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山东 德州 253300)
冬春季节奶牛的繁殖能力相对较高,进入夏秋季节之后,由于外界温度较高,奶牛很容易出现热应激反应,繁殖能力降低。因此要研究奶牛繁殖率和季节温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尤其是应该掌握夏秋季节热应激对奶牛繁殖率造成的影响,从而能够在夏季养殖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热应激的影响。
本次研究跟踪了一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整年繁殖情况,调查了该养殖场的奶牛配种情况、妊娠情况和受胎情况[1]。调查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奶牛繁殖效率下降,在今后养殖过程中,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在配种过程中可以给奶牛增加一些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镁等营养物质,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卵泡的活性。
为了准确的掌握奶牛养殖场每个月的繁殖率、配种率和受胎率,于2018 年1 月选择了一个生产较为规范、饲草饲料供给稳定、繁殖配种与疾病防治等方面严格程序化操作、养殖和繁殖技术人员稳定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该养殖场存栏牛2200 头,其中成年繁殖母牛1360 头。结合表1 数据可以看出,2018 年1月到12 月,奶牛受胎率最高的是10、11、12 月份和3 月份,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奶牛的受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尤其是进入夏季的8 月、9 月份之后,受胎率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冬季的1 月份和夏季的8-9 月份奶牛的受胎率最低。
结合表2 数据和图2 可以看出,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奶牛的受胎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其中以10、11、12 月份和3 月份奶牛的受胎率最高,分别为36.9%、34.5%、47.8%、32.0%。进入8 月份和9 月份之后,由于外界温度普遍在30℃以上,奶牛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热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到奶牛机体的正常繁殖能力,造成严重的繁殖机能障碍,影响到正常繁殖。
表1 某规模化养殖场2018 年1 月到12 月奶牛配种和受胎率
进入秋季之后,温度逐渐下降,气候适宜,饲料来源比较充足,牛群的身体素质和抗性提高,繁殖机能提高。进入冬春季节之后,规模化养殖场实行封闭化养殖,牛舍中的温度比较适宜,受胎率显著提升[2]。结合图1 数据可以看出,温度是影响奶牛繁殖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养殖场的奶牛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时,机体可以不必利用自身的调节机能,或者只通过少量的散热调节就能够维持体温基本稳定,此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基本能够维持平衡,体能消耗最低,奶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饲料利用效率最高,养殖成本最低。这个阶段奶牛既不感觉到冷,又不会感觉到热,整体环境相对较为舒适。
表2 养殖场奶牛受胎率和温度环境变化分析
外界温度逐渐升高会对奶牛的正常繁殖产生不利影响。在高温条件下,奶牛的呼吸次数会显著增加,体温显著升高。当圈舍中的温度过高时,牛的食欲逐渐下降,甚至会停止采食,严重的会造成中暑死亡。特别是在奶牛妊娠阶段,如果不能做好圈舍的防控工作,如圈舍中的温度超过30℃以上时,奶牛的自身代谢加快,会影响到胎儿营养物质的正常供给,造成胎儿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会造成流产[1]。
低温条件也会对奶牛的正常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当圈舍中的气温低于奶牛的临界温度时,牛的代谢会显著增加,采食量增加,饲料的消化和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在低温环境当中,妊娠阶段的奶牛为了抵御寒冷,必须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从而使得机体中相对较多的营养物质代谢转化成热能,饲料的营养物质不能够供给犊牛正常生长发育。
另外,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奶牛的正常泌乳,从而造成生产之后的奶牛产奶量显著下降。一般情况下,高产奶牛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高温条件会使得采食量和泌乳量大幅度下降,增加疾病的发生率,从而影响到奶牛的正常哺乳和正常生产。
在发展奶牛养殖产业过程中,母牛受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繁殖能力,同时也决定了繁殖母牛的生产效率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繁殖技术方面,如发情鉴定、输精技术、营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另外一个就是外界环境应激。奶牛在高温状态之下,机体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卵巢和卵泡不能够正常发育[2]。因此在今后奶牛养殖过程中,建议养殖户在夏秋季节改善养殖管理方式,提高卵泡的活性。积极推广应用28 天孕检技术,及时发现没有正常受胎的母牛,并及时进行发情鉴定和人工授精操作,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奶牛的受胎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