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娜
(河南省人民医院NICU,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早产儿身体机能尚未得到完善发育,抵抗力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低,所以一部分早产儿会直接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特殊护理, 本文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之后的康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1]。
研究资料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66例新生早产儿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早产儿和观察组早产儿,各33例,常规组,男18例,女15例,胎龄27~36周,平均(30.9±1.1)周,身长38~52 cm,平均(42.1±0.5)cm;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胎龄28~35周,平均(31.5±1.4)周,身长36~51 cm,平均(41.8±0.8)cm。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此次研究分析患儿家属已同意。
1.2.1 对常规组
早产儿实施医院普通的护理干预,即:生命体征监测护理等内容。
1.2.2 对观察组
早产儿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即主要方法有:①体温护理:由于在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出生时其身体各项机能还不够完善,时刻注意其保温箱内的温度情况,对体温检测,一旦发现异常,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救治[2];②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指导,让其通过舒适的姿势依靠在床上,将早产儿抱至患儿母亲的身边,使患儿的头部尽量处在其母亲两胸之间,并调整姿势以不影响患儿呼吸为主;指导其母亲对早产儿一只手托起臀部,一只手将其环抱,使患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还能够用眼神与患儿交流。每次护理时间60分钟左右,每天至少进行早晚各两次,之后观察早产儿的身体特征,依照情况进行停止护理[3];③环境护理:保证早产儿的暖箱室周围的噪音防控情况,避免各种分贝大于60的噪音出现,同时可以对早产儿暖箱上的盖布进行适当布置,帮助早产儿对黑夜和白天的分辨等等。
可对两组早产儿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其中,早产儿并发症包括患儿出现恶心呕吐、不断啼哭及喂养困难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观察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身长增长情况。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及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明显,如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早产儿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身长增长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的康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早产儿的康复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吸氧时间(d) 住院时间(d) 身长增长量(cm)常规组 33 16.12±4.98 40.22±2.6 5.01±0.55观察组 33 10.32±4.66 32.85±3.8 6.98±0.88 t 4.885 9.195 10.905 P 0.000 0.007 0.000
常规组早产儿和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9例、2例,其中常规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2例,不断啼哭4例及喂养困难1例;观察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1例,不断啼哭1例及喂养困难0例;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06%,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注重早产儿在生长过程中的母亲接触环节,主要通过对早产儿母亲进行抚摸护理、环境护理、指导性吸吮护理及体位护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及康复情况。对于早产儿的家庭来说[4],早产儿只要每天有一点的康复进展就是很大的心里安慰,所以,对于早产儿在重症监护室时的护理干预尤其重要。在本次研究分析中表明,观察组早产儿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身长增长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常规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06%,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康复情况,同时对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临床护理中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