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2020-09-18 14:30刘彭华徐静张丽红孟凯龙李静王丽红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号强度磁共振恶性

刘彭华 徐静 张丽红 孟凯龙 李静 王丽红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CT、MR室,河北 邯郸 056002)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肿瘤,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升高,年轻化趋势显著,早期确诊、合理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因此,良、恶性肿瘤术前鉴别对女性健康意义深远。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imaging,DCE-MRI)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可提供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DCE-MRI和早期强化率(Early enhancmeat ratio,EER)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良性肿瘤组共7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5岁~62岁,平均(34±9.1)岁,术前经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 分级为3级 52例,BI-RADS 4级23例,术后病理结果乳腺纤维腺瘤7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腺病瘤1例。恶性肿瘤组共84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7岁~74岁,平均(44±11.7)岁,术前诊断BI-RADS 3级2例,BI-RADS 4级68例,BI-RADS 5级14例,术后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80例,导管内原位癌4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仪器选用GE 1.5T MR 355 BRIVO MR扫描仪,8通道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检查过程患者俯卧位,双乳自然下垂状态且位于线圈洞孔内。包括平扫、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首先进行横断面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序列,间隔:1mm,层厚:5mm。动态增强扫描序列Vibrant序列,TE 2.7ms,TR 5.8ms,TI13.0ms。层厚2mm,层间距0。在第1次蒙片扫描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手臂以2ml/s速率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用量0.1mmol/kg,同时增强扫描6个时相,每期82s,包括蒙片采集时间:584s。

1.2.2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扫描结束后均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通过ADW4.6后处理工作站。每例病变进行后处理:①绘制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TIC),参照Kuhl等[1]的分型标准,将病灶的TIC分为3型:I性为持续强化型;Ⅱ型为平台型,即增强早期快速明显强化,增强中后期信号强度维持在平台水平;Ⅲ型为廓清型,即增强早期快速明显强化,增强中后期信号强度降低。②根据TIC计算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率ΔSI=(SIC-SI)/SI×100%,SIC为病灶增强后的信号强度,SI为病灶增强前的信号强度[2],由于对比剂注射到乳腺动脉血管需要20s,填充到病变需要30s,故早期信号强化率ΔSI取动态注射对比剂后2min内第二、三期图像的信号强度增强率最高值。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二、三期的早期强化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间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DCE-MRI形态及时间信号曲线的评价

84例恶性肿瘤形态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79例,见图1,在病灶的T1WI动态增强曲线上,Ⅱ型曲线36例,Ⅲ型曲线48例。

76例良性肿瘤形态类圆形68例,见图2,不规则形8例,在病灶的T1WI动态增强曲线上,I型曲线68例,Ⅱ型曲线8例。

2.2 早期强化率

恶性组与良性组第2、3期最早强化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恶性组早期强化率178.41±44.86,良性组早期强化率136.82±81.75,两组数据经过独立t检验后得出t值=2.581,对应的双尾P值=0.013 <0.05,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早期诊断能够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帮助。磁共振成像因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层面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磁共振不仅能提供病变形态和信号表现,而且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做出客观判断,有助于定性诊断。

图1 浸润性导管癌的动态磁共振增强图像

图2 乳腺纤维腺瘤的动态磁共振增强图像

3.1 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形态学判读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是乳腺磁共振检查中最重要的序列之一,可以显示乳腺肿瘤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3-4]。本研究显示,76例良性肿瘤中68例表现为类圆形,边缘光滑。84例恶性肿瘤中79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分叶、毛刺,蟹足样改变,与马村文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乳腺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在各方向生长不一致,因而病灶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癌组织可沿着导管途径延伸,向乳头方向生长[6]。

3.2 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

恶性肿瘤代谢旺盛,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且血管基底膜不完整,毛细血管通透性高;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该因子促进肿瘤毛细血管的生成和分化,使肿瘤血管数目增加,局部对比剂流入量增加[7-8]。同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发育不良,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肿瘤部位对比剂渗出增加,增强曲线多表现廓清型或平台型[9]。本研究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曲线多为Ⅲ型,与文献报道一致。对比剂在恶性肿瘤微血管内流速快。

3.3 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对良、恶性肿瘤的判断依据

早期强化率是指注射对比剂后2min内的信号变化幅度,分为缓慢、中等和快速。为准确表达早期强化率,需要设定合适的时间分辨率,程流泉等[10]研究结果显示,使用120s的时间分辨率时,早期强化幅度的界值为:<90%为缓慢,90%~120%为中等,>120%为快速。本研究显示,良性肿瘤病变内微血管密度低,内皮细胞相对完整,增强扫描常表现为轻度并持续渐进强化,早期强化率较低,<120%。恶性肿瘤病变内微血管密度高,基底膜不完整,增强扫描强化程度迅速达到高峰,早期强化率较高,>1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本研究显示,乳腺动态对比增强扫描能够提供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强化方式等信息,对肿块良、恶性做出判断。动态增强曲线和早期强化率是从血流动力角度对良恶性肿块做出鉴别。本研究以第二期(82s)或第三期(164s)的最高值作为早期强化率,显示其强化率值在良、恶性肿瘤中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结合可以提高乳腺肿瘤的确诊率。

综上所述,乳腺动态磁共振增强成像是血流动力学的体现,能够反映对比剂在肿瘤病变内的动态分布过程,间接反映肿瘤增殖状态,是一种简单、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客观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信号强度磁共振恶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基于改进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四面体模型井下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