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向和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文化扶贫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消除贫困文化、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文化产业、构建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等,不断提高文化扶贫的质量,借文化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文化扶贫;质量提升
文化扶贫作为一种“治本”的扶贫模式,对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文化扶贫工作质量低下、停滞不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文化扶贫工作中,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对文化扶贫工作重视不足,使得精准扶贫工作长期停留在经济扶贫这种“治标”的层面。那么,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提高文化扶贫质量?如何将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有机整合起来,建立多方协同的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呢?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消除贫困文化,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
贫困文化是一种贫困人群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贫困文化形成于长期的贫困生活中,是产生贫困的根源。那么,贫困文化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如落后的教育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安于天命的生活观、以及各种强烈的自卑感、宿命感等。例如,贫困地区,常常流传着“读书无用论”“早生儿早享福”“多子多福”等等。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等、靠、要”的思想极其严重,对脱贫致富的信心、愿望不强等。这种消极的价值观、行为习惯或者思想体系,决定了在文化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消除贫困文化的重要性。唯有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文化,转变贫困人口消极的价值观、生产观、教育观等,构建“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文化扶贫模式,方能取得好的扶贫质量。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消除贫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特有的贫困文化现象,笔者认为:文化扶贫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通过普及先进的文化知识,不断转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坚定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挥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主观能动性,方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提高文化扶贫工作的质量。
其次,立足乡规民约,消除贫困文化。乡规民约是中国由乡村群众集体制订,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并自觉自愿履行的民间公约。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社会公德、平时生产生活关系、贯彻国家政策法令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乡规民约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在消除贫困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立足乡规民约,发挥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民族丰富习惯等的积极作用,开展乡村法制教育,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同时,发挥“乡贤”的作用,借助乡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进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转变贫困人口的思想,消除贫困文化。
二、 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文化教育,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句话主要体现的,是一种遗传关系。但笔者认为:除了遗传关系,还充分体现了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影响而导致身份、角色的代际传递。以贫困为例,为什么有些家庭一代又一代都处于贫困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观念问题。以贫困地区的教育为例,很多贫困人口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大力弘扬“读书无用论”,不能充分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导致部分贫困人口不愿意让子女接受教育,小小年纪辍学放牛、割草,然后结婚、生子,一代又一代,都因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而难以改变贫困的现状。这就是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消除贫困,应当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转变贫困人口错误的思想,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那么,如何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呢?方法如下:强化贫困地区的教育供给,如通过公办、公立、希望工程、民间捐助等形式,开展教育扶贫;强化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应用能力等,多管齐下,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进而达到打破貧困代际传递的现象。
三、 立足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的契合点,借文化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扶贫是基础,文化扶贫是保障。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的直观表达方式,就是“脑袋”与“口袋”的扶贫过程。文化扶贫扶“脑袋”,通过脑袋扶贫实现口袋扶贫的目标。因此,在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应当找到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的契合点,让文化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力。
首先,打造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富民。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全面实施文化扶贫的时期,我们应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扶贫。例如,贫困地区,由于工业产业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立足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契合点,通过文化项目的实施,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其次,以经济扶贫为基础,以文化扶贫为方向。在精准扶贫领域,我们说:坚持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标准,依托经济扶贫,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有效地解决贫困人口眼前的问题与长远问题,借文化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四、 从制度入手,构建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文化扶贫涉及贫困人口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等,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经常性的特征,因此,要想发挥文化扶贫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助推力,我们应当从制度入手,构建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保障文化扶贫的有序推进。如健全文化扶贫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组织运行的长效机制、完善文化扶贫的人才保障机制、完善文化扶贫的监督考核机制等,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建立,推动文化扶贫工作的长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丽英.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2]余超.精准扶贫进程中文化扶贫对策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8.
[3]杨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野下的农村文化扶贫问题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陈晓,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河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