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依瞳
[摘 要] 现代社会产业不断发展进步,对高校人才发展进步也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探索以创新实践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必然要结合市场发展所需,在了解相关企业的诉求之后,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全面培养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是推动高校建设发展的必要措施。高校在学生专业教育引导过程中,与企业生产链协调配合,全面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体现学校教育的价值,对此文章将结合教学实践,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校企协同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发展建设,推进创新教学改革工作的必要措施,学校能够在早期的人才培养与指导阶段,关注人才发展,注重专业实践教学拓展,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引导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学指导工作未能在完善的课程教学目标引导下进行,且学校未能明确发展建设需要,难得保障学生的发展进步,因此探索企业协同创新,是拓展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校企协同创新的教学影响作用分析
(一)构建完善教学模式
从校企协同创新实践要求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引导,需要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起来,要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专业拓展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学校在教育教学指导阶段,考虑到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要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且在实践阶段能将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潜力激发出来。
学校与企业需要在创新实践阶段,有效应用各类优势资源,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多样化的社会资源整合利用,确保学生能够在满足企业发展建设要求的情形之下,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中,获得拓展个人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1]。学校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来,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目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校社会影响。
(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应用
现代社会背景之下,高校在建设发展阶段需要有效应用创新实践理念,在人才教育教学引导阶段,需要有效处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指导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教育引导,必然要将综合性的社会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课程教学实践经过创新改革之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更为积极有效,始终是围绕人才的长远发展进步进行的。
(三)优化应用教学平台
从现阶段的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来看,尽管学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期许,但是从实践来看,教学指导工作还存在与社会发展偏离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在教学阶段,会注重人才的理论水平的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又与现实之间有紧密联系。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未能获得良好的实践空间。这种情形之下会导致学生在参与社会工作阶段,没有机会与企业的实践工作进行对接,会限制自己的综合发展进步。
将校企协同的教学管理模式应用起来,构建教学管理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在校阶段获得实践创新的机会,既能够有效掌握理论,也能在实践阶段获得创新的机会,将学生自身的优势作用展现出来,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二、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指导模式的优化
(一)完善建立教师团队
以往学校在教育教学引导阶段,通常会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可见教师的综合实力对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理论探索分析能力,需要在校企合作阶段注重个人专业实践能力的拓展。在学生遇到困难问题之后能够答疑解惑,并给学生带来好的学习条件[2]。
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注重在学校或在企业实习阶段,总结与规范个人的实践经历。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通过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在人力资源专业学习阶段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在进行教师培训引导有机团队建设阶段,首先需要将内部培养管理目标建立起来,学校需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政策条件以及激励模式,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指导工作,通过讲座、会谈的形式帮助学生扩大自身的理论学习范围。企业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引导阶段,鼓励教师进入合作企业中,挑战自身的实践能力,或者直接通过挂职将教学工作与专业巩固紧密地联系起来。
实践证明,教师的业务能力相对较强,无论是管理咨询、技术服务,还是项目开发等相关的工作,教师拥有良好实践经验的支持,能够快速将教学指导阶段所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处理,校企合作工作也利用另一种方式进行。
还有一方面,在协同创新理念的引导之下,学校需要将企业的优质人力资源条件应用起来,持续推进企业相关的项目与学校的合作,将协同育人管理平台应用起来,做好各类前沿性的信息内容总结与分析。教师通过项目引导或模拟实践的途径,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项目实践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拓展,对专业的认知理解也会更为全面。
一般情况下,企业内的优秀员工在进行学生实践能力指导阶段,显然与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异。此时的师资团队建设通过选聘兼职教师的途径,能够弥补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指导阶段的不足,兼职教师能够帮助学校建立双师结构,也是在控制企业成本开支的前提之下,探索不同教师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激励,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研究工作,都能够给人类资源管理人才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优化建立教育教学指导目标
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有效应用,使学校能够结合当地的社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化实践教学指导目标。学校基于学生的长遠发展需要,需对相关单位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包括该企业的子公司、基层政府、事业单位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实际情况。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性特点,按照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在专业发展目标的引导之下,获得拓展个人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人才教育引导阶段,需要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企业工作或模拟工作的途径,开展系统性、全面性、深层性的专业引导,当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发展得到保障,最终培养出的学生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未来在岗位实践阶段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另一方面,高校要保障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这是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应用理论基础条件是高校必须思索的问题。就目前的课程规划来看,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引导,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立起来。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标准,实践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
高校要开展普查工作,了解毕业生就业时间、工作具体要求,确定企业以及相关的岗位的任务目标。学校应该将人物需求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成要素,确定实践课程导航模式,将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使得实践教学始终是围绕专业需求进行的。校企合作阶段,按照企业的岗位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优化创建课程模块,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机制的影响,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三)注重校企深度合作,拓展实践教学
将校企协同发展目标有序推进,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引导的必要基础。校企通创建人力资源实践引导基地,能够给学生的创新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时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引导就不会局限于理论层面,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个人的专业核心能力。确立企业走进校园的教学机制,通过设置校内工厂、工作室等形式让学生提前进行实习[3]。
现阶段不少学校都考虑建设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将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来,并成立具备特殊属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在高标准的要求下有效落实各项工作。鼓励协会、企业等共同参与学生实践引导的过程,给在校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设置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位,帮助学生在参与社会工作之前,提前适应各项专业工作的要求。
高校需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将教学保护机制建立起来,旨在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管控引导,提升教学整体质量。高校在实践引导阶段必然需要财政支持,所以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责任制度,确保资金的优化应用。同时院校、部门、协会等还需要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阶段,需要应用多种措施方法,保障教学活动,有效应用各类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建设。
学校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将专属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起来,确立横向合作的目标,让学生在实践阶段能够综合应用各类基础条件。
学校与企业合作本身就是相互促進、相互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途径,能够帮助高校在人才教育引导阶段转变教学思路,克服校内教学资源条件有限的问题。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学校在人才培养阶段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拓展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钟莉.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2):25-28.
[2]钟莉.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6):24-27.
[3]李雯雯.基于校企协同的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6,002(0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