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树
更大的可能是宇宙中有某种“过滤器”,阻止了文明发展到宇宙中可观测的级别
2020年9月14日,一则看似平淡的科技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简·格里乌斯教授领导的团队宣布在金星的云层中发现了磷化氢分子。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在于一般认为这种分子很难通过一般的化学过程产生,而往往是厌氧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换言之,这意味着金星大气中很可能有生命存在。
当然,这一发现可能别有化学机理,比如金星上极高的温度、压强和特殊的大气成分可能催生出什么化学物质,专家也难以打保票。甚至可能是某种低级错误。对此仍然需要科学界严谨的检验和确认。不过这毕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非常发现。如果最终能够确认金星上有生命,那将意味着什么呢?
当然,发现某种“金星人”,或者金星人侵略地球等,是最不可能的可能性。就目前的发现所知,金星上的生命不会是外星“人”,甚至不是动物,最多是一种悬浮在浓密大气层中的微生物。不过如果发现了这些制造磷化氢的微生物,是否也意味着更高等生命的存在呢? 看上去还是不太可能,金星的大气层顶端,温度和压强都比较适中,这里可能有生命,但微生物即便在这个特殊环境发展起来,又会陷入一个无法逃脱的陷阱。如果它们要像地球那样进化出多细胞生物,就要变大和变重,也就无法再继续在大气中悬浮,而会在引力作用下跌落到地表,那里可是温度四五百度,遍布熔岩的火之地狱! 在这种环境下,是否生命还能以某种形态延续? 又或者,能否在大气层本身中进化出某种集群性的高等生命? 这些是非常有趣的话题,不过都是纯科幻的范畴了。相信这个发现会成为科幻作家的新灵感来源。
金星生命所带来的更现实的启示,不在于金星本身,而在于对生命的理解。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都能产生生命,可见宇宙中产生生命的门槛比我们想象中低得多。
对于外星生命的探索,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宜居带”理论,认为距离恒星一定距离,可能有液态水的存在,才适合生命的生存,是生命出现的基本前提。太阳系的地球和火星被认为位于宜居带,而金星最多只是勉强挂在其边缘。不过如果金星能产生土著生命,就证明这个理论过于狭隘了。所谓宜居带,可能比我们的认识要宽广得多。
无论如何,如果金星都能产生生命,宇宙中的生命就可以说俯拾皆是了。一个行星系中产生两个生命体系,这可不是一个小比例。可以想象,在比金星稍微好点的地方,生命肯定还可以进一步进化,地球当然是最好的例子。但火星也很有可能成为这一温床,只是火星的海洋几十亿年前就消失了,才令其生命体系也遭绝灭。然而从上世纪以来,火星上也不时发现曾有生命的迹象……
如果金星、地球和火星都产生过生命,那么可以想象,宇宙中存在和曾存在过的生命会有多少! 也许比恒星的总数还要多! 因此,德雷克方程中的fl常数(能产生生命的星球比例)就得往大好多倍的地方去估算。哪怕一万个有生命的星球中只有一个进化出智能,银河系中的智能种族也是多得数不胜数。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迄今还是没有发现外星智能生命的踪影? 既没有外星飞船来,射电望远镜也接收不到外星人的信号。
我本人最初比较赞同的解答是,生命的过程产生非常艰难,可以说步步荆棘(参见尼克·莱恩《生命的跃升》第一章)。乃至于整个银河系中也没有几个,只能隔着几万光年望洋兴叹。不过,如果区区几千万公里外的金星就有生命存在,这一点就被推翻了。生命既然可以产生,下面的进化就更可以期待。
比如放在几十亿年的尺度上,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不是什么难事。多细胞生命只是单细胞抱团聚居的结果,地球曾几十次进化出多细胞生物,多细胞动物和植物就是分别进化出来的。而下面几个节点就更容易跨越,比如进化出高等智慧,动物中除了我们灵长动物外,智能水平较高的还有好几家,如海豚和象,甚至鹦鹉和章鱼,许多都已经在临界点上。即便没有灵长动物,从其他生命中也很容易进化出智慧生物。
如果宇宙中有大量智能生命存在或曾经存在,为什么我们无法观测到他们的任何踪迹,答案也许就细思恐极了。你可能会想到《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但小说中虽然写得合情入理,实际上却是难以实现的:文明之间如果有相互毁灭的能力,必然也就有相互了解的能力。即便文明之间的接触和了解是偶然的,但基数既然很大,星星之火,也必燎原。
因此更大的可能是宇宙中有某种“过滤器”,阻止了文明发展到宇宙中可观测的级别。以前我们认为,这个过滤过程可能在生命之初就进行了——产生生命就很艰难。但如果这一点被推翻了,那么真正的大过滤仍然悬临在我们的未来。有两种可能,第一,文明中蕴含自我毁灭的因子,掌握高级技术(如核武器)后几百年内几乎必然会自毁;第二,技术有其顶点,星海不可跨越,大家最终都是在自己的星球上醉生梦死。
这两个未来其实都很黯淡。但相比较而言,后者又是很乐观的前景了。2020年的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体会,不是么?
(作者系作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