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珉
一、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分析
1.创新试题情境
在落实新的高考评价体系、深化高考改革的背景下,2020年全国卷很重视试题情境的创新。
表现之一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有图片材料,如全国卷Ⅰ的第25题,全国卷Ⅱ的第25、42题,全国卷Ⅲ的第24、34题;有表格材料,如全国卷Ⅰ的第28、45题,全国卷Ⅱ的第30题,全国卷Ⅲ的第42题;有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有的出自学者著作;有的直接采用原始史料,如全国卷Ⅰ的第30、47题,全国卷Ⅱ的第29题,全国卷Ⅲ的第46题;有的文字材料极具故事性与画面感,如全国卷Ⅰ的第24、26题,全国卷Ⅱ的第24、26、34题,全国卷Ⅲ的第25、26、27、29题。
表现之二是多维度地创设新情境。新情境有多种类型,如学习情境(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生活情境(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社会情境(社会问题的历史角度考察)、学术情境(学术研究中的问题)等。新颖的、多维度的情境,为考查考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载体。例如,全国卷Ⅰ第25题展示了阎立本的《步辇图》,以学术情境切入,考查考生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全国卷Ⅲ第42题,呈现的材料是1995年对江浙农民的调查表,以社会情境切入,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2.考查必备知识
从表一来看,全国卷涉及的知识包括分封制、春秋战国秦汉经济、唐朝书画、科举制、宋朝经济、明清经济与政治、儒家思想、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经济、西学传播、抗日战争、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949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外交、雅典民主政治、文艺复兴、西方代议制、工业革命、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等。
3.聚焦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材料和情境,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如全国卷第41题的问题,一般是原因类、特点类、意义类、变化类、启示类等问题,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的重视。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如全国卷Ⅱ第41题,通过清朝与当代中国对海河治理的对比,要求考生運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科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历史探究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体系中最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历史知识与方法独立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是开放性试题重点考查的目标。如全国卷II第42题要求考生通过欧盟的神殿式结构图,从三列支柱中各取一点展开论述,就是考查考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2021年历史学科备考路径
1.回归课本,解读情境
情境无论怎么新颖,所考的知识点都与教材有关联。所以进行时空定位,回归课本,明确考点,是解读情境的有效途径。
【例1】(2020全国卷Ⅰ·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波旁王朝的苛政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D.教会统治的腐朽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提到一个历史事件,形象化的语言“奢靡之城”“悲惨之城”令人迷惑。但根据时空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巴黎”,联系课本,我们可以知道此时法国处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1848年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排除A项。当时世界贸易中心是英国,与巴黎无关,排除C项。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权和教会统治,D项错。故答案为B项。
2.储备知识,厚积薄发
(1)大事年表很重要
【例2】(2020全国卷Ⅲ·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解析】由知识储备可知,B项是在1984年以后,C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D项是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三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答案为A项,实行承包,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活力增强。
(2)理清历史的阶段特征很重要
【例3】(2020全国卷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解析】例3创设了一个极为开放的命题情境:“某一历史时期”,可以选择一个大的时段或某一具体朝代;“时代特征”,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或一个角度论证。所以可拟的书名很多:《从内外服到分封:商周政治文明的演进》《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代》《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宋朝:经济繁荣与转型困难》《明清:繁盛与危机并存》……
(3)将知识点整理成微专题
全国卷注重考查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以激励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表一来看,全国卷Ⅰ第30题、全国卷Ⅱ第29题和第30题考的是党史,3套全国卷的第31题及全国卷Ⅲ的第42题考的是改革开放史。复习时可将“四史”相关的知识点整理成微专题,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表二关于党史的整理。
3.提升能力,举一反三
(1)掌握解读材料的技巧
对文字材料,如例1、例2所示,首先提取时空信息,然后简化材料,把握其主旨,最后联系课本,明确考点,迁移知识。对表格数据类材料,要进行定量分析,数据不仅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还要进行定性分析,即对数据信息进行鉴别,看其是否科学、全面、有效,并思考数据背后是否有隐蔽的信息;最后将数据信息与所学知识对接,进行逻辑推理,对数据背后历史现象的背景、变化、原因、特征、趋势、影响等做出合理的解释。
(2)分析高考答案,解锁答题思路
以全国卷Ⅰ第41题为例,第1问是“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答案是“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可见变化类问题答题模式是“从什么到什么”。第2问是“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答案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可见涉及大国关系的问题需要从各自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需要、国际局势及共同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那么背景原因类、特点特征类、影响意义类、评价评述类、启示类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又应该从什么角度分析回答呢?同学们可以根据答案来思考总结。
(3)分析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作为考查历史探究能力的主阵地,全国卷第42题主要题型有观点评析类、观点或论题论证类、信息说明类等。除了观点评析类在提炼材料观点后考生需要表明态度(赞成、质疑、或另表观点),其他题型的答题模式多由三部分构成:明确的观点(或论题、信息)+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总结。当然,开放性试题命题情境不会一成不变,如何回答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能力要提升,题海战不可取,但刷题必不可少。多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总结答题方法和规律,如此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