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采编中心 执行本刊记者李怡霏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近年来,四川各级关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主题活动,注重老少牵手,通过薪火相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唱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
作为小平同志的家乡,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更加繁重,也更有深意。广安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部门密切配合下,主动作为,创新实践,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主题教育亮点纷呈,“三进校园”常态推进,法治教育全面深化,活动平台规范建立,协同办好假日学校、家长学校、儿童之家,深化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立德树人工作特色突出、扎实有效。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省关工委将适时在广安召开立德树人工作座谈会。会前,本刊记者深入广安,通过经验剖析,带来更多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思考和体会。
“我们在立德树人宣讲、主题教育活动、‘三进校园’活动、法治教育、平台打造等方面创新推进、落地落细,应该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提及广安市关工委立德树人工作,执行主任蒋维君感触很多。
“立德树人”的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执行难度也不小。从关工委这个角度出发,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还需要“心灵手巧”——心思要活络、动手能力强,才能打好关工委这张“首要任务牌”,为党委政府助力,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近年来,广安市关工委将立德树人工作放在首位,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各级关工委五老共同发力,为培育时代新人探索出了一条“德育”新路径。
广安华蓥市关工委的五老宣讲团是当地关工委立德树人工作的执行者,其中又细分为德育报告团、法治宣讲团、关爱工作团、心理健康辅导站、家庭教育辅导站、文艺宣讲队,以“三团两站一队模式”开展关爱工作。
“我们做事,就讲究用心、用力、用情。”彭世伦是华蓥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法治宣讲团团长,2003 年,他组织五老前往当时留守儿童最多的蓝艺学校看望,13 位五老当场就和学校的26 名困境学生签订了“帮扶合同”。从这一天开始,华蓥市五老关爱团的规模不断扩大,接近千名五老加入队伍,累计关爱帮扶青少年近3万人。
十佳五老提名奖获得者彭世伦对青少年进行法治宣传
华蓥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就在当地的看守所,从2009年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每年市关工委都要组织不同学校的学生前来观摩,倾听在押犯人现身说法,感受法治教育。全市五万多学生轮流去过这个地方,每次前往的学生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进去,却在感受到看守所高墙、电网和机枪的严肃气氛后,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如果再亲眼看到墙上挂着的大幅警示标语和案例展示,亲耳听到犯人懊恼的自诉,多半会打个哆嗦,发出感想:“这样谁还敢犯罪?”别说学生,就连来了不止一次的老师们也多半胆战心惊,曾经有一次,一位老师私下找到彭世伦感叹:“别说学生害怕,就连我们看了有时候都快被吓哭了,哪里还敢触碰法律底线。”
“彭爷爷,如果我早点知道你们就好了……我真的后悔了,我那个时候有你们引导,哪里会走歪路。”语气哽咽说着这话的青年是小波(化名),18 岁的年纪正是青春美好的时节,他却在高墙之内反省自己曾经的过错,并为此背负了一辈子都抹不掉的污点。
小波是华蓥法治宣讲团关爱帮扶的对象。他的父母在岳池县做生意,每日早出晚归,对孩子疏于管教。随着年龄增长,小波渐渐学会逃课、打架,结识了不少社会闲散人员,并帮着大家跑腿“带东西”,赚取少量“零花钱”。初中时候,因为他年纪小,接到的跑腿任务多半是帮人送伪造的文件、身份证之类,几年之后,他的“任务”也随之升级。到18 岁这年,他在帮人跑腿送白粉途中被抓获。直到被捕获的时候,小易都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跑腿帮送东西,为什么就“犯罪”了,也是这个时候,他的父母才知道孩子出事了。
小波被抓的时候正好18 岁,被判刑7 年,和彭世伦交流的时候,他哭着说:“彭爷爷,您把我的事情给学校就读的学生都宣传一下,让他们一定引以为戒,不要像我后悔一辈子。”
提起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彭世伦叹了口气:“每次见他,他就说很后悔,因为自己不懂法,犯下了大错。”华蓥市一共有100 多名监外执行犯人,彭世伦他们联合司法局、律师、干警等相关单位人员,编写不同的主题,分批进行法治宣讲。“让大家懂法知法,避免更多的悲剧。”
“爷奶不懂法,也不懂教育,就算心思是好的,也可能走偏路。”武胜县鸣钟镇关工委执行主任龙瑞斌认为,孩子懂法,家长也要“知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武胜县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县关工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学校开办了66 所“假日学校”,以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在假期内提高假日生活质量,增强假日生活的获得感、快乐感和安全感。鸣钟镇开办了两所假日学校,主题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虽才历时一年半,效果却很好。
龙瑞斌在全镇开展调研工作时,发现农村许多家庭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和爷奶生活。因为没有教育观念,爷奶对孩子的管教比较粗暴直接,比如“你不好好学习,那就不给你饭吃”“你再去上网,那就别回家了”……“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促使他们走上歪路。”龙瑞斌说,因为父母在外务工,认为家中有老人照顾孩子,他们只要按时打钱回家就能让家庭安定。“但是父母不管不顾,也是孩子的成长难题。”
因此,在“假日学校”中,老师除了正常教学,还要给孩子们灌输正能量价值观,引导大家积极向上,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难题。
“我校是邓小平童年的母校,以这位最伟大的校友为榜样,号召学生像他一样读书、做人做事,根据各自的情况,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广安希贤学校校长伍泽民也是校关工委主任,在他看来,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立德树人”目的是奠定孩子像小平那样具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社会栋梁,夯实成长的基础。
广安希贤学校学生开展红色主题活动
希贤学校常规开展“七个一”主题红色教育活动,即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唱一首小平爷爷歌曲、学习红色教育校本教材、讲一个小平爷爷故事、每周小红军礼仪迎宾、做一次校史馆小小解说员、接受一次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们一定要沿着小平爷爷足迹,传承红军精神。”学校八年级女生郑婷月是“美德少年”,最喜欢“七个一”活动中的每周一升旗仪式,她作为学生代表上台演讲过几次,每次内容不同,却都能给她很大触动。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锻炼方式。”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代冰杰认为,学校的“立德树人”重点是“育人”,以升旗仪式来说,仪式感能将大家带入那个氛围,熟读邓小平故事,又增加了大家对伟人的认识,通过正确引导,能帮助大家认识自我,按照伟人足迹走下去。
希贤学校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一半,学校每年选择一个固定时间,在广播站给留守儿童一起过生日,让大家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温暖。平时也会鼓励孩子通过写信、打电话,给家长汇报最近的情况,帮助孩子安心学习,让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立德树人”是大命题,学校是主阵地,重点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在“育人”过程中不偏不倚,结合自身特色,探索一条正确的引导之路,让孩子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快乐、学习到知识,成为新时代好少年。
“我们自己要有文化自信,相信我们是正向的引导,希望学生成长后像小平一样影响更多的人。”伍泽民认为,学校要唱响主旋律,促使学生正向发展。通过近年来“七个一”活动的引导,他从学生身上看到了许多让人欣慰的变化,“孩子们对小平整个人生经历都很熟悉,增强了认识,在心理和思想上更贴近,相对其他学校,学生对小平的情感更深,他们会付诸实际行动,主动参与学校校史讲解和社区服务,提前养成有责任、勇担当的意识。”
“兴学东方韵,养正少年俊”是广安东方小学的办学思路,因为“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不足,好习惯难以培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将‘养正’特色教育作为落实路径。”校长杜先慧提出。
跟其他大多数城乡结合部学校一样,东方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民工随迁子女,许多孩子处于“有爱无教”的家庭环境中,或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学生在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形成了较大差异,把学生培养成浩然正气、有利于社会的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
广安东方小学“挥翰墨”,养正儒雅少年
东方小学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谈及“劳”这一项育人模式时,杜先慧提出自己的疑惑:“有些孩子不听话或者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就会说,今天罚你去扫地之类的话,劳动应该是很好的事情,怎么就变成‘惩罚’了呢?”这种育人模式的“变味”让她感到不妥,“立德树人”的路径偏离了正轨。因此,她多次强调老师要通过课题引领,突出美好生活由劳动创造,在学校的每一个课程融入劳动教育。
东方小学教学楼房顶上开辟了种植园,每个班都能分到一块地进行种植,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浇水、施肥、除草,经过漫长时间的培养,最终收获了丰盛果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还收获了友情,学会了团结合作,领悟到责任的重要。他们的劳动技能得到了培养,美好品质得到体现。
东方小学的“养正”教育强调“正其志(立志励志)、正其学(国学馨香)、正其行(感恩报恩)”。刚开始,学生存在行为习惯不好的问题,比如校内提倡不疯跑、大步右行,但有些孩子始终记不住,老师只能不断强调,并全校通报批评,收效甚微。后来,学校设立每周一星,例如学习之星、礼仪之星等等,并通过校内广播表扬实际,以榜样力量来带动,还能给班级加分,“这样做了之后收效很好,孩子们开始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并向那些优秀榜样学习,力争也要为班级争得荣誉。”杜先慧笑着表示,以鼓励替代批评,换一种教育方式,孩子们更能接受。
“学校留守儿童多,跟爷奶有代沟,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学习上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没有因为父母在外而变得自闭。”杜先慧强调,“立德树人”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重视,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隐患更大,学校更要从这方面发力。
家庭教育也是彭世伦非常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说小波的改变让他欣慰,那小许(化名)的故事,就让他记忆犹新,彻夜难眠。
小许出身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老来得子,非常溺爱,在家境一般的情况下,还坚持对儿子有求必应,也养成了孩子从小“我要啥你就得给买啥”的性格,将自己的父母当成“提款机”,只管伸手要钱。小小年纪开始抽烟、喝酒、打架,父母劝不了也不敢劝。直到初二那年,小许再一次伸手向父母要钱,问起原因,张口就说:“我耍了一个女朋友,多给我拿些钱。”父母无奈,只能解释家中没有余钱,等到把家中余粮卖了才有钱。没想到小许口中骂骂咧咧,直接拿刀胁迫父母给钱,透出的意思是“今天如果不给钱,那大家就别想好过”。
又急又气的老父亲看着自己不成器的儿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动了火,拿起旁边的扁担敲晕了儿子,对孩子的母亲说,今天我是没有办法了,如果他醒了,我们估计也没好下场。于是,给儿子套上大棉袄,用背篓装上倒进了家附近的堰塘里,直到第二天,小许的身体泡发之后浮出了水面,被居民发现报警。
万隆镇黄桩村假日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这些案件经过,是彭世伦前往看守所了解情况时,小许父亲亲口所说,看着眼前这个年过六十的老人灰心丧气的脸,彭世伦很难过,逝者已矣,小许的问题已经无法追溯,只留下年迈的父亲背上沉重的罪名和心理负担,以及家中悲伤过度的母亲。直到如今提起这件事,他还是感到遗憾:“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了这个悲剧,整个家都被毁了。”因此,在以后的宣讲中,彭世伦也多次强调家庭教育需要规避的错误点,“溺爱和粗暴打骂都不对,教育要讲究方法。”
“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多半都有自闭或者内向的性格问题。”龙瑞斌调研留守儿童情况时,也发现了不少家庭的问题,因此,在当地的“假日学校”课程中,也设置有家长课程。在开办一年半以来,家长从最开始的拒绝、迟疑转变成现在的主动加入,直到今年,每到周末的“假日学校”开学,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来上课,既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又通过亲子互动增进亲情。
鸣钟镇农村女孩苗苗(化名)自小父母过世,她跟着亲戚长大,性格孤僻,不敢接触外人,龙瑞斌跟着村支部书记前往孩子家中了解情况时,几次都没看清楚她的样子,因为她见到人就躲起来了,更别说和人交流、玩耍,就连幼儿园也只是上过几天,成长到八九岁了还没到小学就读。
龙瑞斌将孩子安排到“假日学校”,专门安排到前排就坐,让老师带着她一起玩耍,上课时抽她起来回答问题,又帮着联系学校,请老师和同学多加照顾。如今才过了一年多的时候,苗苗已经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姑娘,见人就开口笑,学会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主动担当了“假日学校”相关活动的报幕工作,在学校团结同学,成绩也越来越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曾经一些小孩眼中的“孤儿、怪小孩”,现在已经变成了大家的“小太阳”。
细数起来,广安市关工委的“立德树人”工作亮点多,不论是五老宣讲还是主题教育活动或者平台打造,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尽可能扫除了孩子们健康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常态化”开展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通过时间的沉淀,能看到孩子们实打实的变化,才是“育人”的最终目的。
在解题“立德树人”过程中,广安市各基层关工委,都以自己的方式作答,答案不一样,关爱帮扶青少年的情怀却是一样的。
时隔多年,小波已经服刑完毕,在彭世伦的鼓励之下勇敢走近社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挑起重担,迎接未来的生活;郑婷月即将迎来中考,希贤学校的教育理念将伴随着她进入下一个学校,为未来的发展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苗苗在“假日学校”里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也许会掌握更多的技能,度过她该有的快乐童年。广安市更多留守儿童在“亲情电话”“生日祝福”“情暖中秋”等活动中感受到温暖,更多青少年在红色主题教育中领悟革命先烈精神的可敬,在“三进校园”中提高身体素质和书写水平……“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在各类关爱活动中,广安市青少年必将感受到更多成长的快乐。
沿口镇金鸡岭社区假日学校六一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
近年来,广安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开展了“两史三爱”“喜迎十九大·与信仰对话”“红旗飘飘·引我成长”“红色广安·我来代言”等特色教育活动,各级宣讲团每年宣讲达300余场,每年受教育师生达40余万人次。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三进校园”(“书法进校园”“快乐健康跑进校园”“足球进校园”)活动,覆盖了全市519所中小学校。活动开展三年多以来,成功创建“三进校园”示范校240 所。武胜县关工委出资100 多万元,武胜县各关工委成员单位出资900 余万元,建起了法治公园、法治大院、法治农家、法治警示基地,开展了“刑事责任年龄”宣誓活动。在全市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学校创建了66 所“假日学校”。在创建优质“家长学校”方面,在全市开展优质“家长学校”的创建活动,全年拟建成31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