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9-17 13:33康延智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改革课程

康延智

摘 要:在高校广播或编导类专业中,纪录片创作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从当前许多学生的反应来看,这门课的学习效果并不太好,不能够完全达到培养方案中的要求,随着各大高校各种课程模式不断融入到教学中,对于课程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相应的课程知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对该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进行分析,提出一定的论述观点供参考。

关键词:纪录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952;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2-0151-02

最近几年,随着双万计划的开展,一大批优秀课程开始展现的人们面前,目前比较流行的有慕课等在线课程,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学生不能返校,在线课程的学习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新模式,纪录片创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管是从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实践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课的开展,同其他课程相比,都有一定的难点。纪录片创作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创作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创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由于课程的实际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该门课程的创新相关研究就十分有必要。

一、纪录片创作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课程评价

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要评价这门课程的好坏,必须要制定的相应的评价标准。由于纪录片创作课程的特点,这门课程比较注重实践情况的考察,前期主要是对于课程理论进行学习,在对课程学习情况考核中,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效果。一般来说,这门课程结束之后,老师会要求学生以同学组队的方式提交相应的创作作品。整个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团队的整体配合,各自分工来完成,任课老师通过最终学生提交的作品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由于作品的特殊性,进近依靠作品打分来完全判断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综合来看,对于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及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要选择最合适于本门课程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地评判出学生的学习状况[1]。

(二)课程课时分配有待于均衡

根据课程培养安排,上课课时主要有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课程,在实际操作中,理论和实践课时的分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不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多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中,他们的个性更加突出以及鲜明,在课程的理论课程学习中,大多数都是有专业老师在教师进行讲述授课的方式进行,而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后面实践课程的操作又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学习中,很多学生意识不到理论课对于实践课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前期往往比较枯燥,学习也往往不认真去学习,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也缺乏将理论课的讲述与后期实践课结合起来思考,后面实践课到底也运用到多少的理论知识,也没有科学的量化。后面的实践课的学习中,老师会要求在理论课学习之后由学生组队来完成作品的创作,通常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课时较多,留给学生创作实践训练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很多学生由于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没有认真去思考,后面创造的时候处于一种非常茫然的状态,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因此要对课程的课时以及课程上课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课时的科学分配,保证学生能够学到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2]。

(三)营造良好的课程文化

对于课程的学习中,老师要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个课程的文化氛围,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就一定会以非常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投入的精力以及实际效果都会很好。很多学生在学习纪录片创作这门课程当中,往往缺乏兴趣,他们平时也看了很多纪录片,但是当真正学习了理论课之后,需要他们自己来创作的时候,又觉得无从下手,甚至也提不起来兴趣。对于老师来说要给学习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程的知识结构,让学习明白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自主爱上这门课的学习,并积極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思维也能一下子就打开了。

因此良好的课程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于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把握,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引导学生。

二、改革相关的方法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几方面问题,在对课程的实际教学改革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课程内容方面

1.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根据这门课课程的特点,理论知识是后面学生创作的基础,在理论学习部分以及后面的实践部分的课时安排要进行优化,如果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后面的创作环节,学生也不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相反如果理论知识的学习过长,后面的实践部分时间就会变少,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这门课程,要从整体课程目标去进行把握,根据课程特点分配各个阶段的学时要求,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2.理论实践合理结合

创作课程对实践有一定的要求,并且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在理论阶段,学生先要学习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透彻,掌握清楚,后面再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时间阶段,学生根据分组,自由选择题目进行作品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再结合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到作品创作中,在创作完成后,老师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观摩以及点评,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同时创作团队派代表跟大家讲述创作的经过,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把理论知识弄熟了,同时也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进步。

3.重视课外活动

在创作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有正对性的根据课程内容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如果要学习拍摄公益片的创作,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去实地体验做志愿者的感受,那么在作品创作中就可以添加一些自己切身体会的创新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习理解理论知识本身,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创作的技能。

针对学生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评选或者公映,通过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会增加学习好本门课程的兴趣。

4.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革,纪录片创作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特别是教学内容,作为学校,要加大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力度,比如可以推进慕课建设、课程思政等等,通过课程建设,在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逐渐优化,确保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又能学到知识,否则,学生也会出现厌烦情绪。作为任课教师,要多提升相关专业课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保持自己对于本门课的熟悉,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角色互演、抢答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课程的接受程度也会大大提升,学生兴趣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二)课程评价方面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要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结合创作课程的实际特点可以笔试和实践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老师要弄清楚,学习了这门课程能够带给学生哪些知识,如果不学这门课会对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有哪些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内容。一直以来考试都是用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的众多选择,采用卷面笔试的方式是一种选择,但未必是考察学生的最好的方式,对于创作课程来说,实际上最终是要让学生在懂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因此课程评价可以采用理论加上实践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分值选择方面可以在实践环节增加分值比重,确保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科学合理地课程评价能够检验处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于老师也是一种上课情况的反馈,学生评价高说明学生接受的多,学生评价低,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老师要加大对于评价结果的分析,查找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加以改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任课老师方面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般来说都是由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开始融入到课程,对于任课教师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知识的特点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在大学教学中,不同于初高中的教学形式,初高中的教学中主要是以应试为主,大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应用为主,考虑到课程的实际特点,不同的课程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纪录片创作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要求比较高,并且每一个不同的章节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不同的要求,任课教师要结合知识的实际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成长能力作为目标,因材施教。按照传统的讲授模式,很多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很枯燥,或者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学习的效果就越来越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任课老师要在专业课程上多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结合最新的教学理念,并科学的融入到创作课程教学中去,最终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纪录片的创作课程也在随着时代的变革其教学理念以及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新的时代下,对于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课程内容变化很快,很多都是紧随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优化,不断课程内容如何变化,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到并掌握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作为老师,要善于从课程内容本身去挖掘,思考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在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不断地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方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技能,共同达成课程目标的实现[3]。

参考文献:

[1]宋锦轩.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174-176.

[2]别君红.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教学的瓶颈和变革[J].教育传媒研究,2019(1):49-51.

[3]付斌.从“纪录片创作”课程看实践类教学中的“技”与“理”[J].视听,2018(1):200-201.

猜你喜欢
纪录片改革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Rough Cut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