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和激动素对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影响

2020-09-22 06:59李雪苗南莉张钢钱稷邸葆李天冶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抗寒抗寒性激素

李雪苗,南莉,张钢,钱稷,邸葆,李天冶

(1 河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 石家庄市动物园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200)

植物的生长过程十分复杂,不仅受到环境和营养调控,还受到激素调控。同时,植物生长发育并不只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多种激素间共同作用,而激素的效果不仅仅表现在当前,其也有一定的滞后性[1-2]。有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物质发生改变,同时植物体内的内源激素水平也发生改变,进而调节生理代谢活动,增强植物抗寒性[3]。可见,植物抗寒锻炼的发生是因为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目前认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与植物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4-5]。于运华等人提出,在低温胁迫下,冬小麦根系中吲哚乙酸(IAA),激动素(KT)含量会有所提高[6]。但目前与脱落酸、赤霉素相比,外源生长素、激动素在植物抗寒性中研究甚少。

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usThunb.),卫矛科卫矛属,是我国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由于中国北方的自然条件,冬季缺乏常绿阔叶树,大叶黄杨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和研究,但其小苗抗寒性弱,冬季需扣棚保温,而外施激素对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和激动素及其组合对大叶黄杨抗寒性的影响,以期为大叶黄杨在寒冷低温条件下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大叶黄杨2 a生扦插苗,于2016年3月31日盆栽种植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河北省保定市,38°50′N,115°26′E),培养基质采用有机营养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分为3个区组,每个区组设11个小区,栽培条件一致,进行常规管理。

1.2 激素处理

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10处理、3重复的方法。2因素选用吲哚乙酸和激动素,其配置按张跃敏等[7]的方法,分为低、中、高3个浓度,吲哚乙酸浓度分别为200、400、800 mg/L,激动素浓度分别为150、300、600 mg/L。设置10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处理1(150 mg/L KT)、处理2(300 mg/L KT)、处理3(200 mg/L IAA)、处理4(200 mg/L IAA+150 mg/L KT)、处理5(200 mg/L IAA+300 mg/L KT)、处理6(400 mg/L IAA)、处理7(400 mg/L IAA+150 mg/L KT)、处理8(400 mg/L IAA+300 mg/L KT)、处理9(600 mg/L KT)、处理10(800 mg/L IAA)。用溶液喷洒法将比例配置好的溶液对大叶黄杨整株进行喷洒。每隔5 d喷撒1次,每次每株喷洒50 mL,分别于6月14日,6月19日,6月24日共喷施3次。2016年9月到12月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植株,取其当年生枝条测定抗寒性及生理指标,每月取1次样,取样均在上午8至10点,共取样4次。

1.3 指标测定

1.3.1 抗寒性的测定 参照王爱芳等方法对枝条及叶片进行冷冻处理,共设置7个温度梯度,其中保证2个较高的温度可以使枝条存活,两个较低的温度可以杀死枝条,其他3个温度对枝条造成伤害,以确保“S”曲线的出现,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半致死温度的计算[8]。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参照张钢等的电导法,计算相对电导率(REL)[9]。

1.3.2 生理指标的测定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选用愈创木酚法[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选用李和生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10],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比色法[11]。

1.4 统计分析

测定的数据用Microsoft excel计算,作图,用SPSS 13.0计算重复的平均值及平均值的标准误。参照Logistic方程[12],采用SPSS 13.0估算其半致死温度(LT50),即抗寒性。用One-way ANOVA(SPSS 13.0)分析各处理的差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寒性变化

抗寒锻炼期间茎和叶的半致死温度见图1。

图1 抗寒锻炼期间茎(A)和叶(B)的半致死温度(LT50)Figure 1 The LT50 of stems (A) and leaves (B) during cold hardening

在抗寒锻炼期间,随着气温降低,茎和叶的抗寒性均呈现逐渐增强趋势,在12月份抗寒性达到最强,且茎的抗寒性要强于叶片(图1)。在10月、11月、12月,处理9(600 mg/L KT)的茎的抗寒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在12月份此处理的茎的抗寒性最强,半致死温度最低,达到-30.10 ℃(图1A);在11月、12月,处理5(200 mg/L IAA+300 mg/L KT)和处理8(400 mg/L IAA+300 mg/L KT)的叶的抗寒性均显著强于对照(P<0.05),抗寒性效果较好(图1B)。

2.2 POD活性变化

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处理茎和叶POD活性变化见图2。

图2 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处理茎(A)和叶(B)POD活性变化Figure 2 The changes of POD activity in stems (A) and leaves (B)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during cold hardening

如图2所示,随着气温降低,大叶黄杨茎和叶的POD活性均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抗寒锻炼前期增长较为缓慢,在11月、12月份POD活性急速上升。总体来看,处理4(200 mg/L IAA+150 mg/L KT)和处理9(600 mg/L KT)的茎的POD活性在9月、10月、11月均高于对照,较好的提高了大叶黄杨茎内POD活性(图2A);处理5(200 mg/L IAA+300 mg/L KT)和处理8(400 mg/L IAA+300 mg/L KT)的叶的POD活性在整个抗寒锻炼期间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在12月份POD活性达到最强(图2B)。

2.3 SOD活性变化

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处理茎和叶SOD活性变化见图3。

图3 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处理茎(A)和叶(B)SOD活性变化Figure 3 The changes of SOD activity in stems (A) and leaves (B)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during cold

如图3可知,在抗寒锻炼过程中,大叶黄杨茎和叶的SOD活性整体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最终茎和叶的SOD活性均在12月份达到最高。综合分析,处理9(600 mg/L KT)的茎的SOD活性在9月、10月、12月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均处于最高水平;处理9(600 mg/L KT)和处理5(200 mg/L IAA+300 mg/L KT)的叶的SOD活性在9月、11月、12月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均处于最高和次高水平。

2.4 MDA含量变化

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处理茎和叶MDA含量变化见图4。

图4 抗寒锻炼期间不同处理茎(A)和叶(B)MDA含量变化Figure 4 The changes of MDA content in stems (A) and leaves (B)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during cold hardening

如图4所示,在9月到12月抗寒锻炼期间,大叶黄杨茎和叶的MDA含量大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处理8(400 mg/L IAA+300 mg/L KT)的茎的MDA含量在10月、12月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均处于最低水平,且在10月份显著低于对照,在12月份MDA含量达到最低,降至3.97 μmol/g(图4A);处理7(400 mg/L IAA+150 mg/L KT)的叶的MDA含量在9月、10月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处于最低水平,处理1(150 mg/L KT)和处理8(400 mg/L IAA+300 mg/L KT)的叶的MDA含量在12月显著低于对照,较好的维持了细胞膜的稳定性(图4B)。

3 讨论与结论

3.1 激素与抗寒性的关系

在本试验中,600 mg/L KT处理的大叶黄杨的抗寒性最好,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够提高植物抗性。这是由于细胞分裂素能够改变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对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在冬小麦和水稻的研究中也证实,低温胁迫后期,冬小麦抗寒性最强器官分蘖节中玉米素的含量非常高,说明细胞分裂素与抗寒的关系十分密切[13];细胞分裂素可清除植物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提高膜保护酶的活性,促进受到冷害的水稻幼苗的生长[14]。

有研究发现,施用IAA可提高SOD酶活性,同时降低活性氧含量,使草莓抗寒性变强[15]。在本试验中,IAA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寒冷,但随着温度的降低IAA增强抗寒性的效果减弱。虽然IAA在抗寒锻炼后期有减弱的现象,但发现IAA与KT混合喷施的400 mg/L IAA+300 mg/L KT效果较好,可能IAA与KT混合喷施有增效的作用。

3.2 保护酶系统与抗寒性的关系

SOD是植物氧化代谢过程的核心酶,当植物处在逆境中,保持较高SOD活性可以减少氧自由基对植物细胞膜和细胞结构的损坏[16-17]。POD作为植物在逆境胁迫环境下的重要保护酶系统,是植物内和抗寒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之一,随着POD活性变高,对低温抵御的能力也随之变强。MDA是植物体内细胞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其对质膜有毒害的影响,其含量的多少有助于判断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的大小[18]。

在本试验中,抗寒锻炼期间,大叶黄杨茎和叶的POD、SOD活性均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结果与李楠对月季抗寒锻炼时期POD、SOD活性趋势相一致[19]。植物遭到逆境低温时,植物体内的保护膜系统受到一定伤害,POD、SOD活性提高可减缓低温伤害,提高植物抗寒性。大叶黄杨茎和叶MDA 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试验结果与前人的研究一致,这是因为初期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使茎和叶受到一定伤害,体内MDA含量迅速上涨,在抗寒锻炼后期,由于SOD等酶活性逐渐增强,能够及时清除植物内过量的活性氧,降低脂膜过氧化程度,使MDA含量逐渐降低[20-23]。

本研究发现,单喷600 mg/L的KT提高POD、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效果最好,该处理浓度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混施400 mg/L IAA+300 mg/L KT也可有效提高大叶黄杨抗寒性。

猜你喜欢
抗寒抗寒性激素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SaCBL1-like基因调控马铃薯抗寒能力形成的机制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抗寒桂花香飘果博会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苹果矮化砧木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抗寒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建园新技术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枣树抗寒性检测方法的筛选
巴梨的抗寒性试验情况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