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振杰 付艳芳 王健诚(河北省畜牧总站)
新形势下畜牧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给畜牧业技术推广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快速便捷、经济、高效地把最新的技术成果、产品送到生产一线?笔者结合河北省部分实践经验,提出了云端精准注射式推广模式。在此与大家分享探讨。
省级公益性技术推广机构利用便捷的网络,建立上下贯通的畜牧业生产“双网融合云端精准注射式技术推广模式”。该模式由“一个中心、两张网和三个办法”组成。一个中心,即畜牧技术信息加工中心。
1.两张网。两张网指信息搜集网和精准服务网。
(1)信息搜集网。由省市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利用区位优势,随时随地、广泛搜集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专业政策出台情况(各类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也可以推荐),虚拟构成技术、产品、模式等技术供应端信息搜集网,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省级信息加工中心。省级信息加工中心按照《信息评价管理办法》,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评价,并以固定格式转发到精准注射服务网。
(2)精准注射服务网。市级或县级管理员按照县级养殖群体建立的需求端群体类别,通过该网可以将信息有针对性的精准注射到畜牧业生产者手中。需求端一定要利用省、市、县、乡四级推广机构,分地域、分畜种进行组网(群),同时作为基层技术需求的反馈渠道,充分利用现有数字通讯模式,做到上下贯通,形成信息供需直接见面,彻底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终形成云端精准注射式技术推广模式。这也契合了当前疫情防控不开会、少开会的要求。该网的客户端仅限于养殖场户,并且杜绝企业商业推销者参加。
2.三个办法。即信息搜集网和精准注射服务网的管理办法,信息筛查、加工、评级评价管理办法和市县级推广机构实绩评价积分管理办法。
(1)双网管理办法。涉及双网的组网模式及要求、信息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以及各级网络中参加人员等。信息搜集网主要是省级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设备以及会讯、政策、形势分析等信息进行搜集,也可以是市级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等部门推荐的信息。搜集到的信息汇总到省级信息加工中心进行筛选、加工、评价。
(2)信息评价管理办法。省级信息加工中心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评价。信息发布时杜绝商业广告,体现省级官网的地位,并控制管理信息发布,明确谁发布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各市提供的信息和发布信息情况进行统计和积分,以此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3)市县积分管理办法。对市级信息推荐范畴进行规定,对县级需求端的建立情况、对需求端公布信息情况进行范围划定,并以此为依据对市县级技术推广情况进行记录并积分,作为市县技术推广机构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
3.运行模式。云端精准注射式技术推广模式的运行是通过“一个中心、两张网络、三次传输、四级联动”来实现。一个中心即畜牧技术信息加工中心;两张网络即信息搜集网和精准注射服务网;三次传送指畜牧技术信息经过三次转发完成发布;四级联动指省、市、县、养殖场户四级通过微信群配合协作。
(1)省级畜牧技术信息搜集范围。省级畜牧推广部门联合省级农业农村科技主管部门、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畜牧科研院所、专业高校等人员进行信息搜集。搜集到的信息最终转送到省级畜牧推广工作人员。信息搜集的范围:省级及以上部门畜牧业管理政策、发展意见、扶持政策、工作计划及要点等;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实用技术、模式等;畜牧产业形势分析、应急灾害预警等;畜牧业展讯、会讯、网络课程信息等;畜牧相关企业实践经验、管理模式、优质的产品和设备信息等。
(2)信息加工中心。信息加工中心由省级畜牧推广机构主要专业技术干部组成,日常工作以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推广科成员负责,明确技术推广科成员为省级管理员。收集的信息集中到信息加工中心,进行筛选、整理、评价后,经省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发到各设区市云端精准注射式技术推广交流群。这是第一次传送。
(3)设区市级技术推广交流群。该群由省级畜牧推广部门建立,主要成员:省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各设区市畜牧推广部门4人(站长、主管站长、科长、管理员)构成。各设区市管理员负责将信息转发到“县级云端精准注射式技术推广交流群”。这是第二次传送。
(4)县级云端精准注射式技术推广交流群。该群由市级畜牧推广部门建立,主要成员由各设区市畜牧推广部门人员、各县(区)畜牧推广部门负责人和管理员构成。县级管理员负责将市级发布的信息转发到按照畜种划分的“需求端生产群”。这是第三次传送。
(5)需求端生产群。该群是根据各县(区)的养殖情况建立的,按照生猪产业、家禽产业、牛产业、羊产业、蜂产业、毛皮动物、小畜种建立的微信群,由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负责管理。为保障需求生产群的纯洁性、封闭性,利用编程技术让需求群使用统一的二维码。生产者扫描二维码后,根据提示选择养殖位置、品种、数量、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后,自动转到所属地畜种生产群。
(6)硬件设备的要求。省级只需要使用电脑、手机等硬件设备,运用数字化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评价和发布。市、县以及广大的畜牧生产者只需要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到发布的技术信息。经过省级、市级、县级、养殖场户四级微信群线上联动,完成畜牧技术信息的三次传输,实现畜牧生产技术从云端到养殖场户的精准注射式推广。
(7)生产端信息的反馈流程。需求生产群的各位养殖者的技术、产品需求,都可以在群内发布。县级、市级管理员定期汇总后逐级上报至省级管理员。省级管理员在信息中心会根据需求进行配对,并及时、快速地进行反馈。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应及时到省级畜牧技术专家微信群请专家给予解决。如遇特殊情况,省级特殊处理。
层级反馈。养殖者的需求信息在“需求端生产群”发布后,由县级管理员汇总会报市级管理员,市级管理员汇总报省级管理员。
直接反馈。养殖者的需求信息在“需求端生产群”发布后,由后台设置,自动汇总后报信息中心。
1.契合性。
(1)职能契合。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就是免费为养殖产业服务,本文讨论的技术推广模式与法律规定完全一致。因此,各级推广机构有义务维护完善好该模式,并以此为抓手做好本职工作。
(2)环境契合。契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尽量不开会、少开会,运用数字网络开展工作的要求。
(3)需求契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畜牧业也迫切需要提档升级,该模式功能的发挥能很好地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较好地协同助推作用。
(4)现状契合。各级畜牧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异常短缺,也没有能力组织现场推广活动,该模式可以在少量资金的支持下进行运转。
(5)习惯契合。现在的人们使用手机非常频繁,通过手机微信群推送信息,契合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2.广泛性。
(1)信息来源的广泛性。省市级技术干部、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都可以收集推荐信息、技术、产品和设备。
(2)内容的广泛性。所推送的信息可以是涉及畜牧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政策、科技成果、管理模式、实践经验、形势分析、灾害预警、会讯、展讯、优质的产品和设备等。在形式方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表格、图片、视频,声情并茂,通俗易懂。
(3)信息发布范围的广泛性。信息、技术的发布可覆盖省内全部养殖场户。
3.特定性。
(1)信息内容的特定性。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维护该模式运行只发布畜牧技术相关信息,居中服务但是不取利,坚持谁最初发布谁负责的原则。该运行模式的公益性和特定性也保证了其权威性,容易获得养殖者的认可。
(2)信息格式的特定性。所有信息必须以特定的格式发布,每个信息题目必须标明信息的编号、类别、星级和推广对象,提供技术的研发者或者产品生产者的详细联系方式,使得受众便于甄别选择和联系采用。
4.时效性。
(1)信息更新的时效性。模式所推荐的技术等内容始终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管理模式、经验和政策解读等。
(2)技术推广的时效性。该模式推送内容在最短的时限内就到达了养殖者手中,传递的速度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5.封闭性。模式系统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中的省、市两级仅限于推广机构内部人员,县级群仅限于县级技术推广机构管理员和养殖场户,不接受任何企业推销人员入群,保证了系统成员的“纯洁性”。
该模式是零时差、零费用、零距离、云对点紧跟畜牧业生产需求,实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中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增加广大养殖者的负担,运用数字网络及时便捷的优势,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让畜牧业生产者不用跑腿,便可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新政策。
1.利用模式解决“断层”短板。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几次体制改革,各县乡出现了基层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导致基层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困难。虽然,近几年有所恢复,但由于财政、编制的原因,短时间内很难有根本性改变。
2.利用模式补上“经费”短板。省、市、县、乡各级基本上都没有农机推广经费,只有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费用。近几年,财政部门对县、乡的财政投入也主要是基础建设,或者是以补贴的形式直接发给畜牧业生产者。因此,利用数字网络化技术,节本增效,使技术推广工作扎实落地。
3.利用数字网络实现“时效性”。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发布的预警信息、政策信息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传统的分级制发通知的形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数字网络和健全的机制,才能实现信息发布的快捷。
4.利用模式实现“全覆盖”。随着网络的普及,使更多的人通过手机来了解技术和信息,该模式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制度的约束下,使广大一线生产者随时随地了解当前的新政策、新技术、新产品,实现推广工作全覆盖。
5.利用模式实现“精准性”。手机网络的便捷化,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该模式实现技术推广信息的精准投放。如生猪养殖人员只收到生猪方面的相关技术信息,其他畜种的信息自动过滤,解决了信息爆炸带来的困扰。
6.实现了对养殖从业人员的智力嫁接。对于广大中小养殖场户来说,其知识和技术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层面。省级信息加工中心人员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从海量技术产品信息里面“去伪存真、沙里淘金”,筛选出来贴近实际、实用性好、便于实施的信息和性能优越的产品推送给养殖场户,实际上就起到了将省级信息加工中心人员的知识和技术“嫁接”到了养殖从业人员的头脑中,从而实现了从业者知识和技术的飞跃。
7.为畜牧推广体系管理提供了抓手。该模式能有效地把省、市、县的技术推广机构联系起来,并且利用积分的管理办法把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量化,也使上级对下级技术推广工作的考评有了依据。
该推广模式能够即时把最先进的养殖技术、新政策、新产品等直接传递到生产一线,让养殖场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技术选择,同时也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成果转化率,缩短了研究成果到“田间地头”的距离和时间,使科学研究与畜牧业生产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其必将受到养殖场户的欢迎,也必将给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带来一场工作模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