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中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0-09-17 13:43张永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改进措施

张永春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湟中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阐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及特点,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综合利用秸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改进措施;青海西宁;湟中区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15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展,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已提升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符合历史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西宁市湟中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湟中区是青海省传统农业大县,耕地面积为5.63万hm2,主要种植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农作物秸秆资源巨大而永久,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数10万t,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综合利用率并不高,绝大多数秸秆未被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几年,随着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引导,全民环保意识增强,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湟中区2019年农作物秸秆理论产生量达234 113.3 t,可回收利用量达177 539.645 t,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149 133.3 t,其中,农作物秸秆还田93 383.47 t,占全区年秸秆综合利用的52.59%;农作物秸秆离田49 977.16 t,占全区年秸秆综合利用的28.14%;截至2019年底,湟中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4%。全区拥有农作物秸秆打捆机102台、搂草机75台、秸秆还田粉碎机65台、深松整地机319台、旋耕机16 121台。已培育农作物秸秆离田作业新型经营主体逾30家,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业新型经营主体2 077家。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及特点

西宁市湟中区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主要有秸秆离田模式和秸秆还田模式,即饲料化模式和肥料化模式。此外,还有离田与还田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模式。

2.1    農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模式

2.1.1    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即通过深翻深耕作业将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或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于耕作层中[1]。一是农作物秸秆实现了“肥料化”利用,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耕地肥力,耕地的产出率明显提高,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三是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和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为实现“一控二减三基本”目标和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肥料保障。

2.1.2    秸秆间接还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直接焚烧或通过饲料化过腹后,结合耕作施肥于耕地中。一是能无成本解决如丘陵山区等无法收集秸秆的问题,省工省力;二是直接焚烧秸秆能够消除田间滋生的病虫草害,减少来年病虫草害发生;三是过腹还田既发展了畜牧业,又培肥了耕地。但是,其也存在部分缺点:一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是违法行为,应坚决禁止焚烧;二是焚烧秸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民航、交通和林草安全等;三是焚烧秸秆时的高温会杀死耕作层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导致耕地质量变差,不利于增产增收。

2.2    农作物秸秆离田再利用模式

西宁市湟中区农作物秸秆离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肥料化利用,一方面直接将秸秆堆沤发酵腐熟后作为沤肥施入土壤;另一方面将秸秆先作饲料,经畜禽消化吸收后变成畜禽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实现过腹还田。二是饲料化利用,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中丰富的营养元素,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发展畜牧业。三是基质化利用,利用秸秆中丰富的矿物元素,发展食用菌产业。四是原料化利用,作为造纸、秸秆板材、新型墙体材料、秸秆餐具、包装材料等的工业原料。另外,秸秆还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如秸秆气化、秸秆制沼气等。五是燃料化利用,作为传统的生活和生产燃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能源的多元化,传统的燃料用途已降低,逐渐被经过加工后的秸秆碳棒类产品所取代。

2.3    农作物秸秆离田和还田相结合的模式

西宁市湟中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离田和还田相结合的模式,既适应湟中区冷凉性气候条件,又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是秸秆离田利用,用途十分广泛,能提升秸秆的附加值;二是发展畜牧业的不可替代饲料;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廉价的新型原料;四是既能拓展产业链,又能解决因还田过多而影响播种及种子发芽的困境。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未建立长效机制,扶持政策不完善,专项资金匮乏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的工程。但目前各级政府只重视秸秆的焚烧工作,只“堵”不“疏”,未能从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缺乏有效的政府扶持机制,未能建立连续性的惠民政策、专项扶持资金,农民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市场化、商业化运行成本高,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开发和发展[2]。湟中区仅在2019年争取到省级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1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的资金没有延续性、规模性,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3.2    秸秆利用渠道单一,综合利用缺乏产业链

由于秸秆利用主要以农用为主,再加上现阶段秸秆生产地块小且分散,秸秆收集贮运成本过高,造成秸秆利用的附加值偏低、产业链单一。

3.3    秸秆焚烧执法主体不明,群众环保意识不强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政府部门的大力主导下,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堵”“疏”相结合。在积极开展“疏”的同时,明确秸秆焚烧的执法责任主体,依法依规加大秸秆焚烧的宣传、检查、处罚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提高群众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制意识。

3.4    高原冷凉气候不利于秸秆全面还田

高原冷凉干燥的自然环境,不利于施入土壤中的秸秆当年腐熟并转化为有机质被作物吸收。因此,秸秆还田只能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将部分秸秆经过粉碎直接还田,可加入腐熟剂,效果更好,避免影响种子发芽、生根和下茬耕作质量。

4    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改进措施

4.1    优化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农作物秸秆利用要立足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耕作模式、秸秆深加工企业现状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适宜当地秸秆利用的模式[3]。既有利于农业农村资源的再次循环利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不影响耕作和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的前提下,增大秸秆还田量,提高秸秆利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投入量,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北方农田收获以后气温低、湿度小,秸秆还田后不易腐烂,土壤中存留过多秸秆,从而影响下茬耕作和种子的正常发芽,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北方要采用离田和还田相结合的模式,“离”多少、“还”多少秸秆要根据当地综合条件而定。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虫害加重及缺苗、死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4.2    加快秸秆“离田后”产业链的培育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虽然有离田模式、还田模式及离田还田相结合模式,但目前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最大瓶颈是秸秆离田后的产业链单一,秸秆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要想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必须培育和拓宽秸秆离田后的产业链,扶持和组建生产品种丰富的秸秆深加工企业,形成稳定的多元消化渠道,促进秸秆资源向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质化转化利用。因此,在做好秸秆焚烧“堵”的同时,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多层次、多产品的秸秆新型深加工企业,以扩宽产业链、拉长产品链、提升价值链[4]。最终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有效利用,全面提高秸秆利用率,实现秸秆资源的“零”浪费,增值又环保。

4.3    加大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研究和推广

农作物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改善、肥力的提高、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在秸秆综合利用缺乏产业链时合理提高秸秆利用率最可行、最重要的途径。就目前湟中区各综合条件来看,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最优方案:第一步是农作物收获留茬高度控制在15 cm左右,然后用专用搂草机和捡拾打捆机将70%左右的秸秆打捆离田;第二步是用专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把剩余秸秆粉碎成长度小于10 cm左右的草截,越碎越好,均匀覆盖于地表,然后结合深翻或深松整地作业,施入耕作层中,经过1年的碳化变质腐熟转化为有机质。

4.4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培育农作物秸秆综合新型经营主体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和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组建一支专业的秸秆收贮经纪人队伍,为农民与秸秆利用企业搭起服务桥梁,培育秸秆收购销售的畅通渠道,形成稳定的秸秆收集、贮存、销售、运输和加工的产业链[5]。拉动秸秆利用的需求量,使秸秆禁烧现象由“要我不烧”转变为“我不要烧”观念。通过秸秆收贮经纪队伍,不仅能解决农民无法收集和运输田间过多秸秆的问题,又能解决养殖业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无原料的困境。因此,培养一支秸秆收贮经济实体,既能解决小农户无力进行秸秆收集和运输的问题,又能解决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原料需求。建立需求互补、利益共存的运行机制,既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又促进了养殖业及企业的发展,还增加了各方经营实体和农民的收入。

4.5    加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农作物秸秆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应系统开发和有效综合利用。一是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介,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相关支持政策、秸秆焚烧的危害和法律责任等;二是出台秸秆综合利用激励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扶持秸秆收贮经济实体和加工企业,培育和创新产业链,建立利益互惠共同体;三是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提高秸秆农机装备水平,增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四是明确秸秆禁烧的责任主体,加大秸秆焚烧的查处、惩罚力度,依法禁烧,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6]。

5    结语

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培肥地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参考文献

[1] 乔凤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3):164.

[2] 马仁萍.青海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及對策[J].农业与技术,2016,36(20):25.

[3] 郭松朝.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探究[J].山西农经,2020(6):81-82.

[4] 孙艳华.新宾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83-84.

[5] 赵生军,罗忠香.吴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J].农机科技推广,2020(2):43-45.

[6] 汤立斌,杜静,张应鹏,等.高邮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2):324-328.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改进措施
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吉林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及能源化综合利用效果分析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