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

2020-09-22 10:22王力
银行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转型

王力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商业模式创新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兴起,互联网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并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塑造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2010年以来,各行各业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与自身业务密切结合,诞生了许多“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

金融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探路者,其进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1980年以前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获得了快速发展。1980~2007年,可以说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1.0时代,主要创新标志是ATM和网上银行等自助式服务;2007~2017年,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2.0时代,主要创新标志是移动支付和P2P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服务,突出特点是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移动化和智能化;2017年以来,金融数字化转型进入了3.0时代,金融机构摆脱了对网点的依赖,实现了交易数字化、客户全球化、服务无界化和金融场景化。

当前,金融数字化转型已经覆盖了各类金融机构业态和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广大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数字终端和通信网络,零距离、近实时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已经完全根植于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之中,金融业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脱胎蜕变成为完全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现代产业部门。

金融数字化转型是金融机构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更是通过自我改革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必然会对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金融机构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数倍提升了自身业务运作效率。根据国际某咨询机构报告,国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前台业务中开展数字化集中操作改造,将全行业120类柜台业务和服务集中处理,通过流程优化和前后台联动实行集约化生产,立等业务交易时间节省了60%,非立等业务受理时间节省了79%,客户体验大幅改善;信贷业务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和信贷工厂模式,审批时效提升90%,信用类贷款从30天缩短至1天、担保类业务从36天缩短至3天,贷款逾期率下降了60%、不良资产化解能力提升了20%。

第二,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和模式創新改变了同质化竞争的传统格局。以财富管理为例,投资顾问服务通常作为高端附加服务的业务,仅为少数高净值客户提供,而中低净值财富管理市场由于缺少差异化投资顾问服务,金融机构销售产品呈现高同质化现象。依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某些金融机构推出智能投顾产品,极大地降低了服务边际成本,使得投资顾问业务覆盖到更多中低净值群体。

第三,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众所周知,中小微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是业务双方信息不对称和融资主体信用不完善。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中小微金融信用评估、风险定价和跟踪监控难题,切实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应用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极大地提升了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了业务投入成本,将提效降耗带来的技术红利更多地惠及广大客户。

第四,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建设法制化市场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显著效应是改变了金融机构各自为战和“数据孤岛”等征信体系建设中的痼疾,而通过数字化手段等创新金融服务,特别是面向中小微客户的普惠金融服务,使金融机构积累起海量的信用数据资源。通过技术处理和制度安排,将业务终端收集到的信用信息赋予权威的专业征信机构,征信机构再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底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不断完善全社会的征信数据库。与此同时,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显著效应是金融交易活动信息被全面记录和可追溯跟踪,为执法部门打击“反洗钱”和金融诈骗等金融犯罪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过去十年时间,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但面对数字经济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变革和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未来转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五大新趋势已初见端倪。

一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每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都要遵循其内在的运行规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稳步有序的变革创新。金融机构要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人才储备出发,在全面平衡潜在风险和收益、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因素基础上,正确处理数字化转型与自身业务体系的关系。金融机构在整合资源投入线上业务的同时,也不应对线上线下业务板块有所偏废,而应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并根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实时调整原有“总分支点”的组织机构形态和部门分工体系,使其更加有利于数字化金融业务的开展。

二是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传统持牌金融机构与涉足金融服务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之间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双方实现深度合作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加大IT设施和金融科技投入,提升自身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雄厚资本、品牌信誉、业务专长、垄断资质和线下网点等固有优势,与具有先进技术理念的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数字化金融业务共同体,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数字化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合作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是金融服务数字化生态圈加快形成。互联网经济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性特征,金融机构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中,为更加高效服务优质客户资源,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生态圈服务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需求体验的满意度。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可以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中,以数字化金融服务为切入点,将业务延伸到客户需求的应用场景。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设立新部门、对外投资以及战略合作等举措,以打造线上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向外扩展至教育、医疗、旅游和娱乐等众多生活场景。

四是数字化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在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双重因素推动下,数字化金融业务和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快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步伐,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可能会带来监管缺失、监管规则政出多门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专门会议,提出金融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科技成果应用,提升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可以预见,金融监管部门将与时俱进,顺应金融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来促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机制和法治环境保障。

五是金融信息安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焦点。金融机构掌握着全社会经济主体的日常交易活动,金融数据信息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对金融信息技术软硬件设施的安全意识存在盲点,比如核心部门大量技术设备依赖于国外厂商。随着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已将数据信息安全作为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本土软硬件IT企业在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快速升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完全能够满足本土金融机构定制化业务的需求。为此,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软硬件信息系统设备采购上,将会更倾向于选择符合金融安全要求的本土IT厂商。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