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展望 ①
继续落实立德树人
具体表现为:继续鼓励考生关注社会焦点事件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典型事件、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参与的国际重大事件等,引导考生树立家国认同、国际理解意识,增强考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格局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人类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备考实操策略:紧扣“核心价值”备考,引导考生关注官方媒体时事新闻、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如关注《人民日报》《新闻周刊》《新闻1+1 》《焦点访谈》,阅读《史记》《乡土中国》《杜甫传》等。然后要求考生挖掘这些社会热点背后的时代性话题,加强时评写作训练,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等。
命题展望 ②
继续关注综合素养
具体表现为:继续打击套作,鼓励考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教材,综合考查考生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四大语文学科素养”。
备考实操策略: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备考,注重“双基”训练。所谓“双基”就是考生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和基本表达、写作能力。从目前的命题趋势来看,各套试题均在“淡化”审题,而着重考查考生的“双基”能力。考生可从几个方面提升“双基”能力。①紧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四大语文学科素养”做系列化、读写一体化的训练; ②征订一本专业的作文辅导刊物;③开辟每周一期的墙上语文园地;④开展课前10分钟朗诵或课前3分钟演讲;⑤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及读书交流会。
命题展望 ③
继续推进教育改革
具体表现为:继续贯彻反押题的命题理念,让试题既能引导教学,又能有效防止宿构。
备考实操策略: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及《(2020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备考,着重突出试题的创新性与综合性。具体操作是,作文训练不是围绕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做“复制性训练”,而是要在上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2020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做一些合理性的、前瞻性的、创新性的“变通性训练”。同时可以有所侧重地去训练某个热点试题类型,如任务驱动型作文,但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热点试题类型,应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基础性题型做全面训练,并对有可能出现的“融合性”新题型进行大胆预测。
命题展望 ④
继续服务选拔人才
具体表现为:试题会继续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但写什么与不写什么,在这取舍之间来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备考实操策略:紧扣“关键能力”备考,注重提升文章的内在思维品质。具体操作是,以“四大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发展与提升为纲,做系统化的思维训练,如①对哲学中的基本原理进行思维训练,这些原理包括两个论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三個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几个范畴——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②考生多写时评文,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与联想思维;③考生可参与《奇葩说》话题的讨论,以锻炼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创新思维。
命题展望 ⑤
继续强化情境设置
具体表现为:情境是高考试题所要考查的内容及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在未来的命题中,试题所设置的情境会更贴近考生、贴近现实,也更复杂,当然,写作指令也会越来越多,以突出语文的工具性,有可能会将更多的应用文如辩论词、倡议书、自荐书、解说词等融入写作指令中。
备考实操策略:紧扣“情境设置”备考,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具体操作是,考生要反思自我、观察生活、加强学科认知,日常要特意地去创设一些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更要依托这些情境与问题对实用类文体进行写作训练,如介绍信、序言、贺词、欢迎词、开幕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