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燕红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江苏 苏州 215500)
疼痛科包括微创、神经调制、神经阻滞等核心技术[1],可依据患者躯体疼痛程度,进行止痛对症治疗。不过受治疗方法多样化、病情复杂、操作手法欠佳等因素的影响,门诊疼痛科尚存在护理安全隐患,需要分析其成因,并改进护理对策。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门诊疼痛科接诊的1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共50例)、实验组(共50例)。对照组:男11例,女39例,年龄50~85岁,平均(67.5±7.7)岁,痛风9例、肩周炎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颈椎病6例,小学11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23例;实验组:男9例,女41例,年龄51~84岁,平均(67.1±5.5)岁,痛风7例、肩周炎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颈椎病9例,小学10例、初中15例、高中及以上25例。研究活动的纳入标准:均在了解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中途退出者。组间一般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照研究。
对照组:观察病情控制情况,指导患者用药,并加强护理巡视。
实验组:(1)分析安全隐患:通过分析以往患者信息、查阅资料,确定门诊疼痛科有下列安全隐患:①跌倒:主要与高龄、疾病、运动障碍、感觉功能减弱、脏器功能不全、用药等因素有关,高龄患者往往伴有运动障碍与感觉功能减弱,可意外跌倒;疾病方面导致跌倒的原因主要是:颈椎病、关节炎、心源性脑供血不足、关节炎等导致站立不稳、行走不稳;使用降糖药、抗抑郁药、降压药、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精神类药、催眠药等,也有跌倒风险;②用药安全问题:疼痛科患者普遍年龄较大,时常发生错服、忘服、多服、漏服药的现象,加之其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极易发生不良反应;(2)预防性护理:①跌倒:通过了解患者有无意识障碍、活动障碍、年龄、有无头晕、有无跌倒病史、低位性低血压、视力障碍等情况,评估跌倒风险,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跌倒的危险性,注意预防跌倒;鼓励、建议家属日常多加陪护,减少意外跌倒;注意管理就诊环境,确保光线充足、设施摆放整齐,并且走廊应有扶手,确保地面不潮湿、干净;叮嘱患者日常穿长短适宜的裤子、大小合适的鞋,避免跌倒;叮嘱患者由坐位起立时动作缓慢,尤其是夜间起床时需要注意起床速度;②用药安全问题:针对口服药,一方面加强服药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告知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纠正错误用药习惯,并讲解常见不良反应应对方法等;针对局部麻醉药物,加强此类药物管理,并且为预防局部麻醉药物中毒,需要在麻醉前准备抢救药品、麻醉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是发现有局部麻醉中毒症状,需要立即送往急诊科抢救。
(1)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评价跌倒、用药安全问题发生例数;(2)患者满意度:指导患者填写满意度问卷,依据评分分为三级满意(0~49分)、二级满意(50~79分)、一级满意(80~100分),计算总满意率(二级满意率与一级满意率之和)[2]。
SPSS 23.0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n,%表示,P<0.05时,代表组间数据存在差异。
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94.0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对比[n(%)]
长期疼痛可使机体系统功能失调[3],降低免疫力,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医院疼痛科主要接诊急性、慢性疼痛患者,经由有效的医护技术,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使其轻松生活。不过目前门诊疼痛科中的护理工作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4],需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本研究门诊疼痛科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是跌倒与用药安全问题,通过实施预防性护理,可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表现在实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且实验组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既往患者信息,能够确定安全隐患,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通过评估跌倒风险、环境干预、日常生活指导等干预,可降低跌倒风险;通过加强对口服用药健康宣教、局部麻醉药物使用管理,能够做好监督工作与预防措施[5],避免发生不安全事件。实验组患者身心舒适度得到较大改善,可确保就诊安全,患者满意度更高。
当前门诊疼痛科中主要存在跌倒、用药安全问题,通过采取预防性护理,可降低上述不安全事件发生风险,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