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与MRI在膝关节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

2020-09-21 05:49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四川南充637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源良性恶性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四川 南充 637000)

王 晶 曾朝强 陈世孝 张福洲 聂 麟

膝关节为人体下肢的重要关节,承担负重、减震、运动等功能,也为骨肿瘤好发部位,约占全身骨肿瘤的2%[1-2]。膝关节骨肿瘤多数为肿瘤样病变或者良性肿瘤,局部症状表现不明显,且全身无特异性症状,导致临床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3]。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简称双源CT,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影像学检测技术,其工作原理为采用双能量球管扫描所得数据,对物质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显像[4-5]。该方法与传统CT相比较,可根据不同的被扫描组织对不同能级X线的吸收系数不同,获得更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信息,提高诊断价值[6]。MRI检查也是当前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能较好观察骨质破坏与软组织肿瘤,具有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优点,也能观察膝关节受侵犯的情况[7-9]。不过由于骨肿瘤来源广泛、多变的组织形态以及复杂的分类等情况,现如今尽管具有较多的影像检查技术,然而在定性诊断骨肿瘤方面依然有一定的困难[10-11]。本文具体对比了双源CT与MRI在膝关节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减少误诊,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的为回顾性研究方法,2014年2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我院经病理诊断为膝关节骨肿瘤患者112例,纳入标准: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完整;单侧发病;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严重的自身疾病;手术和或病理证实为膝关节骨肿瘤;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双源CT和/和MRI检查的绝对禁忌证;患者一般情况差,难以完成本研究者;患者或家属不能配合检查者;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缺项者。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4.29±1.11)岁;发病位置:左侧56例,右侧56例;平均体重指数(23.71±1.48)kg/m2;平均病程(4.11±1.49)年。

病理类型:恶性骨肿瘤(恶性组)42例,其中浆细胞骨髓瘤22例,孤立性浆细胞瘤10例,骨肉瘤6例,血管肉瘤4例。良性骨肿瘤(良性组)70例,其中骨样骨瘤40例,血管瘤20例,软骨瘤10例。

1.2 检查方法

1.2.1 双源CT检查:选择S i m e n s 公司S O M A R O M D e f i n i t i o n(德国)螺旋CT,对全病变及相邻组织进行扫描,并且扫描条件为:A 球管56mAs、140kV,B球管238mAs、80kV。扫描参数为:准直器宽度64×0.6mm,螺距0.7;矩阵512×512,球管螺旋时间0.5s/圈。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高压注射器肘静脉团注,注射剂量1.5ml/kg,注射流率3.0ml/s,扫描方法同平扫。

1.2.2 MRI检查:采用美国GE 3.0T EXCITE HD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序列包括轴位FSE T1WI、T2WI。T1WI:TR200ms,TE14ms,T2WI TR2300ms,TE23ms。扫描部位包括全病变及相邻部位组织,增强扫描采用Gd-DTPA,采用肘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0.2mmol/kg,2~3分钟后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与常规平扫一致。

1.3 观察指标影像资料由2位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进行盲法阅片,对患者的CT与MRI影像资料进行评估,判定不一致时由上级医生进行协调综合判定,记录瘤周水肿、骨皮质突破、压迫关节等MRI表现,比较不同方法在膝关节骨肿瘤上的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方法应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0,通过百分比和(±s)来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表示,χ2分析和t检验进行对比,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对比良性组患者,恶性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病位置等指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MRI征象特征对比恶性组患者的瘤周水肿、骨皮质突破、压迫关节等MRI表现发生率都显著多于良性组患者(P<0.05)。见表2与图1-3、图4-7。

表2 两组MRI征象特征对比(n)

2.3 诊断符合率对比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双源CT与MRI在膝关节骨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分别为95.2%和97.6%,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双源CT与MRI在膝关节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n=112)

3 讨 论

膝关节骨肿瘤为相对少见骨肿瘤类型,良性膝关节骨肿瘤患者局部症状轻微;恶性膝关节骨肿瘤患者的局部症状严重,且呈进行性加重特点,部分伴全身症状。由于两者都尚缺乏典型影像学征象,易误诊[12]。现阶段,在对膝关节骨肿瘤进行筛查的影像学手段主要包括CT、X线等,其中X线的检出敏感性高,但是分辨率低,特异性欠佳[13-14]。CT密度分辨率高,对肿瘤细节显示情况比较好[15]。双源CT装备了两套X线球管和相应的探测器,可以对不同组织进行特征识别,可获得更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区别组织类型和描述病变特征[16]。此外被扫描组织不同的话,X线衰减也会存在差异,所以对能量不同的X线下组织进行分析,研究有关CT值的变化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描述病变特征与区别组织类型[17]。MRI的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能显示骨肿瘤早期的异常信号,利于膝关节或膝关节内侵犯病灶的诊断[18]。本研究显示恶性组患者的瘤周水肿、骨皮质突破、压迫关节等MRI表现发生率都显著多于良性组患者(P<0.05)。表明MRI对于膝关节病灶的显示、膝关节旁软组织肿瘤等方面的判断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1-3 膝关节骨肿瘤的双源CT。图1-2 在轴平面图像中,良性组与恶性组的CT表现;图3 良性肿瘤的CT冠状重建图像。图4-7 膝关节骨肿瘤的MRI。图4-5 良性组的T1与T2快速自旋回波加权矢状MR图像;图6-7 恶性组组的T1,T1与T2快速自旋回波加权矢状MR图像。

由于膝关节骨肿瘤来源广泛,现如今尽管具有较多的影像检查技术,然而在定性诊断骨肿瘤方面依然具有较大难度[19]。双源CT具有多层面重建、多方位成像、高度空间分辨率、良好组织对比度等优点,对膝关节骨肿瘤的检出、定位准确率较高[20]。并且双源CT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能量下X线衰减值不同的原理,使不同的组织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利于组织区分定性[21]。MRI能够明确判断肿瘤的边界及范围情况,特别是DWI序列对肿瘤病变内部均匀性的指标可以判断良好,但是在判断肿瘤侵袭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22]。本研究显示双源CT与MRI在膝关节骨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分别为95.2%和97.6%,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有研究显示在MRI表现上,膝关节骨质破坏区T1WI上可根据不同情况表现为不同信号;骨皮质突破者,可见低信号的骨皮质局部中断,膝关节内侵犯时可见硬膜受压,硬膜外间隙变窄,恶性骨肿瘤的软组织肿瘤以T2WI压脂序列显示更清楚,多数软组织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带[23]。双源CT可与不同能量相结合对图像进行扫描,更加直观了解肿瘤的详细情况,通过高电压和低电压两种显示方式,可更好地了解肿瘤侵犯膝关节和软组织的情况[24-25]。

总之,双源CT与MRI在膝关节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两者相互间不可替代,可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膝关节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双源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头颈部CTA 及双源CT 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