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柱
——琴之魂:实用提琴调音法

2020-09-20 09:55:34
乐器 2020年7期
关键词:调音高音背板

小提琴的音色美,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小提琴独具魅力的发音呢?其中因素有很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单就物理方面的因素而言,小提琴的木料材质、造型、尺寸等,都是相互影响的因素。而在小提琴的配件中,有一个非常小的部件,它被比作是小提琴的“灵魂”或者“心脏”——这就是小提琴的“音柱”。

关于音柱的话题,每个调琴师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秘诀。我于十年前曾在博客里发表了一篇关于如何调音柱的博文,此后便时常注意到被很多作者“转载”。直至前不久,我还在一些平台的文章中读到了此文。其实当初写文章的目的,也是总结我调音柱十年的经验(大约自2001年算起),没想到被多方大量地转载,说明很多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今,我对“调音”又有了新的体会,也要感谢《乐器》杂志给予我的这次机会,让我又一次萌生了续写“提琴调音”这一话题的想法,以飨读者,并就正于各位行家。

本文将以小提琴为例,通过音柱的选材、尺寸、位置等方面来讨论提琴调音。

首先明确音柱的主要作用为振动的传导,即把提琴面板和背板的共振统一起来。具体地说,当来自琴弦的压力,以及在演奏中产生的力与振动的变化,通过琴马作用在面板,再通过音柱传导给背板,从而达到整个琴体的共振。从这个意义上讲,音柱的作用很像侧板的作用,这就把音柱与侧板的关系联系到了一起;而音柱比侧板多的一点,就是更近一步配合了来自琴马的压力与振动。

先说音柱的材质,总的来说密度偏大、偏硬的音柱,传导和反应更敏感,从而使发音更加明亮;而密度偏小、偏软的音柱,传导和反应的敏感度相对弱,从而使发音更柔和。关于密度和硬度的判断方法非常简单,可以用指甲轻轻弹一弹,或者轻轻掉在桌子上:密度大、偏硬的音柱声音更清脆;密度小、偏软的音柱声音更软。当然也可以通过观察音柱的年轮纹理来判断,通常情况下,年轮纹越密的,密度越大;而反之,年轮纹越稀疏的,密度越小。

关于通过听辨音柱振动产生的频率而判断音柱材质密度的方法并不可靠,因为音柱的尺寸也影响了振动的频率,即音高。音柱的尺寸包括长度和粗细。通常情况下,当音柱的初始位置确立之后(稍后会加以说明),音柱如果能够在琴弦松弛的情况下自然站立而不倒,则长度恰合适;如果当琴弦松下来,音柱无法立住,则音柱太短了;如果琴弦松掉后,用音柱钩无法轻松地挪动音柱,而是感觉比较吃力,音柱顶在琴板上很紧,那么音柱就有些过长了。

音柱的直径也影响发音,直径大的音柱,使发音更浑厚,对余音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直径小的音柱,使发音更细腻。当然音柱的直径也往往受到f孔宽度的限制。

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关于音柱的位置。按照传统,正对提琴面板时,音柱大致位于琴体右侧,琴马右侧马脚后方约1.5mm~3mm范围内,以2.5毫米左右为距离的平均值。这时音柱也位于高音弦A弦与E弦之间,以面板中线为中心,和低音梁大体呈对称关系(如图)。

以上就是关于音柱的常规位置,也是建议开始调音之前,音柱可以考虑的初始位置。关于这个位置的校验办法有多种,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二,也可用于调音柱过程中的多角度校验。

首先,我们先明确音柱站立时的状态,是三维的,这就表示其中的情况可以变得比较复杂。我们不妨大致把这个三维的情况划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轨迹,而诸多的位置调整,则在横纵之间发生。横向,即与琴马平行、两个f孔中间豁口连线,并与面板年轮纹相垂直的方向;纵向,即与低音梁平行,与面板年轮纹方向一致,与“横向”相垂直的方向。

为了帮助测量音柱的位置,可以手工做一个简易的小卡片,可以用长条状的薄而有弹性的纸或者塑料片,从一端沿着中线剪开,剪到一多半处即可。这个卡片的好处是,可以将剪开的一半,从右侧f孔伸入,通过触碰音柱的边缘来测量音柱与琴马、f孔的大致位置关系;也可以从左侧f孔伸入,测量低音梁的位置,以便知道音柱在右侧的大概对称位置。

关于判断音柱在“横向”上是否直立:如果琴弦处在松弛状态,可以通过取下尾柱,透过尾孔来观察音柱是否处于直立状态。在不取下尾柱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用一只眼睛,从琴颈方向沿着指板边缘瞄向音柱一侧的F孔上方的小圆孔。这时可以通过小圆孔瞄到音柱的一截,通过想象音柱的延长线来判断音柱在整体大关系上,是否处在垂直的直立状态。而判断音柱在“纵向”上是否直立,可以透过右侧F孔,沿“横向”观察音柱,是否与琴马侧面平行,以及与面板、背板垂直,之后再通过左侧F孔,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反复校验。

接下来就可以在音柱“初始”位置的基础上,进行调音的尝试了。

大的原则,当音柱保持直立状态时,在“纵向”上稍靠近琴马,可以使音色更集中,发音更敏锐,反应更快;稍远离琴马,可以使发音更松弛、宽厚,增强余音的效果。在“横向”上(向里)靠近低音梁移动音柱,可以增强低音G、D弦的共鸣,而削弱高音,特别是E弦的亮度;向外靠近高音方向,可以以削弱低音为代价来增强高音E、A弦的亮度。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音柱位置的改变,同时会引起音柱对琴板支撑力的改变,要时刻留意音柱“松紧度”的变化。比如,在“横向”上,当音柱向低音方向移动,由于靠近琴中心的腔体高度更大,音柱会变得相对松一些;反之,当音柱向高音方向移动,音柱会变得相对紧一些。而在“纵向”上,音柱远离琴马时,即远离琴的中心腔体,音柱会变得相对紧一些;反之,当音柱靠近琴马时,会变得相对松一些。下面将讨论音柱稍倾斜的状态,如若不适当调整音柱的位置,也会削弱音柱的支撑力,使音柱更松。

当音柱“倾斜”而立时,倾斜的角度不宜过大。当然极特殊的情况是有的,如果进行大角度倾斜,可能会出现一时音色独特而出奇的好,但是当遇到房间的声场变换、天气变化等,音色很快就显得不足了。之前我们说到音柱的作用主要是对力和振动的传导,而音柱的位置状态是三维的。那么音柱两端在面板和背板对应的接触点就直接影响四根琴弦的平衡关系。当音柱与琴马之间的距离大致确定之后,音柱与面板接触的一端可以尽量保持不动,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持音柱与琴马的良好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量减少与面板摩擦的次数,从而保护面板。在“横向”上,音柱的底端与背板接触面,向低音方向移动,可以在兼顾高音的同时,增强低音的共鸣;反之,底端向高音方向移动,可以更进一步让音柱顶得更紧,增强高音和整个琴的亮度。在“纵向”上,音柱的底端远离琴马,可以增强振动的宽度和余音,同时让音柱顶得更紧,有利于增大音量;反之,底端向琴马方向移动,可以增强音色的透度、亮度和润泽度,同时保持音色的集中。

为了增强琴音色共鸣的“泛音”,音柱横截面的年轮纹应当与面板的年轮纹呈“十字交叉”的垂直关系,这也是音柱插孔的标记作用。可以通过转动音柱来调节横截面年轮纹的方向,转动的方法最简单的是用音柱夹;当然也可以通过音柱钩的尖端插入插孔来扭转,或者用音柱钩的另一端来尝试旋转音柱底端与背板接触的一端。

调音时的注意事项

调音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切忌过度用力,可以靠轻轻敲打底部的办法,但不可过度用力。如果音柱不容易被挪动,还可以适当放松琴弦,可以先从松掉E弦开始,如果还不够,也可以再松掉A弦。还要时刻考虑到音柱当前位置对琴板的支撑力,不能过紧,也不能太松。每次挪动音柱找到比较理想的音色时,建议从左侧f孔伸入音柱钩,把音柱向右侧(外侧)轻轻地推一推。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音柱可以相对牢靠地站立,即使是在略微倾斜的状态下,也能提供必要的支撑力。

关于音柱横截面的坡度或弧度,要尽量使其与面板和背板吻合,可以通过尾孔或牙医用的小镜子深入f孔观察。总的来说,坡度不宜过大,因为琴的内膛本身弧度就没有外面看起来的那么大,而和音柱接触面如此小的面积上,几乎就是平的一个平面,加上琴弦调好之后的压力,一般来说,音柱与琴板的接触都不是太复杂的问题。

最后要提醒痴迷调音的朋友们,提琴调音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提醒自己适可而止,不宜过度频繁地调音柱。因为很多老琴,特别是面板内部,由于音柱尺寸不合适,因过度频繁调音产生的破坏屡见不鲜。另外,每一次调音之后,也需要几天的演奏才能稳定下来,故此后再做定论。

调音的魅力也在于此,更多时候是一种“感觉”,但也需要理性的操作。

(待 续)

猜你喜欢
调音高音背板
早春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2
畅玩主流AV前级/放大器 体验自动调音系统
调音
琴童(2017年8期)2017-09-04 23:09:24
光伏含氟背板隐忧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5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4:03
层压过程对背板粘接涂层的影响
播放器背板注塑模具设计
中国塑料(2015年8期)2015-10-14 01:10:55
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