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我国地方鸡种保护与开发的新征程

2020-09-18 03:40邹剑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中国畜牧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保种家禽种质

文│邹剑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2020年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次明确了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定位,提出了保护优先、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高效利用的原则,明确了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市县政府的属地责任和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见》还确立了通过开展系统收集保护,实现应保尽保;通过搭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建立鉴定评价体系,强化鉴定评价;通过创新保护机制、确定保护单位、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建设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健全保护体系;通过实施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行动、建立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交易平台等,推进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四大核心任务。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强化了种业的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地位。此次出台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专门聚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文件,开启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我国地方鸡种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复杂。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家鸡漫长的驯养历史过程中,选育出了诸多地方特色鸡种,构成了十分宝贵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其他任何国家所不及的。这些地方鸡种普遍具有肉蛋质优良、耐粗饲、抗性强、适应性好等诸多优点,其价值在近年产业发展中不断显现,地方鸡种的品种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优势。

一 地方鸡种的资源保护和开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关于“三农”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至2022年的目标任务,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鸡种保护和开发,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1.具有良好的地方鸡种保护和开发工作基础。我国现有地方鸡品种114个,经济类型多样,有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包括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乌骨鸡)和玩赏型等。这些地方鸡品种既是宝贵的遗传资源,也是价值极高的经济资源,为新品种培育开发提供了基本素材。

我国高度重视家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成立了相关专门管理机构,使得资源保护与利用有了更为有效的保障。通过实行分类管理,分级保护的原则,建立了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各有侧重的家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目前,28个地方鸡品种列入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已建成国家级地方鸡种活体基因库2个、DNA库1个和各级保种场84个(其中国家级保种场25个),保存了大量优异品种,抢救了一批濒危和濒临灭绝品种。大部分地方鸡品种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管理平台系统已建成运行,初步形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专家与保种单位对接指导机制,进一步提升了保种管理工作效率。

开展了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的研究工作,研究并制定了“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方法”等多种适合于不同条件资源场的保种方法,全面提升了保种技术水平。系统开展了地方鸡品种资源种质特性研究和遗传进化分析,确立了一批重点开发利用的品种资源,鉴定了一批重要经济性状关联基因(位点)。在政府和企业多方推动下,利用地方鸡品种资源优异性状进行创新利用,目前通过国家审定的鸡新品种(配套系)共计82个,其中蛋鸡19个、肉鸡63个。利用矮小基因培育出的农大系列蛋鸡配套系,具有节粮、产蛋多、抗逆性强等特点,在高产蛋鸡市场占有率较高;利用地方绿壳蛋鸡品种培育的“苏禽”“新扬”绿壳蛋鸡配套系,以固始鸡、江汉鸡、仙居鸡等为基础素材培育的豫粉、欣华和粤禽皇蛋鸡配套系,蛋品质优异,符合优质蛋市场需求,促进了我国地方特色蛋鸡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文昌鸡、清远麻鸡、广西三黄鸡、惠阳胡须鸡等为主要育种素材,通过本品种选育或杂交配套培育的黄羽肉鸡,在保持优良肉品质的基础上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明显改善,黄羽肉鸡已占据我国肉鸡产业的半壁江山,年出栏量约50亿只,有效保障了禽产品的供给安全。同时,这些成功开发明显促进了地方鸡种的有效保护。

2.抓住机遇,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地方鸡种及其改良品种,不仅保障了禽产品供给,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还在我国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引进鸡种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不同,我国地方鸡种更加适合开展生态养殖,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地、丘陵、树林、茶园、果园等地理优势,采用放养方式饲养,按照适度规模、生态协调的原则,利用现代养鸡生产的理念与技术,生产绿色、安全、天然、健康的鸡蛋及鸡肉产品。与此同时,通过地方鸡种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可以有效解决乡村闲余劳动力,吸引劳动力留乡,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增收和就业,实施产业精准扶贫。

由于我国地方鸡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其开发利用的形式多种多样,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消费特点。随着地方鸡种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给了畜牧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一个重大机遇,也给了畜牧业转型升级一个重要抓手。

二 地方鸡种的资源保护和开发是产业安全的前提和保障

种质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国之命脉,直接关系到国家种业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品种是促进家禽产业发展的首要贡献因素,我国鸡肉、鸡蛋产量逐年提高,稳居世界前列,得益于品种的不断改良创新。然而,纵观当前我国所处种业状况,主导产业发展的当家品种大半来自国外引进,蛋鸡上国外品种、国内品种基本各占一半;占据我国肉鸡生产半壁江山的白羽肉鸡基本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种源受制于三大国际家禽育种公司,不仅对我国民族种业造成冲击,更会影响我国家禽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种源时效、质量等无法得到控制,而随着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因素长期封关等影响,白羽肉鸡的种源安全更是受到极大挑战。再则长期大量的引种不仅威胁我国蛋鸡、肉鸡种业安全,也给家禽生物安全带来了挑战,很多疾病与进口品种如影相随,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尽管部分地方鸡种资源性能不突出,不符合当前市场需求,但其潜在特殊基因蕴藏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往往是巨大的,一旦被发掘便会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生存资源。如藏鸡、边鸡、静原鸡等适应性强,耐高寒、干旱,是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家禽产业的宝贵品种资源,是外来引入品种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必须应保尽保,未雨绸缪,为未来产业发展储备充足资源。

同时,还应做好地方品种资源的输出管控。狼山鸡体型大,蛋肉品质优良,被载入国外多国家禽品种志,参与著名鸡种奥品顿、澳洲黑等的培育;北京鸭生长速度快、脂肪沉积能力强的优良特性成就了樱桃谷鸭的全球市场垄断,国内肉鸭市场受到冲击,付出昂贵的引种代价,这些经验教训不能在未来鸡种资源开发上重演。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验清楚地告诉我们,无论从产业稳定发展,还是从国家长远战略考虑,种业的饭碗都要端在自己手里。自主创新是惟一出路,保护好地方鸡种是种质持续创新的基石。

地方鸡种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我国农业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可谓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生物安全是国家资源安全的一个构成部分,其中首要关注的就是生态安全,含义就是敬畏自然、敬畏生物,使各种生物处于一种自然的安全状态,保持生物物种的延续性和多样性。

三 推动地方鸡种的资源保护和开发,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依据《意见》的指导思想,未来在地方鸡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升。

1.持续开展地方鸡遗传资源的调查。制定地方鸡种质资源的长期调研制度,开展地方鸡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加快查清地方鸡种质资源家底,及时掌握品种资源状态,鉴定新发现遗传资源,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的收集力度,确保资源不丧失。

2.科学制定分级保护制度,提升保护能力。保种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但不能仅限于当前的利用。可以说,地方鸡种的遗传资源基因库就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矿,它的价值不仅仅是人们目前所了解的,更大的利用潜能是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或正在发现的价值。只有把地方鸡种的资源保护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去考虑,才能真正保护和利用好我国众多的地方鸡种。

首先,需要建立地方品种分级保护制度,科学确定地方鸡遗传资源分级保护和优先序列,适时调整重点保护品种名录。对重点保护名录中未建保种场的品种资源全面落实保种主体,确保得到有效保护。根据“重点、濒危、特定性状”的保护原则和急需保护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由国家投入、地方匹配等多种渠道的集资方式,建成国家级基因库和保种场,实施活体原位保护与异地集中保存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建议以资源群体数量和当前市场效益为划分依据,制定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分级标准,执行分级保护:一级为品种数量濒危、目前没有市场效益的地方品种;二级为品种数量稀少、市场效益较小的地方品种;三级为品种数量较多、市场销量大的地方品种。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根据地方品种动态监测结果,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进行动态调整,调整部分品种的保护级别。保护方式方面,一级保护品种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支持国家基因库和区域基因库优先开展遗传物质收集和研究,以中央财政为主,形成稳定的财政支持体系;二级保护品种,采取基因库保存与原产地活体保护相结合,鼓励企业参与保种,以省级财政为主进行补贴;三级保护品种,鼓励企业加快开发利用。要充分发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专家技术对接制度,利用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指导保种工作,对濒危的、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以及有特色的地方鸡种加大保护力度。

其次,在现有活体保种场(基因库)和保护区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家禽遗传资源生物样本库,启动多元化保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血液、精液、原始生殖细胞等遗传物质保存方法,逐步完善家禽遗传资源多元化保护机制将是新的发展趋势。

第三,要建立家禽遗传资源监测预警体系。以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保种效果评估、开发利用状况等内容为支撑,建设全国统一的家禽遗传资源大数据库和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对全国家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进行实时跟踪、有效监测,及时有效预警资源濒危风险,提高资源保护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3.创新家禽遗传资源保护方法与技术。品种保护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其实质就是保持这些品种独特的体型外貌性状、生产性状、品种特性及适应性能不丢失。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应用基因组学技术创新保种理论,从分子水平监测保种群遗传多样性在世代传递过程中的变化,评估保种效果,优化保护技术方法,能更好地保护地方家禽遗传资源,提高保种技术水平,为我国家禽遗传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地方家禽品种特异基因挖掘与品种创制。对地方鸡遗传资源种质特性的深度挖掘是促进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础。与外国品种相比,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特色明显,如肉品质好、性早熟、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但这些只是中国地方鸡品种的共性,具体到某一品种的个性,其独特的种质特性是什么,是否还有新的优良性状未被发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建议应用基因组学等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我国地方鸡种资源肉质、适应能力等优良特性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深度挖掘品种优良种质特性基因。

在地方鸡遗传资源优势特色性状基因鉴定基础上,针对市场对优质鸡的要求,开展特色性状多分子标记优化组合和多基因聚合研究,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开展地方鸡遗传资源的特色性能纯化、选育,提高生产性能水平和遗传稳定性,强化地方品种的专门化选育,培育优质特色新品种(配套系),形成禽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对充分挖掘地方鸡遗传资源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意见》的出台实施将开启我国地方鸡种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征程,作为畜牧科技工作者,我们理应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承担起地方鸡种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职责,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建设现代家禽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禽产品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保种家禽种质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性状及种子质量研究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