好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而地图制图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绘制出局部的空间,两个空间是独立的,呈现的效果也较为美观。除此之外,GIS的大多数据都是经过二次处理再储存的,不具备原始数据的连贯性;地图制图更注重于几何图形的表达,对数据的处理也有一定的欠缺。

1.2二者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GIS中的数据与地图制图数据可以进行相互转换,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区别,在转换过程中就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图制图数据转换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另一方面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转换为地图制图数据,具体如下:

(1)地图制图数据转换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GIS具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系统模型以编码为主,并且根据要素的级别和类别进行区分;二是,对要素数量和质量的特征以及其他信息进行描述时需要数据项来完成;三是,数据体的主要任务是对元素的空间分布和关系进行描述。这三个基本信息组成是GIS特有的属性,然而地图制图数据的现有功能是无法实现数据转换的,由于达不到GIS特有的功能,二者之间进行数据转换时也就会出现诸多偏差。

(2)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转换为地图制图数据。在明确信息详情时,地图信息主要分为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两类。从字面意思看,间接信息是通过处理之后间接得到的结果,需要借助要素的分布和组合特征来实现。由此看来,还不能从空间数据中直接获取地图信息,需要借助符号形成地图产品,除了以上限制,地图信息还需要从其他的途径获取,才能实现信息的完整性。对二者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地图制图信息在数据表达方面拥有较多的形式,而空间数据对信息的质量要求较高,在进行数据转换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利用地图符号化方法,可以将地图制图数据划分成符号化信息和空间数据,在地图数据空间数据的生成过程中提高数据的内在质量。

2.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的一体化探究

2.1一体化的重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应用有两种方法最为常见,一个是数据建库,另一个是地图制图。但是二者在对数据的表达和储存中,却有着一定的区别。这就导致在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的应用中,不能达到完美契合的效果。由此看来,我们在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研究中需要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从而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设计方案与设计模型

创建一个完整和连续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就需要将空间分析作为最终目标,使用GIS制图功能,结合制图规则,利用符号更精确的描述出地理实体结构,这就是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的完整设计思路。也就是说,想要将数据信息绘制成图,数据不仅要达到能够录入数据库的要求,还要达到可以进行符号转换的标准。对符合成图的数据进行整理,才可以形成合理的地理空间数据整编方案,最终顺利实现数据库的整编。一体化设计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出实体空间,还可以呈现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达到了GIS的运行标准。

2.3制图数据补偿

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集成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的核心流程,完全符合地理信息元素的分类和编码标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编码时必须基于对制图元素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图信息,也就是标注、线性对象和填充对象等。工作人员必须从地理元素属性字段中提取标注,并通过程序确定相应位置;线性对象和填充对象是由核心数据和专业算法组成的。实际上,每一条规则都要满足用不同的参数补偿不同的数据。但是,同一地理要素需要用不同的规则补偿。如果可以对数据库中缺失的信息进行补偿,就可以完善当前相关工作的不足之处。

2.4地理要素分层与符号化

利用制图数据对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缺失的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数据库中的信息分布与结构没有改变,还在按照以往的地理特征进行排序,所以在数据补充完成后,GIS原来的数据库不会有任何改变。主要原因是对地图数据进行补偿仅仅转换了数据的表达形式,不会从其他方面改变原有的数据库。如果想要进一步完善这部分工作,实现对地图符号之间的压盖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就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符号功能进一步改进地图绘制过程。

实际上,地图需要有非常严格的符号叠加顺序,具体来说,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道路、注记、水系等要素进行叠加。但是,在这部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比如说,在同样的路线图中,道路和铁路的上下位置不能保持一致,主要原因是叠加顺序错误或者覆盖出现重复操作。此外,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地图不够精准,这就需要将字段与地理实体属性表区进行区分。比如说,如果上层字段数值较大的话就会导致下层数值变小。基于此,系统参考字段数值大小对数据覆盖进行顺序上的调整,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库缺少必要数据或者存在数据源重复覆盖等问题。不仅如此,还要将要素的风格进行统一,比如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符号系统,进行要素统一之后就可以美化地图的成像,同时也便于区分各种标记。

3.结束语

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不仅要有完整的地理信息收集、处理和储存功能,还需要有地图绘制功能,这就对GIS和地图制图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了解GIS与地图制图之间的关系,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需要对一体化设计方案和模型进行深入思考,并对地理要素的分层和符号化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晶,张淑芬,严玉琴.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J].计算机与网络,2019,45(20):41.

[2]刘畅.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概念模型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4):277-278.

[3]魏娜.地理信息生成与地图制图一体化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13):256-257.

作者简介:刘鹂,河南平顶山,467021。

猜你喜欢
空间数据制图要素
融入空间数据的地图制图路径探究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中国网民大数据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一图看清上海的“拆拆并并”
中美建交以来的四次国事访问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