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光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运动类APP后续开发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持续性使用意愿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已经全面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15年3月,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在政府多项利好文件和精神鼓舞支持下,加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运动类APP及智能穿戴设备应运而生,并且快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运动类APP彻底打破了人们原有的运动方式。
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彻底改变了全球的生活和出行方式。根据河南省《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告(第3号)》文件要求,河南省居民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绝大部分国民选择居家隔离,减少了大量的不必要外出行为,运动类APP因其独特性使用人数激增,并被推向了新的广度。国家体育总局动制作的科学健身视频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累计播放量超过二十六亿次。乐刻运动发起的公益话题,参与量高达两亿次。Keep联合多个平台及多位健身达人推出的“假期运动直播大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五千万,在线人数峰值达到十六万人次[2]。今年二月B站健身运动视频累计播放量达六亿多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两倍,用户总观看时长同比增长了1.6倍,健身运动UP主新增粉丝总数同比增长近三倍。可以说人们在特殊时期通过运动类APP既锻炼了身体,改善了长期居家的烦闷情绪;又发挥了在线健身的独特功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健身方式。但是由于运动类APP缺乏交流沟通或者沟通不及时、缺乏个性化指导以及监督评价的滞后性等问题,可能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和满意度,进而对其持续使用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为例,选取该校500名在校学生(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87份,有效问卷462份,男生217人,女生245人,有效率为92.4%)进行调查,从学生内部心理感知和运动类APP外部技术、任务特征不同角度综合分析学生持续使用运动类APP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以及运动类APP的开发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研究模型选择与构建
1.1 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由美国学者Davis1于1989年首次提出的,包括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因素,认为这两个因素可以影响用户的主观上积极的或消极的感受,进而影响用户的持续性使用意愿。后来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感知趣味性也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用移动应用APP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趣味性三个方面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的使用体验及持续性使用意愿进行分析。
1.2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TTF)是由Good Hue和Thompson于1995年提出的,主要从新技术本身角度入手来较好的诠释技术和任务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共包括任务特征、技术特征、任务技术匹配度和使用意愿等四个要素。其中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两个因素直接影响任务技术匹配度,任务技术匹配度则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意愿。
1.3 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的整合模型
由于技术接受模型是从用户的内在感知角度探究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的,但却忽略了新技术本身对用户新技术接受度的影响。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恰恰相反,更加关注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等外部因素对于用户体验感的影响,但却忽视了用户的内在认知这一影响因素。因此,Dishaw和Strong兩位学者将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结合起来使用,充分考虑到用户内在因素及外部场景因素对任务技术匹配度的影响,更加全面的分析用户使用新技术的意愿。综合考量,本研究选取了技术接受模型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趣味性3个内在影响因子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的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和任务技术匹配度3个外在影响因素,构建了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的整合模型,以便更好地探究河南生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接程度和持续使用意愿。
2结果与分析
2.1 感知有用性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运动类APP健身指导性、运动类APP对学生锻炼效率的影响、运动类APP社交互动性、运动类APP健身成本以及运动类APP实用价值五个维度来评价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感知有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感知有用性直接正影响着其持续使用意愿。学生们认为运动类APP健身指导功能可以有效普及的健身知识,增强其锻炼的科学性避免运动损伤;加上记录打卡功能,既可以记录每次锻炼情况,又可以改善其健身意识和行为,促进其养成健康健身的习惯,有效提高了其锻炼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们充分的肯定了运动类APP的实用价值。运动类APP开设有瑜伽、健身舞蹈等免费课程,在丰富学生健身项目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健身成本,即使运动类APP有部分功能需要收费,但是收费标准较线下健身来说低了很多。
2.2 感知易用性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运动类APP操作难易程度、功能分区明确度、健身动作设置难易程度和沟通交流功能四个维度来评价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感知易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使用运动类APP感知易用性直接正影响着其持续使用意愿。学生普遍认为在使用运动APP初期,APP安装、使用操作简单且具备完善的功能操作指示,keep、咕咚、每日瑜伽等APP功能分区明确可以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运动项目和功能;动作难易方面按照运动强度难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级别,不同级别设置了不同难度、强度动作,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运动级别,并且配有视频等讲解,动作相对来说较容易掌握;由于运动类APP具备运动记录、排名等功能,好友之间彼此可以清楚看到自己和对方的锻炼情况,但是由于目前运动类APP大多不具备聊天功能,用户之间、存在和健身教练之间缺乏交流或者交流不及时的情况进而降低其使用体验感。
2.3 感知趣味性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运动类视觉智慧新奇性、运动类APP沟通交流趣味性及总体使用趣味性三个维度来评价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感知趣味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感知趣味性直接正影响着其持续使用意愿,学生认为使用运动类APP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其健身的趣味性,但是趣味性各因子的指数不高,尤其是沟通交流趣味性最低。
2.4 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对任务技术匹配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使用运动类APP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各维度对任务技术匹配度影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呈正影响关系。这说明运动类APP所提供的课程、交流等功能越完善,数据资讯等更新越及时准确,以及其提供的功能和资讯学生的使用度越高,其任务技术匹配度越高。
2.5 任务技术匹配度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任务技术匹配度显著正影响着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运动类APP持续使用意愿。运动类APP所提供的功能越完善,资讯越及时準确,其任务技术匹配度就越高,学生的使用量和使用率越高,说明学生的使用体验感和满意度越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其持续使用运动APP意愿形成和行为发生。
3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构建技术接受模型、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以及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的整合模型,以更全面的视角分析河南省高职院学生运动类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和任务技术匹配度五个因子对其影响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感知趣味性各个维度的指数相对较低,建议APP增加用户之间、用户和教练之间交流平台建设,同时合理设置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开设学生功能专区,对学生实施减免自费等友好政策,以便激励学生持续使用运动类APP。
参考文献
[1] 黄晨雨.武汉市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动机及其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8.
[2] 刘东锋,傅钢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健身服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34(2):41-50.
作者简介
袁小光(1988-),男,河南郑州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现就职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休闲体育和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