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金融风险案例和教训

2020-09-22 01:39许会斌
银行家 2020年7期

许会斌

导语:谈到风险,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个人的人身财产风险和从业经营风险。从金融业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如果不能提前预警和有效遏制,将对我们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负效应和重大危机。本文将举信用风险、利率与汇率风险、市场和竞争风险三个类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谈谈金融风险的成因、教训和应对策略。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的今天,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本金风险,指银行对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账贷款;二是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在交易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三是保证风险,即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四是信贷集中风险,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某一客户贷款超过贷款总额一定比例,从而使新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下面通过某家族控制及关联企业引发的信用风险案例作一剖析。

案件经过

某家族控制及关联企业,在某商业银行宁波分行发生信贷业务客户共八家,涉及信贷余额118475万元,风险敞口116975万元。其中核心企业两家,信贷余额共计81900万元;关联企业六家,信贷余额共计36565万元。截至2014年3月底,上述八家客户中发生本金逾期客户三家、逾期金额15460万元,发生欠息客户六家、欠息金额1359万元。某家族重大风险事项从性质上看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非法集资、房地产市场变化三大因素所导致的一家以房产为主业的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资金链断裂事项,但实际上是单纯的信用风险事项,且由于媒体介入产生放大效应,又引发成声誉风险事项。

风险成因

从企业层面来说,一是受限购政策、市场供过于求、企业所开发项目为高端住宅、捂盘惜售等因素影响,导致企业项目销售不畅,资金回笼缓慢;二是受政府违约、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以及民间借贷资金巨大、资金成本较高、债务负担过重等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三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没有建立人机风险预判机制,随意性大,致使风险暴露后不知所措。

从银行层面来说,一是对民营企业选择不够审慎,存在过度授信现象;二是在已经发现风险苗头时未能及时有效清查抵押担保、加大回收清偿力度,而是通过转贷、增加授信等方式拖延、掩盖风险,导致企业最终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三是在经营管理中存在对客户和项目选择不严格、贷前调查不充分、封闭管理不严等问题。

应吸取的教训

银行在贷前调查、信贷审批、贷中审核和贷后检查中都有着明确的程序规定和要求,这也是该银行上市后资产质量领先同业的优势。但是在该项目上,由于企业是当地最好、也是最大的企业,且有长期的合作历史,所以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当地房地产市场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对市场变化跟踪、风险预警监测、贷款审批把关、贷后督导检查特别是企业资信发生重大变化后的跟进等都没有及时给予风险预判和政策调整。

规避措施

应加强风险理念教育。针对业务经营存在侥幸心理,风险防控意识淡薄的问题,对前、中、后台信贷经营人员进行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教育刻不容缓,同时应重点分析同业、系统及该分行存在的重大风险事项的原因,编写典型案例分析,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针对性教育,提高对风险的事前预警和防范能力。不仅如此,还应加强规章制度的解读,疏通规章的传导机制,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岗位能力测试等活动,将合规经营的理念真正覆蓋到信贷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

强化授信审批工作管理。应重点强化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审批机制建设。规范条线管理,通过转授权变更,提高对风险较大的小企业客户风险缓释要求;二是持续推进审批队伍建设,应抽调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充实到审批人队伍,加强审批人员培训、教育,提高关键控制岗位的责任意识,提高审批流程中的风险鉴别能力;三是强化授信审批条线管理,制定审批人考核办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贷款审批人工作情况和业绩,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严格执行信贷政策。一是根据区域特点和信贷结构,加强对客户准入的管理,严格客户选择,认真做好贷前调查,严格审核财务报表;合理测算企业资金需求,理性判断风险缓释措施的有效性,充分依靠风险计量工具客观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综合制定合理、安全的授信方案。二是严格落实贷款条件,按规定办理支用手续,在贷款支用后认真做好受托支付,严格审查合同及相关贸易材料,核实企业提供支付依据的真实性,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三是加强贷后管理,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提高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并根据企业经营的变化及时作出风险评估,调整授信策略。通过从严控制新增客户授信,在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

利率与汇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资金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是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风险案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主要策略为各国国债利差套利和信用利差套利,常采用高杠杆。但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风暴,该公司的错误套利策略导致其三个月内资产净值下降90%。此后美联储出面组织14家国际银行组成的财团注资,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其倒闭。

亏损原因。一是由于此前优良的盈利记录,公司内部对其交易风险重视不足,未能对风险进行有效性实施独立评估和管理;二是利差套利策略激进,杠杆过大,当市场出现不利变动时,高倍杠杆导致头寸损失放大,加上融资债务关系复杂,最终出现流动性危机;三是未考虑到极端情况导致利率倒挂,LTCM多美国公司债、空美国债套利,但1998年俄罗斯金融风暴引起市场恐慌,美国国债价格上涨,公司债价格下降,使得套利组合两端受损。

案例启示。在利率风险管理时,一是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约束机制;二是评估交易规模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合理控制杠杆规模,做好流动性管理;三是充分考虑风险计量模型局限性,在风控模型中考虑极端利率风险情况下形成的损失。

汇率风险案例-中信泰富

为管理中信泰富在澳洲铁矿经营的外汇风险,该公司分别与摩根士丹利等13家银行签订了“澳元累计期权”(该合约规定,中信泰富行权价为澳元兑美元汇率0.87,即汇率高于0.87,可按0.87买澳元,但收益达一定程度则中止合约,若低于0.87,则中信泰富仍以0.87价格买入澳元,但需持续接盘),旨在锁定澳元购汇成本。但由于澳元的大幅贬值,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爆出投资“澳元累计期权”产生巨额亏损155亿元,股价当日下挫55%,市值缩水超200亿,此后经母公司中信集团的及时注资,中信泰富才免于破产。

亏损原因。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合约陷阱,投行设计的合约过于复杂,期权价格无法合理估计,签约价格过高,使每份合约签字之日便开始损失;二是合约获利损失不一致,中信泰富向上盈利有限,向下亏损加倍,且盈利超过一定额度,投行有权利取消合同。

案例启示。外汇风险管理一是要明确外汇管理的目的,锁定汇率尽量使用标准化期权、远期等工具,而非投行过度设计的复杂工具,尤其不可加杠杠投机追求高额收益;二是要做到套保合约与实需背景匹配,中信泰富当时需求仅为30亿澳元,却签订了90亿澳元的购买合同;三是完善风控体系,及时止损,正是中信泰富风控体系的整体失效导致了巨额亏损。

市场和竞争风险

该风险一方面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投资者或企业之间竞争造成资产流失、质量下降,延期兑付、盈利减少等重大风险并威胁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下面以某超短融债券不能按期兑付造成潜在风险为例。

案例背景

某水泥公司,于2015年4月14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第一期超短融债券,发行总额20亿元人民币,发行利率5.3%,兑付日期2015年11月12日,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某基金公司旗下投资组合“xx基金风险准备金1号资产管理计划”持有该公司“15山水SCP001”面额12000万元。由于未能按期兑付标的债券本金,出现违约。

某基金机构高管层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亲赴该公司,反复谈判协商,于2017年9月与对方达成一致和解方案,约定:该公司向该机构偿付“15山水SCP001”本金及逾期利息合计13197万元(其中本金12000万元,利息1197万元),分期16个月(非等额),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支付。2019年1月,该公司已按期履行完毕,该基金机构按期收到约定的全部款项,风险顺利化解。

案例特点

本案例最大的特点是债券或基金违约,其原因是由实际控制人股权争夺引发。该公司全资控股股东为某水泥(香港)有限公司,后者为港股上市公司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开曼,0691.HK)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原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之后某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获得控股权。

该公司在银行间发有多期债券,包含短融、超短融、中期票据、PPN等多个种类,累计发行规模达到130亿元。据有关资料,某评级公司在2013年以来一直给予其AA+的主体信用级别。尽管水泥行业不景气,导致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但2015年之前公司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盈利能力,資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60%以下,财务稳健性较高,不至于出现大的风险。围绕实际控制人变更,实际上是市场变化的竞争,所引发的融资收紧是债券违约的唯一因素,2015年11月,该公司“15山水SCP001”到期未能兑付,成为国内债券市场上首单超短融违约事件,随后到期的“15山水SCP002”及“13山水MTN1”也相继违约。

应对策略

以自有资金承接风险债券,保护持有人利益。在获知标的债券的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后,该基金机构立刻成立风险应急小组,集中讨论该券的兑付问题以及对组合的影响,并及时跟踪关注动态。同时,该机构一直与主承销商及发债主体沟通了解事件进展,并敦促其切实履行责任,如期兑付债务。不仅如此,该机构还分析发债主体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控制权之争。预判虽然该期债券延期对付的概率较大,但债券最终兑付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基于该判断,本着保护持有人利益、股东利益和本机构声誉的原则,该基金机构决定用自有资金承接旗下基金持有的“15山水SCP001”。

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在初步应对该事件后,该基金机构持续关注该公司事件对社会和基金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全力以赴敦促该公司尽快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工作,切实履行债权人权益。该公司实质违约后,该基金机构积极寻求与该公司就“15山水SCP001”的本金及逾期利息支付所产生争议的解决方案,尝试多种方法和途径解决标的债券偿付事宜。2017年,该基金机构领导多次亲赴山东山水,反复谈判协商,最终于9月份与对方签署和解协议书,妥善处置风险。

案例启示

该基金机构在该公司事件发生后,加强了信用风险防控,严格遵守内部信用评级、交易对手白名单分类限额管控、投资组合发行体信用风险指标监控和风险提示,以及一二道防线联动风险排查等机制;加强研究员、交易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密切盯市;在市场风险舆情监控方面,努力做好组合的流动性管理,避免信用事件导致组合净值大幅下跌,从而引发投资者巨额赎回,相互踩踏爆发系统性流动性危机。

(作者系原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宏观经济月度资讯

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

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多部委发布通知,对于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应延尽延”要求,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

5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超1.3万亿元

6月3日,财政部国库司公布数据,5月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券)发行13025亿元,创地方债券单月发行量新高。截至5月底,2020年地方债券共发行3199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7024亿元,再融资债券4973亿元。

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11.1%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100亿元央行票据

6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100亿元6个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21%。此次发行受到境外投资者广泛欢迎,投标总量超过340亿元,为发行量的3.4倍。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再“瘦身”

6月23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发布,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开放水平,全国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压减比例17.5%,还有2条部分开放。

财政部:第二次续发三期特别国债700亿元

6月24日,为筹集财政资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决定第二次续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三期)(10年期),总额700亿元。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9.3%

6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434.9亿元,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4月份收窄8.1个百分点。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23.4亿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转为增长6.0%。

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