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精品酒店研究进展*

2020-09-21 07:55朱思嘉张胜男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品服务研究

朱思嘉,张胜男

(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0 引言

在国内外饭店市场日益成熟、消费者需求提升、饭店竞争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酒店不仅仅是住宿之地,同时也是放松心情、激发潜能、陶冶情操的场所。体验旅游、文化旅游、创意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兴起,服务经济的消费需求向享乐和个性转变,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带来住宿业全面升级。近年,以精品酒店、设计酒店、生活方式酒店、民宿等多种形式为代表的非标准型酒店发展迅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欧美,最早有1978年安努斯卡·亨佩尔(Anouska Hempel)设计的伦敦布莱克酒店(Blakes Hotel),1981 年金普顿酒店集团(Ki mpton Hotels and Restaurants)在旧金山开办的里昂贝德福德酒店(The Clarion Bedford Hotel),1984年伊恩·施拉格(Ian Schrager)和史蒂夫·鲁贝尔(Steve Rubell)设计的纽约摩根酒店(Morgan’s Hotel)。20世纪90年代初,精品酒店发展迅猛,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席卷欧洲和北美市场。

精品酒店是商业化、标准化酒店产品的对抗性运动[1][2],是传统酒店的替代品之一,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内涵不断拓展和延伸。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酒店,精品酒店将全新的理念注入酒店行业,创造有别于标准化酒店的产品,成为拥有独立风格的新型酒店,代表了因市场需求而改变的业态发展趋势。我国大住宿业发展蓬勃,精品酒店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和活力,但相比之下学术研究较为薄弱,国内相关研究大多从美学设计和经营发展前景做分析,研究深度和广度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系统梳理国外精品酒店相关研究文献,客观分析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剖析该类酒店具有的多方面功能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总结该领域研究进展并思考对我国研究方向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酒店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1 文献概况

1.1 文献来源

为了较全面地收集精品酒店的相关文献,以“boutique hotel”为主题词,利用Web of Science核 心 合 辑、Elsevier、Emerald、Springer等多个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截至2019年7月,根据文献类型、相关性、期刊影响因子等因素,结合Google学术上检索到的被引量,筛选出56 篇论文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其中部分文献有较高的被引量和影响力,来源包括tourism Management、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Urban For u m等国际权威期刊(如表1所示)。在部分文献中,精品酒店作为重要案例或章节出现,考虑到该研究的价值和相关性,也纳入分析和讨论之中。

表1 部分国外精品酒店研究高被引文献

1.2 研究方法

涉及精品酒店的研究大多采用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表2所示),有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或选取多个案例的趋势,以便做三角互证为调查结果提供更高的可信度。但更多的是基于研究者的经验和判断做定性研究,其中最多的是根据官方行业标准或权威认证,选取案例地或案例酒店做实证研究(72%)。在侧重酒店业主或管理者、酒店客人等利益相关者的感知和态度时,广泛使用深度访谈或半结构化访谈法做质性研究(34%),其中部分结合案例研究(11%)。由于酒店问题的复杂性,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中以问卷调查法做多元统计分析居多(23%),在分析问卷时应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数理方法。此外,还有学者在方法论层面上有所提升,应用比较分析、德尔菲法等定性方法,内容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定量方法。

表2 精品酒店相关研究的典型研究方法

1.3 案例选取

各国学者广泛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特定区域作为案例地探讨精品酒店现象,或在探讨诸如服务设计与创新、酒店业绿色实践遗产旅游等问题时,选取某地区或特定精品酒店作为重要案例。精品酒店的发展需要依托市场、经济优势、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此案例地或精品酒店所在地区多是具有文化声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及自然资源禀赋丰厚的风景胜地、有多元文化和深远历史的建筑遗产地。体现在文献中,案例地主要分布于亚洲(47.6%)、欧洲(28.6%)、美洲(23.8%)。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新加坡的中国城、小印度和甘榜格南历史街区以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槟城乔治市的历史名城[5,7,17-20],这些地区都因为曾经的殖民历史而形成外来民族聚居、多民族混居,留下颇具异族风情的建筑遗产。中国台湾新北市的乌来地区[12-13],自然资源丰富,多山林和水系,有大量泰雅族原住民至今沿袭古老的文化习俗。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巴黎、美国纽约[14]和加拿大温哥华[21],均是美誉度高且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国际都市。

2 主要研究内容

国外学者较早关注到精品酒店及相关领域的实践和发展。笔者分析文献研究主题和内容,发现国外精品酒店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定义与特征、个性化服务、美学功能、建筑遗产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

2.1 精品酒店的定义与特征

精品酒店的盛行首先引发国外学者对于其定义与特征的讨论,至今仍未形成共识性的概念。最先是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学者对此表现出较大研究兴趣,这一点与精品酒店市场由欧洲和美国向全球拓展的发展趋势相同。同期面向特殊市场的还有民宿、乡村客栈、度假农场等,被Morrison统称为专业化住宿形式(specialist for ms of acco mmodation),具有主客互动、位置或建筑有特殊优势、提供特殊活动、业主经营、客房数少的特点[22]。Chang于1997年在关于建筑遗产的研究中最先提出精品酒店的定义[5],而Callan将符合这一概念和特征的酒店称为镇宅酒店(town house hotels)[23]。而后Mcintosh和Siggs提出广为认可的精品酒店本质属性:独特性(unique character)、个性化(personalized)、家外之家(ho mely)、有品质(quality)、附加价值(val ue added),确定五个关键维度[3]。之后,Mandy Aggett在认可Mcintosh和Siggs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位置和品质是最为重要的因素[1]。Wai mun和Endean基于前人研究和实例,将其特征分为美学(风格定位、建筑的类型和设计)和经营特征(所有权、分类和评分、员工数量和提供的服务)两个层面[8]。统计和分析行业实践中该类酒店的特征,形成的基本共识是精品酒店规模较小、不提供大型会议室以及有较高的星级[6][8][24]。而精品酒店的经营性质在实践上出现独立私营、小型连锁、品牌连锁等几种形式,因不同国家酒店业的发展阶段而异。2006 年英国的152 家精品酒店中,81家为民营,71家属于集团管理,相比之下连锁酒店更易于实现高水平的酒店服务[8]。2010年南非的127 家精品酒店属于个人、小型集团连锁或大型品牌酒店,被访的20家酒店中18家所有权为国内资本[6]。在精品酒店的实践中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常见模式。Mcneill指出,独立精品酒店缺乏第三方管理公司,导致在建设上大力投资却可能有损服务标准,因此要注重和其他企业合作[25]。但Herstein等人调查发现,自有品牌没有对精品酒店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产生积极影响[26]。说明精品酒店可以利用连锁经营减少成本、提高质量,但却是服务和产品吸引了消费者。

在精品酒店相关研究中也提及民宿、设计酒店、生活方式酒店等,这些住宿形式存在与精品酒店相似的特征。民宿在家庭氛围中给消费者朴素如家、新奇的感受,精品酒店则结合“家”和“酒店”的概念,相比民宿更独特、更优质,是体验广阔地区真实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3]。设计酒店以跨国美学话语促进审美身份认同、制造美学交流,在酒店美学研究中与精品酒店一起作为案例讨论[14]。生活方式酒店与精品酒店容易被混淆,Jones和Day分析二者的定义得出区别:精品酒店提供亲密体验和个性化服务,更可能是小而历史悠久的;生活方式酒店提供特定的体验和康养活动,更可能是当代设计、具备现代科技的,二者均注重体验和设计但内容不同[9]。由于学科视角和各国精品酒店实践的不同,学者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但梳理国外引用频次较高的有关定义和特征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精品酒店的定义主要涉及规模即客房数、个性化服务、美学设计、品质和质量、文化体验五个方面(如表3所示)。参考以上研究成果,本文将精品酒店界定为:依托自然环境或地域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文化体验,具有美学功能和独特建筑风格的中高端小型酒店。

表3 精品酒店的定义及特征分析

2.2 精品酒店的个性化服务

2.2.1 个性化服务的本质

个性化服务对于标准酒店是附加服务,对于精品酒店则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和特征,引发各国学者从个人关怀、主客互动、情感诉求、住宿体验、员工服务等视角的研究。一般酒店确保提供优质服务,表现出友好氛围和专业礼仪。精品酒店的个性化服务超越一般意义,比标准酒店的服务接待包含更多内容和互动成分,这种服务创新是消费者的首要关注点。个性化服务的本质是满足客人的情感需求。Mcintosh和Siggs最先指出情感和个性化关注是精品酒店住宿体验的重要组成,个性化服务不是以统一标准面向所有客人,而是将客人当作不同的个体对待,更重要的是包括主客互动和更多私人接触,以及量身定制高度差异化的服务,旨在引发客人的情感反应、培养情感联结[3]。另外,Phau和Lwin等人调查澳大利亚的消费者发现,情感广告有助于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这对于小型精品酒店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精品酒店善于建立顾客对酒店的情感依恋,建议网站宣传温暖、平静等情感诉求[28-29]。在已有研究成果中,普遍认可精品酒店通过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追求情感和个性体验的住宿需求,培养消费者对酒店的认可和忠诚、赢得更紧密的客户关系是精品酒店、酒店体验式服务设计、酒店服务创新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2.2.2 员工服务的内涵

个性化服务的第二个关注点是员工服务,员工作为提供酒店服务的主体,是发挥个性化服务优势的主体[3]。Sørensen和Jensen发现,一般酒店员工的服务通常是快速而标准化的,客人的行为也遵循传统的酒店服务惯例,跳脱出传统、标准化的酒店服务理念是精品酒店创造服务体验价值的突破点,要让一线员工扮演个性化体验的开发者,主动与客人深度交流、甚至建立私人关系,共同创造体验价值[4]。精品酒店的员工主动性和灵活性较高,将自我定位为酒店经营的参与者而不单纯是被雇佣者,不局限于业内服务范式,是客人对酒店产生情感联系的开始。这些员工对人际关系具有开放的态度,乐于与客人交流、交往。员工是客人和旅游地的中间人,应当了解当地的餐馆、购物地点等并为宾客推荐,像是城市旅游的内部指南[27]。因此,可以聘请熟悉和了解当地文化及旅游资源的当地人做员工,在对客服务中能够充分体现文化背景,让客人觉得与当地的人文有联系和交流,这一点在数篇文献中有所体现。

鉴于精品酒店员工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招聘更加重视员工的人格魅力、礼仪形象、人际交往技巧,而非服务工作经历[6]。Er kutluet在土耳其七个地区的20家精品酒店,利用拉希姆领导力量库存(Rahi m Leader Power Inventory)评估领导权力基础,用Spielberger和Vagg的工作压力调查评估员工的工作压力,发现下属工作压力与领导权力基础成正相关,与个人权力呈负相关,建议上级要关注下属员工的成长和感受,从而提高满意度、工作动机和生产力水平[30]。另有Lowe等人对英国领先的连锁精品酒店Hdu V(Hotel du Vin)做案例研究,指出其服务领域内的自主创新网络对社会资本至关重要,人员流动性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转移、社交网络创新潜力以及网络的动态重组[31]。对于员工服务的研究揭示,精品酒店的竞争基于差异化服务而不是价格战,因此应更注重员工的能力发展和价值发挥,拓宽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范围,让员工可以主动、灵活地满足客人需要,在创造价值中使员工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高水平而具有亲密感的个性化员工服务。

2.2.3 住宿服务的体验性

精品酒店从个性化出发的服务体验设计,给员工施展个人能力留有空间,满足客人被特别关照、产生情感联结的需要。1998年Pine和Gil more首次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指出虽然商品是有形的、可替代的,服务是无形的,但经历却令人难忘;并在15年后补充道:如今体验已经成为创造经济价值的首要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经济产出形式,未来更需要将体验和记忆转变为比其本身更具价值的东西[32][33]22。将体验经济的理念应用到酒店业产生了服务体验的概念,即酒店为客人创建差异化住宿体验,以主题为核心进行创新体验设计,将服务转化为每一位客人连贯的、令人难忘的经历[34]。酒店业与体验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之一是精品酒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服务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互动作为体验质量的维度对客户忠诚度有积极影响[35]。在精品酒店经营者的启发下,如今没有一家连锁酒店会只提供基本的服务而忽略客人体验,酒店业在体验基础上创造了新的价值[33]36。

Mcintosh和Siggs很早就从住宿产品的体验消费指出精品酒店的文化附加值体现在体验和情感层面,一些经营者展示当地工艺品、自己的技能和兴趣,例如一对法国夫妇亲自开办法语课与自制巧克力、松饼的烹饪课,客人由此接触到当地人和社区文化、体验另一种生活,产生更真实的主客关系[3]。在这个过程中,客人消费的是积极参与娱乐和教育活动的服务体验。Gross和Pull man从体验设计角度发现,酒店工作人员类似于经验丰富的演员,他们对如何为观众创造预期的体验有自己的想法,在精品酒店员工能利用自己与亲友交往和招待客人的真实生活经验,为酒店的客人创造一个“家”,在客户互动中激发出知识、技能和能力[11]。Sørensen和Jensen同样从旅游服务体验的角度,通过研究哥本哈根复古精品酒店的案例发现,员工的参与和授权增加,自发运用个人能力和经验为客人提供帮助及建议,员工与客人互相分享见解和知识、共同创造情感价值,能够将服务行为转化为体验,增加了价值创造和知识开发[4]。

2.3 精品酒店的美学功能

支持精品酒店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人们对艺术、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日益增长,建筑独特性和美学元素是公认的酒店差异化策略,精品酒店是表达地方性美学、实现艺术理想的场所。一方面是在酒店中引入美学设计作为文化资本的理念。早期的施拉格酒店(Schrager Hotels)将重点放在通过创造建筑、设计、色彩、照明、艺术和音乐等所有感官体验,创建戏剧氛围。Lee发现酒店的美学设计可以作为艺术品被消费,甚至可以重写传统酒店的定价规则;客人的审美感受能够激发情感和质量期望,鉴赏视觉服务场景直接提高感知体验质量和满意度,进而增强购买意愿,许多酒店集团推出新品牌并强调当代设计,包括生活方式酒店、精品酒店和软品牌酒店[36]。以主题酒店、设计酒店为代表的酒店充分发挥设计功能,整体美学设计能够形成统一风格和主题,精品酒店也会利用这点。例如Rogerson提到的斯泰伦博斯(Stellenbosch)在南非建立的野生蘑菇精品酒店(Wil d Mushroo m Boutique),酒店从内部设计到菜单均反映蘑菇主题,每个套间根据不同种类蘑菇的颜色和纹理进行设计,巧妙运用主题吸引顾客[6]。在相关研究中大多会提及精品酒店的建筑风格等美学功能,这点与设计酒店、主题酒店等有共同之处,但缺乏对于美学功能的选择及其与地域文化关系的深入探讨,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一点。

另一方面是从服务创新角度,将美学应用到服务流程中,利用艺术增加服务的价值,可以为客户创造独特的附加价值和体验。例如台湾新北市乌来地区的酒店Volando Urai Spring Spa&Resort(Volando),因为将自然风光与当地土著文化相结合,于2012年加入罗莱夏朵(Relais&Chateaux),不仅利用手工艺品等传统资源,还将泰雅人的表演艺术、文化习俗引入增值服务,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仪式”的文化嵌入式艺术表演,为其客户提供了难忘和感性的服务[12-13]。将表演艺术引入其服务过程,利用本地自然和文化资源,设计涉及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增值服务,Cheng等人据此构建以艺术作为差异化基础的酒店运作框架[12]。之后Wang 和Cheng等人以双向性观点和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原则作为关键工具,构建服务创新和服务有效性模型,用于最大化酒店管理中的艺术价值,从而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13]。Strannegård等人认为这类酒店的独特性在于具有可以跨越地域的艺术表现力,将艺术作为服务设计的基础,通过美学的融入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背景;设计是审美认同的基石,吸引理想的客户来以审美的方式传达身份[14]。将设施、员工和客人作为审美交流的关键组成部分,酒店的美学现象不仅反映一种风尚,还体现文化艺术和经济交织的消费倾向。

2.4 精品酒店的建筑遗产

旅游和文化的改造作用带来城市的再生和功能转换,其中精品酒店对于城市的循环发展至关重要,可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和内部自信,促进后工业化城市的复兴。这方面的探讨最早出现于Chang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中,他认为精品酒店适应性重用老旧建筑是遗产保护运动的趋势之一[5]。建筑遗产和历史街区极具吸引力,可以将历史建筑改造、翻新成精品酒店,历史意义混合现代设计,使建筑遗产重新焕发生机、促进地区文化复兴,并成为一种地产开发方法。

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代表,在因移民、殖民历史而形成的唐人街、小印度和甘榜格南的传统民族聚居区以及马六甲和槟城的历史名城,受政府政策支持,以骑楼(shop houses)为首的乡土建筑改建成精品酒店的本土创意经济现象十分普遍,体现了多元民族风情和混合建筑风格,Chang和Henderson对此较为关注。Chang先后从遗产旅游、创意城市、建筑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此类问题。就精品酒店而言,唐人街的士绅化和旧店屋的适应性再利用并未导致文化侵蚀,相反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发扬传统[5]。历史遗迹中的精品酒店诠释当地历史和文化,乡土建筑和现代艺术相互加强创造出新的城市空间,且与所在位置有着共生关系,例如马六甲的普里酒店(Puri Hotel)已经成为马六甲历史、色彩和世界主义的象征[7]。同时,历史精品酒店保留了社会文化和城市真实性,作为建筑情感空间是客人回忆过去经历的触发器,作为现代空间是客人了解城市的“窗口”。有几位经营者举办教育娱乐和文化体验活动,在酒店内建造博物馆,提供关于当地艺术、建筑和社会习俗的内部小册子[17]。在肯定这种时尚遗产(hip heritage)的发展潜力后[19],Henderson也发现,业主出于热爱传统建筑和当地文化,大多会展出旧照片和手工艺品,在卧室和公共房间里提供关于历史的宣传单,工作人员也会为客人讲述历史,并组织那些对建筑和历史感兴趣的人参观,因此能发挥遗产的剩余价值并传达历史文化[20]。

另有其他研究中提及此类做法,均出现在建筑遗产较为丰富的国家。Irina-Rabontu提到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的卡罗尔帕克精品酒店(Carol Parc Boutique Hotel)恢复了老宫墙,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展现巴洛克时期和威尼斯风格,酒店建筑反映20世纪罗马尼亚贵族的生活质量、典雅风格,因结合历史与现代科技而富有创意[24]。Rogerson调查的南非20 家精品酒店中,有11家是经过扩展、重新开发和现代化的住宅,有3家原先是南非开普敦市中心、伊丽莎白港海滨、克尼斯纳泻湖岛屿的招待所[6]。古巴的Cubanacan 连锁酒店的精品品牌E Hotels也通常将酒店放置在中小型历史建筑中[37]。

但此类做法也带来一些隐患和问题。虽然人们偏爱这种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氛围,但老建筑的格局、基础设施等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宾客不满和不便[3]。Henderson指出,未来发展成效取决于建筑遗产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除非得到妥善管理,否则可能对遗产构成威胁[19]。Ong跳出酒店自身利益来看,在2009年将澳门路环村工业遗产地规划为遗产旅游景点还是精品酒店的选择中,后者极大地满足资产阶级的梦想,但却会侵蚀造船商和无产阶级的个人和集体记忆以及地方依恋感,带来隐藏的阶级伤害[38]。类似的,Tan等人从场所依恋概念看待遗产旅游,认为精品酒店等商业形式侵入乔治敦和马六甲的历史名城,是对旧建筑的“解构”[18]。Kadir围绕马来西亚遗产型精品酒店做综述,在发现遗产精品酒店代表着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的同时,也发现文物建筑可达性和可进入性的问题,揭示又一矛盾[39]。因此,在考虑改建老建筑为精品酒店时,应尽量平衡商业与保护二者,从活化历史建筑及象征意义出发,真正实现建筑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2.5 精品酒店的社会责任

服务产品具有社会象征维度,所代表的社会意义能唤起消费者的独特感和成就感,通过激发消费者维护社会利益的责任感来鼓励贡献行为。根据Dahlsr ud的综述,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利益相关者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自愿维度和环境维度[40]。除了经济利益,相关研究揭示精品酒店也具有环境和社会维度的责任。

酒店业逐渐渗透“绿色旅游”概念,精品酒店可以秉持生态环保的经营理念,通过一系列环保设施和设计增强酒店的环境责任,形成“绿色酒店”。除了星级和品牌,精品酒店的绿色标识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有积极影响[41]。Dar nall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DamaıLovina Villas and Restaurant精品酒店为例,建议企业参加自我监督并公开报告其环境绩效的自愿环境计划(Voluntary Environ mental Programs),包括申请ISO 14001、ECOTEL、GG21等第三方认证,以赢得竞争优势[42]。Kleinrichert等人做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名城,还是不到250年历史的美国旧金山湾区,这两个世界旅游胜地都有精品酒店在网站上展示合法化绿色实践的信息,目的是通过符合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LEED绿色建筑评价等国际认证或本地认证,利用媒体的宣传和呼吁,形成“绿色酒店”品牌[43]。这种做法能带来多重利益。在Boley等人的研究中,一些具有精品酒店特征的酒店采用绿色技术、使用环保材料、利用当地艺术家和材料等,来节约能源和降低碳排放,也使酒店更适应环境条件、符合区域特色、获得社区支持,甚至组建生态基金会,负责保护和恢复当地的自然资源、实施改善当地社区健康和福祉的计划,产生实现三重底线(triple botto m line)理念的协同效益[44]。肩负环境责任、践行社会企业家精神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兼顾当地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利益,还可以提高酒店声誉、吸引追求生态友好型的消费者,可能潜在地培养消费者的环保价值观和责任感,让他们觉得旅行不仅为了个人快乐,也是在为环境做贡献,是更奢侈的、将自己和普通大众分开的消费选择。

精品酒店具有提供社交空间和建立消费者社会认同感的功能。Mc Neill认为酒店利用设计知识是文化资本的一种形式,反映城市的灵魂,甚至能成为城市的地标或缩影,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酒吧、大堂等公共空间可以为客人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具有社交性[25]。它试图向特定类型的客户发送个性化信息,使客人产生审美认同、身份认同感,社交、声望和情感的需要也得到满足,客人私人交流的欲望更强。从社区福祉和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酒店不仅仅是区域内部的装饰,也将区域推向外界。精品酒店具有文化附加值,因此需要融入社区,利用本土人力和物力创建独特性,从地方汲取文化、美学等元素,雇佣当地居民做员工、为客人提供接触当地人文的机会,从而实现社区利益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许多精品酒店经营者以“第二职业”进军酒店业,出于对本土文化的兴趣,酒店反映他们对当地文化的个人理解和价值取向,例如马六甲Puri Hotel所有者是历史学家,他在酒店内建立博物馆介绍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槟榔屿Penang’s Cheong Fatt Tze Mansion酒店所有者是建筑师,他买下19世纪的历史建筑改建为酒店[17]。Lange和Dodds发现,加拿大温哥华市的斯卡瓦查以斯酒店(Sk wachàys Lodge)由温哥华土著住房协会(VNHS)创建,整合文化创意空间和酒店空间,即公平贸易土著艺术画廊和城市土著艺术家住宅以及18间精品酒店套房,展示土著艺术和文化作品并开展文化活动,为具有社会意识的旅行者提供独特而真实的文化体验[21]。以上研究成果体现社会企业家精神及其酒店和旅游业的创新,这些做法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法规的实施,从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研究述评与启示

3.1 国外精品酒店研究述评

自精品酒店产生以来,国内外学者逐步深入研究与分析,取得了相对丰富的研究成果。酒店业实践中精品酒店所体现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回顾国外精品酒店相关研究,发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1)精品酒店内涵探索逐渐深化。精品酒店具有酒店业普遍存在的特点,也包括其他类酒店难以达到的要求,超越传统酒店涵盖的经营管理方式,兼顾实现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功能。国外学者仍未准确定义精品酒店,其概念由产生之初发展至今已有较大变化。起初只是小规模、注重个人服务的私营酒店,以个性化服务、美学设计等作为差异化营销策略。之后受文化旅游和体验消费的影响,有诸多学者据此挖掘到精品酒店的情感联系、美学设计、历史文化性等,使精品酒店的内涵不断丰富、立体化。

(2)研究视角突破传统的营销学和管理学,向更广泛的学科领域拓展。国外精品酒店研究涉及内容较广,尤其关注消费者即客人的住宿体验和生产者即酒店的产品价值。在对前者的研究中,运用了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视角,体验经济、服务创新等理念。在对后者的研究中,涉及的学科视角和理论更加广泛,包括建筑美学、城市地理学、建筑地理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福祉学等范畴。研究者学科背景和视角的丰富性使精品酒店相关研究从多方向多领域深入,为其他酒店类别的研究拓宽思路。

(3)研究内容逐渐深入。国外研究在21世纪初的十年间集中于精品酒店本质的探索,重点关注个性化服务体验设计,以及在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涉及历史建筑改建为精品酒店的问题,主要从酒店营销和经营视角出发。而后,发现精品酒店在美学功能、文化旅游、重用建筑遗产、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践。近十年,有更多学者从创意城市和遗产旅游、文化古建保护和建筑地理、社会交流和社区利益、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城市发展和区域环境治理等研究领域,结合精品酒店案例分析与酒店相关的问题。近年,精品酒店在关注酒店顾客期望和满意度、网络及社交媒体营销、服务业创新、购买意愿和定价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中也有所提及。

3.2 对中国精品酒店研究的启示

我国精品酒店的行业实践始于20世纪末,逐渐出现以悦榕庄、安缦、书香府邸等为代表的连锁精品酒店品牌。2017 年发布的《精品旅游饭店》(LB/T 066-2017)行业标准定义精品饭店(boutiquehotel)为“地理位置优越、设计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质精良、运营专业的小型精致旅游饭店,精品饭店也称为精品酒店”,正式划分出这一酒店业类型。精品酒店的创新与旅游方式的转变十分契合,成为酒店业实践和研究的前沿,对于酒店业发展和研究方向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过去二十多年间获得较多国外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关注,近十五年间国内对此关注度持续加强,文献量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且不够成熟和全面,精品酒店的研究仍在旅游和酒店相关的主流研究之外,并未在学术研讨上引起广泛讨论和深入分析,对其内涵、服务内容和功能等认识不全面,给后续研究带来不便。而精品酒店的创新与旅游方式的转变十分相符,为酒店业服务和产品升级提供借鉴,值得更多关注和研究。未来国内相关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以此丰富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

(1)丰富理论研究并建立体系。在研究范式上可借鉴国外研究的思路,思考我国精品酒店实践中的功能和价值。应拓宽学科视角,发现与精品酒店相关的多方面问题。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方法,并尝试应用特征价格法、大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精品酒店等新型住宿。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要突破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等传统划分标准,考虑消费升级下催生的新型住宿形式。

(2)精品酒店的社区互动研究。酒店作为高度商业化的空间,往往对社区产生侵蚀和异化。而精品酒店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创新、兼顾社会福祉和责任,促进客人产生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并通过消费选择定位自己的身份象征,产生新的社会认同。有可能打破传统的酒店与社区对立的状态,创造有利于社区发展和复兴的价值,其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值得进一步研究。

(3)精品酒店与区域发展研究。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精品酒店尝试融入和利用地方资源,具有美学功能并利用建筑遗产,与区域发展有密切关联。目前国内对于酒店区位的研究大多从宏观尺度考虑,较少从微观和中观层面上分析酒店的选址、特点、经营等与整个区域的关系,精品酒店等住宿类型可以作为研究着手点。

(4)精品酒店的文化价值研究。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精品酒店融合当地文化特色作为创新服务设计的重点,可以视为一种提高环境感知、增强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结合地方文化和环境的酒店设计可以协调原真性和标准化[45],在文化生态视角下发现我国精品酒店具有的文化价值[46],精品酒店提供更多的体验与接触美学、建筑和文化的机会。因此可以深入分析我国精品酒店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可行性和方式。

现代酒店业正面临着更有经验和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我国酒店业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诸多新型酒店尚处于萌芽阶段。我国服务业已进入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酒店和旅游业成为支柱性服务行业,更需要强调行业的长久发展。因此,未来研究应捕捉到社会发展对酒店业的新要求,考虑如何将个性化和美学、建筑遗产重用、社会责任等引入酒店的评估和管理,在多角度、跨领域、多方利益的思路下探索酒店功能转型。本文系统梳理和评述相关研究文献和成果,客观分析研究概况和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剖析该类酒店具有的多方面功能和价值,在此基础上评述该领域研究并思考对我国研究的启示。希望能引发我国学界关注精品酒店等新型酒店业态,紧跟国外研究热点,讨论相关先进理念,并将研究成果的思想引申到整个酒店业的层面上,引发对酒店业服务和产品升级及酒店功能转型的思考,推动酒店业向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精品服务研究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精品画廊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釉光青精品欣赏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