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莉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朝着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方向发展,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本文结合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指出该模式下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并针对该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以期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问题;策略
一、前言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迎合时代进步和大学生发展需要,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由主导演变为引导,该教学模式自主性、灵活性较强,能够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针对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不同于传统的强制性重复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机会和权利交还给学生,借助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内容,充分发展大学生的智力、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等个性特征。
(二)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注重大学生的自主练习,教学实践中以大学生实际水平为出发点,按层次分组教学。在活动内容及运动形式方面,结合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更加灵活的选择机会,促使大学生的创造性及选择性相融合。
(三)促进体育教师主导性的充分发挥
该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教学中师生作为一个相辅相成的共同体,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一个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极大满足大学生的个性要求,为大学生搭建个性化平台,满足其个人兴趣,使大学生终生受益。
三、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除了要掌握必备的运动技能外,还需具备诊断经验和能力,在实践环节要引入思政教育,这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然而,目前个别高校的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俱乐部的顺利开展。
(二)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不够
俱乐部教学模式需要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撑,目前各高校尚未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尤其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的服务力度亟待提升。
(三)体育项目供需结构缺乏均衡
目前俱乐部所设置的体育项目与大学生的内心需求有较大差距,由于运动场地的承受能力受限等原因,学生自主选项成为空谈。
(四)师生信息沟通不畅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已实现网上选课,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很多大学生盲目选课选老师,致使上课过程中心里落差严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
(五)教师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项集中于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而像网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和跆拳道等受大学生喜爱项目的专项教师紧缺,难以满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际所需。
四、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充分挖掘现有体育设施资源
首先,对校内现有体育场馆实施科学管理,注重养护,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科学管理最大程度上提高场馆的利用率,满足同学课内外对体育场馆器材的使用需求;其次,利用校际资源来缓解学校资源不足的压力。
(二)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的考核除了结果性评价之外,还应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时除了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引入大学生的自评及互评。。
(三)优化体育教师专项结构
体育教师需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在精通专项的同时,实现一专多能,学校也应积极为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同时,加大對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的年龄、专业及职称结构。
(四)加强与教务等部门的协调
通过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教务处的沟通与协调,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小体育场馆设施紧缺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的不利影响。
五、结束语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适应教学改革所需,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自主学习与俱乐部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在实际运用中完善管理机制,促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向快乐体育方向发展,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
参考文献:
[1] 江明世. 对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16).
[2] 丁海亭.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及改革路径[J]. 教学改革,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