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楚文
摘 要:本文研究产学研协同育人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实践道路,探索校企融合的模式、方案,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优势与企业的需求驱动力量。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对接本地区域特点,以校企共同打造的“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育人平台为核心,研究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育人;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2-0161-02
一、研究背景
产学研协同育人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在人才培育过程中的各自优势力量,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历教育、以锻炼劳动技能和积累工作经验为核心的生产实践、以推动技术革新为要务的科研创新三者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已在很多发达国家得以践行和推广,比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学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等。从时间维度上来看,美国学者于20世纪初开创的合作教育应是最早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而从影响力和可借鉴性来看,德国的“双元制”则更让人所熟知。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生产单位作为基本主体之一,其在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在推行产学研共育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关系不够紧切,专业定位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匹配,学校缺乏灵活的开放办学运行机制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很多情况下只作为学生的实习单位,企业仅在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起作用,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其他环节参与度不足,合作层次有待提高。
二、产学研协同培养软件技术人才的研究思路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校企携手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共同培养体现高职特征的软件技术人才。以满足行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内容、以“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依托,校企协同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改革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体系,制定相关教学计划,撰写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料,设计相关的实践及课程,并廣泛组织学生参与各级技能比赛。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到实践、校企合作项目中来,并且受益于实践项目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实践体系的积极作用,如同一个带反馈的闭环系统,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出受企业青睐的高素质学生,同时能反馈指引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升级优化。积极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在引进企业的技术力量、实践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的学术基础和科研力量,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他们职业道路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教师、企业共同进步,实现校企共赢。
三、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育人平台
1.校企共创品牌订单班——真维斯软件实验班
“订单班”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深入调研软件技术专业岗位人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本校软件技术专业与真维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深入探讨、携手合作,创建了“真维斯软件实验班”。
该实验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培养IT创新软件人才”为目标,着力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为解决“实验班”的延续性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采取“迭代式”人才培养方式,即上一届实验班学生在校期间充当助教指导下一届学生,以老带新,迭代推进。
2.校企共建校内I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IT创新创业研发中心
校企共建校内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能有效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校企之间的交流,为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打下基础。我校与真维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共同打造校内I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IT创新创业研发中心,该中心主要承担项目开发与测试、实践教学与科研等任务。通过研发中心把企业和项目引进学校,并融入到实践教学与科研当中,真正做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二)产学促研,学工并举,发掘育人模式新思路
1.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力量,共同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
依托校企共建的IT创新创业研发中心的平台作用,将学校师资力量、良好学术氛围与企业的工作模式相结合,集合校企专家团队的力量,根据行企业对软件人才知识体系的要求,按照由浅到深、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将企业真实的软件项目进行拆解、重构,形成适合实践教学的实训项目。
以IT中心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实训实践活动。除面向全体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外,每年管理团队依据科学合理的选拔方案,从二年级学生中挑选50人左右组成实验班级。该特色班级按照当前IT行业的发展热点,开设具有前瞻性的提高课程,并分成前端开发、JAVA开发、.NET开发等项目小组,由对应方向的专业指导教师及企业工程师进行辅导。到了大三实习阶段,实验班学生直接在IT中心参加顶岗实习。
每年暑期,组织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夏令营活动,按企业工作方式,给学生安排实际的开发任务,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带教、对项目进行跟踪。
2.构建校企联合科研平台,以实际需求为引领,推动技术进步
校企共建的IT创新创业研发中心既是实践教学基地,又是校企联合科研平台。充分发挥该平台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的积极作用,以实际需求为引领,以应用为核心,有效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和高校的科研优势,强化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软件研发与产业化工作,推动技术进步和理论创新,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建立以学校科研骨干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协助的科研团队,以行业问题和企业技术瓶颈为攻关对象,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目标在于应用,通过产业化应用项目的研发帮助科研团队积累经验,进而服务于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3.推行“阶段成长式”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对软件技术类岗位群进行调研,结合真维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的用人需求,对目标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标准进行分析,形成适应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和符合高职特征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标准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按照各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架构再进行梳理,划分出两到三个技术发展方向。每个技术发展方向按能力级别进行划分,由初级到高级整理出对应的技能树,再由技能树具体化成相应的课程体系。
按照循序渐进、逐级推进、不断成长的思路推行“阶段成长式”人才培养机制。对应于每个技术发展方向的能力层次,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初级阶段的学习。教师依据初级技术能力标准,设计出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讨,制作出体现“扎实基础、突出应用”理念的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在线教学资源,开发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工具,将教师、工程师、学生组织起来,形成技术交流圈,校企双方导师均在线答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线下课堂以答疑和完成实践操作任务等活动为主,通过提问、答疑、实践、总结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不断加强知识储备。
第二阶段:此为能力提高阶段,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全面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校企双方深入分析研讨,选取模块完整、难度适中、已经结项的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载体,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真实项目的开发工作。项目的开发以企业软件项目开发流程为模板,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全过程学习。在此阶段,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业务讲解和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专业教师重点负责技术问题答疑、重难点突破、知识梳理归纳等。
第三阶段: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仅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同时还了解了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接下来按照学生所选择的技术发展方向,将他们分配到IT中心的各个项目组中,在企业工程师和教师的带领下开始承接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此阶段的实际项目多为在研项目,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场景,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此阶段的学生是以企业员工的角度来开展工作,遵守相应的开发规范和员工守则;此阶段的教师角色,由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转变为项目的管理者。
四、实践成效
本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颇具成效。目前校企共同打造的IT创新创业研发中心已成为省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双方携手建立的真维斯软件实验班已延续到第六届,并发挥其推广示范作用,现又与本地知名IT企业合作,成立了亿匠软件实验班。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近年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多項。在教学改革方面,近年建设了6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编写了10余部教材。在科研方面,教师团队主持省级以上课题7项,横向课题10多项。
五、结语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以校企合作案例为研究基础,以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依托,研究企业、学校、研发中心三者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合作模式和融合机制,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创新性实践方案,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能为同类型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宏,孔祥年.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南大学为例 [J].中国高校科技,2017(6):64-67.
[2] 郝福锦,蔡瑞林.基于产学研人才互聘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5):8-11.
[3] 杨宏丽.浅析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