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项任务艰巨繁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增加了发展的不确定性。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危中有机,危中抢机” 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此时,外汇管理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和发展服务的重要领域,要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效结合国务院金融委提出的“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十八字工作方针, 推动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客观认识“五个基本事实”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态势严峻,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全球经济持续衰退已成基本事实。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速度快、影响大,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疫情已经蔓延至除中国之外的212個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破万的国家已有31个, 欧洲、美国相继成为疫情“震中”。目前新冠疫情的前景仍不乐观,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疫情正迅速发酵,可能会交替成为新的“震中”,全球人员流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受到了巨大影响,部分国家经济增长已经按下“缓慢键”甚至“暂停键”,全球增长面临需求与供给双重冲击,就业压力快速上升,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普遍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降到-3%,如果疫情继续恶化得不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增长会下降到-6%,严重程度会显著超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更严峻的是,疫情是否会大面积的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本次危机的开始、强度以及结束,都主要取决于卫生因素,而非经济和金融领域。
全球央行大幅度、快节奏释放流动性,防范金融危机成效初显,但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已成基本事实。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不断蔓延,股票、债券、黄金、外汇乃至石油等大宗产品等各类资产的价格也呈现出剧烈波动。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加剧,全球央行都出台了应对措施,通过一系列举措释放了巨额流动性帮扶实体经济。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先后降息近70次。此外,各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发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比如美联储出台了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便利(TALF)等一系列融资支持工具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全球继2008年之后再次进入了全面量化宽松时代。根据惠誉评级最新报告预测,预计到2020年底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将接近10万亿美元,而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能轻松超过6万亿欧元,全球央行量化宽松的资产购买规模可能达到6万亿美元。
全球产业供应链遭遇“断供”危机,中国恢复迅速,但逆全球化或“去中国化”趋势加剧已成基本事实。新冠疫情对全球制造业带来了潜在“断供”危机,特别是对于全球价值链融合程度较高的行业,例如汽车、电子和机械设备的影响更为明显,当中国在一月下旬关闭各种工厂时,世界各地的厂商都无法储备足够的商品来满足欧洲和美国的市场需求,而当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中国的局势已得到良好控制时,各国抗击疫情对于进口中国应急物资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中国是国际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事实助推了国际上逆全球化或“去中国化”的声音。2020年4月10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库德洛在接受福克斯商业网采访时呼吁美国政府应给予在华撤资企业100%“搬家费”,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备等所有费用。特朗普总统早在2019年8月23日的推特上,“命令”美国企业立即开始寻找替代中国的方案,并呼吁将工厂搬回美国。
中国复工复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内疫情有效遏制,但全年经济增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将成为基本事实。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防控策略和措施,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疫情在我国境内已得到有效控制。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多地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率接近100%,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采购经济指数(PMI)来看,2020年3月末的PMI指数从2月份的历史低值35.7%回升至52%,这也反映了全国复工复产情况较上月有所改善。目前来看,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对服务业、全球产业链及国际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制造业等众多行业与外需紧密相连。本次疫情全球蔓延的重灾区欧盟和美国,都是我国出口企业的主要市场和零部件来源地,无论是全球经济增速放慢还是陷入衰退,对于中国的进出口都构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已由前期的抗疫纾困逐步变为复工复产后的总需求不足。2020年一季度全国GDP出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衰退,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8%,根据相关测算,外需急速萎缩将拖累我国二季度增长至少4个百分点,并推升全年失业率2.3~4.6个百分点,疫情爆发前市场机构普遍对中国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的预判在5%以上,但在目前的大背景下,预计我国全年经济增速达到预期水平的可能性极小,经济增速的目标很有可能让位于稳就业的目标。
涉外经济已基本实现复工复产,发展成效好于预期,但实现全年稳外资、稳外贸目标较为艰巨将成基本事实。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推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截至2020年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铁路、机场、能源和外商投资项目基本复工,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从进出口情况看,2020年1~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9.07万亿元,同比下降4.9%;但4月当月我国货物贸易实现进出口总值2.5万亿元,贸易顺差3181.5亿元,增加2.6倍,特别是我国对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逆势增长,发展态势良好,贸易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贸易结构持续改善。我国涉外经济虽呈现一些利好信号,但受经济循环不畅及滞后因素影响,部分企业还存在复工难达产、生产缺订单、复工未复岗、经营不增收的情况,餐馆、酒店、商场、电影院、旅游景点等服务行业复市进度滞后,疫情严重影响了生产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全国利用外资形势较为复杂严峻,全年实现稳外资、稳外贸的目标任务仍旧艰巨。
牢牢抓住“五个重要窗口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善于化危为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一个鲜明要求。强调“善于化危为机”,既是对当前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动员和科学引领,也贯穿着对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经验的深刻思考,彰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重要窗口机遇期。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人民银行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種政策工具,金融逆周期调控力度大幅增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一是通过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释放流动性1.75万亿元。二是增加专项再贷款3000亿元、追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以及面向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1万亿元。三是加大债券融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引导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增加1万亿元。四是增加35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以及1.7万亿元的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2020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5%,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增2.47万亿元。3月末,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4%,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44%,分别比上年同期降低1.02个百分点和1.03个百分点。资金来源增加,资金成本降低,这为加快信贷投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的重要窗口机遇期。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领域的结算范围,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我国迎来了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的重要窗口机遇期。一是从我国外汇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2020年一季度受国际疫情的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多个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崩盘进而货币疯狂贬值,人民币汇率虽然也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二是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基本面给予人民币国际化有力支撑。我国率先基本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积极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并开始利用产能优势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积极提供医疗等物资保障。国务院2020年4月9日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充分表明我国将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方向和坚定决心。三是从跨境人民币的使用情况来看,人民币持续巩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使用离岸人民币最多的境外地域集中于亚洲。全球已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近39万家企业和400家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2020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计6051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实收29497亿元,同比增长22%;实付31021亿元,同比增长52%。2020年3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6578亿元,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55%。
扩大跨境融资规模的重要窗口机遇期。从政策供给端看,为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关于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通知》(银发〔2020〕64号),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政策调整后,除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以外的境内机构借用外债空间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目前我国外债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平均分别为14.3%、77.8%和6.7%,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5.7个百分点、22.2个百分点和13.3 个百分点。借用外债的利息水平低于境内同期人民币贷款2~3个百分点,适时适度扩大跨境融资规模,可以部分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积极支持复工复产达产,外汇局出台了《关于优化外汇管理支持涉外业务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8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通过优化资金支付的审核流程,提高了资本项目外汇资金使用的便利化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和做好“稳外资”工作。
扩大跨境金融创新的重要窗口机遇期。疫情大流行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出现了逆势增长。2020年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保持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的进出口增长了34.7%,市场采购方式出口增长了50.9%。自2015年起,国务院已分四批设立了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9年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达到1862.1亿元,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达49.5%。2020年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原有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国将有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这也为跨境金融创新带来了重要窗口机遇期,汇发〔2020〕8号文中推出的8条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就包括了优化银行跨境电商外汇结算和支持银行创新金融服务。
全力推动“五新”工作落实
主动适应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全面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开放发展,是过去4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功的法宝,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要解决对外开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要解决对外开放层次不高、质量不高的问题。为了主动适应世界对外开放新格局,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开放,要继续深化共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项目发展机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要抓住战略机遇期,特别是美元流动性相对不足的时候,加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主动对接新政策。在防控疫情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建立外汇政策绿色通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相关政策措施。我们要深刻领会政策内涵,增强外汇管理政策和信贷政策、外币政策和跨境人民币政策的协同效应,主动对接银企做好宣传政策,与其他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精准传导执行政策,打好外汇政策、信贷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组合拳”,实现金融外汇政策对市场主体的全方位覆盖。我们的主要着力点:应加快推动调整后全口径跨境融资政策落地,持续推进跨国集团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落实,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落实,鼓励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压力。此外,还应继续用好外汇政策绿色通道窗口期,积极构建“宣传+回应+调研”三联动机制,高效传导外汇管理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主动聚焦新业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只“黑天鹅”,使实体经济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是也促使相关产业加速淘汰和升级。如一些“线上”彻底改造“线下”,使两者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业态模式。未来区块链、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无接触”式金融服务方式以及VR、AR的应用及远程银行的应用等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温度的远程服务体验。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11号),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发展,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已成为我国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带来的跨境贸易机会,加大金融外汇政策扶持力度,优化适宜新业态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大对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业务的调研力度,边调研边学习,改变对跨境贸易的传统观念,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视角重新审视国际贸易、投资活动,鼓励支持全省金融机构抢抓国家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有利时机,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激發贸易发展新活力。此外,还应加大政策指导和业务辅导,积极协助解决制约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潜在障碍,激发市场潜力,培育辖区外贸新的增长点,助力贸易转型升级。
主动开拓新市场。目前亚洲各国疫情控制态势较好,疫情拐点初现,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应加大开发“蓝海”市场,一方面我们应指导企业调整目标市场,加大与日韩、东盟等国的贸易往来,缓解美欧市场萎缩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涉外市场主体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融资活动,支持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指导辖区金融机构优化境外承包工程企业项目资金集中业务流程,积极向总局争取国内外汇贷款用于境外承包工程支出资金结汇和便利化支付,切实提升业务办理水平和效率。同时,还应加强国内市场需求研究,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出口转内销渡过难关。针对辖内外贸中小微企业受到较严重疫情冲击影响的现状,深入调研企业经营状况和实际需求,分类施策,寻求政策试点创新机遇,助力疏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痛点”“断点”“堵点”和“难点”,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主动发力“新基建”。“新基建”被认为是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自2020年2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多次会议中都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议题。此次“新基建”包含七大领域: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从目前多个省份公布的未来重点项目投资规划来看,对“新基建”领域的投资颇有吸引力。除境内投资外,吸引外资投入“新基建”项目也至关重要,这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我们一方面应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优势,推进“数字外管”建设。另一方面应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金融外汇需求,创新业务发展模式,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助力“新基建”释放更多潜能,加大新型基础设施的金融外汇支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为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动力。
(作者系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