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棉铃虫自然种群变化动态及对天敌的观察研究

2020-09-17 13:43史磊任莉宁跃翠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棉铃虫棉田天敌

史磊 任莉 宁跃翠

摘要    本文对棉田棉铃虫自然种群变化动态及天敌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在年度间、代别间成活率、生育期存在差异。同一年份内观察,2代棉铃虫与4代棉铃虫相比,2代时处在天敌初发期,且气候波动较小,2代卵孵化率高于4代,2代幼虫成活率比4代高8个百分点;7月以后,天敌数量增多,不良天气较多,制约了棉铃虫的发生。

关键词    棉铃虫;自然种群变化动态;天敌;棉田

中图分类号    S435.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088-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s of natural population changes and natural enemies of cotton bollworm in cotton fields were observ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period of cotton bollworm were different between years and generations. In the same year,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otton bollworms wa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natural enemies compared with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cotton bollworms, and the climatic fluctuation was small. The hatching rat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egg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larvae was 8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After July, the number of natural enemies increased, and there were more bad weather, which restricted the occurrence of cotton bollworm.

Key words    cotton bollworm; natural population change dynamic; natural enemy; cotton field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属于多食、杂食性害虫,寄主逾200种。20世纪80—90年代,在我国各大棉区严重发生或大暴发。不少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棉铃虫发生规律[1-4]、综合防治[1,4,5-6]、预测预报、天敌利用等进行了研究[7-8],同时也在棉铃虫发生和治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了解棉铃虫自然种群的变化规律,本文采取定卵追踪的方法,记载不同虫态死亡的原因及数量,以期从中找出影响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自然观察区概况

在县原种场选择有代表性的棉田2 668 m2,从棉苗出土至4代棉铃虫结束不喷药,不释放天敌,管理与大田相同。

1.2    试验方法

在1980年和1985年6月23—26日第2代棉铃虫产卵盛期,分别固定白卵300粒和100粒,以单粒编号挂牌,单株定卵1粒,并造表登记、观察。在田内定5个点,每点2 m2,每隔2 d调查1次,调查各种天敌种类和数量。

在1980年和1995年8月26—29日4代棉铃虫产卵盛期,分别固定白卵200、100粒;2010年8月22—24日,在南马固村固定白卵100粒。1980年标卵跟踪各虫态,1985年、1995年、2010年仅作标卵观察。

1.3    观察记载内容

1.3.1    棉铃虫自然种群变化动态。自固定白卵起至幼虫老熟止,每天观察1次,记载卵粒干瘪、机械损失、寄生、自然消失(天敌捕食)和孵化情况,卵粒孵化后,跟踪追迹随幼虫活动移牌观察,直至幼虫消失或预蛹为止。将预蛹期幼虫捉回笼罩,观察幼虫化蛹及成虫羽化。将罩笼设在院内棉田,罩笼体积为2 m×4 m×2 m,将老熟幼虫移入笼内后,分别用罐头瓶扣于土表。仍将原编号标在瓶上直至幼虫入土化蛹。化蛹7~8 d后,观察成虫羽化情况,待羽化后,将雌蛾移至马灯罩内,在马灯罩上注明原编号。待成虫产卵后,每天上午换灯罩,记载每次的产卵量,直至成虫死亡。

1.3.2    天敌的调查。在各代产卵盛期,从观察田采褐色卵粒100粒,并每隔2 d调查1次,调查5个样点10 m2内棉苗和地面上的天敌种类和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卵

2.1.1    卵期。从定卵第2天开始,对2、4代棉铃虫卵的孵化进行观察,在调查时发现卵壳和刚孵化的幼虫,记为孵化结果,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2、4代棉铃虫卵期2~5 d。2代卵期较短,卵期2~3 d的,占总卵粒数的81.1%~84.3%;随着气温下降,4代卵期较长,卵期3~4 d的,孵化粒数占总卵粒数的比例分别为75.0%、75.0%、76.7%。

2.1.2    棉铃虫卵盛期自然变化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2、4代棉铃虫卵粒干瘪率为8%~11%,机械损失率(调查时人为摩擦掉)2.5%~2.7%,自然消失率为36.3%~38.5%。6月23—28日,2代棉铃虫卵盛期没有降大雨或刮大风,没有被雨水冲刷;4代棉铃虫卵盛期,在8月30日傍晚降大雨1次,8月31日上午调查被雨水冲刷掉卵15%。2代棉铃虫孵化率为53%,4代卵孵化率为32%。2、4代卵的自然消失原因主要是被捕食性天敌食掉。2代棉铃虫卵期天敌有七星瓢虫、灰背狼蛛、丁纹狼蛛、微蛛、姬猎蝽等,被以蜘蛛为主的天敌食掉109粒,占36.3%。4代棉铃虫卵期,天敌种类较多,蜘蛛类仍占多数,被食掉卵粒77粒,占38.5%。

2.1.3    室内观察卵寄生率。2代分别于1980年、1995年6月24—27日,各采卵100粒,结果发现,室内孵化率分别达81.0%、77.9%,没有寄生蜂;4代于1980年8月31日至9月1日和1985年8月29日,分别采卵83粒和100粒,结果发现,室内孵化率分别为22.1%、20.0%,卵寄生率达到6%~8%。

2.2    幼虫

2.2.1    幼虫的成活。从标卵开始,每天观察卵粒的孵化,待孵化后,随幼虫的活动进行移标观察,直至幼虫预蛹,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各龄幼虫均有不同死亡情况,2代以1、3、4龄幼虫死亡率较高,死亡率分别为18.3%、20.2%、27.5%,究其原因是幼虫多在棉株表面,易被天敌食掉;2、5龄幼虫多潜伏在嫩尖、幼蕾内,死亡率分别为10.1%、13.8%。4代以1、2龄被捕食较多,死亡率分别为40.8%、18.4%,此时棉株老化,幼虫取食游动范围扩大,易被捕食;3、4、5、6龄死亡率分别为14.3%、8.2%、12.2%、6.1%。

2.2.2    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从观察田捉回2代老熟幼虫35头,在笼罩里7月9日入土化蛹。至羽化一般15~16 d,短者12 d,长者20 d。化蛹18头,化蛹率51.4%;羽化17头,羽化率94.4%。

2.3    成虫

2.3.1    成虫产卵。1980年,笼罩内成虫羽化后,当天放入马灯罩内1雄1雌,随后进行产卵观察,结果成虫羽化后4~5 d产卵,产卵期为4~5 d,平均产卵量1 745~1 788粒;2010年、2016年,分别在7月22日从棉田捉到初羽化未产卵的雌蛾6头,按2∶1放入雄蛾,均分3组。从放入棉铃虫蛾子第2天开始,每天调查产卵量,并摘除卵粒。记录调查结果,最后计算平均单蛾产卵量分别为1 816、1 609粒(表4)。

2.3.2    成虫寿命。雌蛾产卵后第2~4天死亡,从羽化至死亡,雌蛾平均寿命为13.0 d,雄蛾平均为14.5 d。

2.4    棉田主要天敌发生调查

5月26日至9月25日,对棉田发生的天敌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2.4.1    瓢虫类。5月底,七星瓢虫成虫由麦田、油菜田迁入棉田产卵;6月上旬初是产卵盛期,6月下旬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棉田七星瓢虫数量逐渐减少;7月上旬棉田又出现龟纹瓢虫、多异瓢虫、异色瓢虫,以龟纹瓢虫较多,一直到9月中旬龟纹瓢虫成虫仍是棉田中后期害虫的天敌。

2.4.2    蜘蛛类。蜘蛛类是棉田害虫的天敌优势种群,有灰背狼蛛、蟹蛛、跳蛛、球腹蛛、草间小黑蛛等14~19种,6月下旬到10月田间数量很大,对抑制棉铃虫等虫害的发生和危害起着主要作用。

2.4.3    草蛉类。在棉田有4种草蛉类,即中华草蛉、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7月以大草蛉、叶色草蛉、丽草蛉为主;8月、9月以中华草蛉和丽草蛉较多。

2.4.4    食虫蝽。6月下旬在棉田开始出现,有华姬猎蝽、窄姬猎蝽、大眼蝉长蝽、小花蝽等,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量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3.1    棉铃虫在年度间、代别间成活率、生育期存在差异

同一年份内观察,2代棉铃虫与3、4代棉铃虫相比,2代时处在天敌初发期,并且气候波动较小,2代卵孵化率为53%~81%,4代仅为20%~32%,2代比4代高21~59个百分点;2代幼虫成活率比4代高8个百分点。7月以后,天敌数量增多,不良天气较多,制约了棉铃虫的发生。

3.2    棉铃虫生育薄弱期,也是防治关键时期

从棉铃虫各虫态观察发现,卵和低龄幼虫期及预蛹期是棉铃虫生育薄弱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棉铃虫在冀南区域又有上升趋势,除危害棉花外,还对番茄、茄子、谷子、玉米、石榴等造成年度间间发性危害。对棉田棉铃虫发生规律及害虫天敌的研究,也为研究其在多种作物或植物上发生危害的规律和特点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

3.3    加强害虫天敌的研究,探索综防新路径

对棉铃虫及其天敌的发生种类、优势种群、消长规律及控制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益虫利用、以益治害,同时可减轻棉铃虫抗药性,降低发生程度,为有效综合治理棉铃虫,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良性循环,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农业害虫综合防治新路径。

4    参考文献

[1] 刘晓平,孙兴全,吴树芳.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8(24):107-108.

[2] 何笙.气候导致昌吉棉区棉铃虫代数发生变化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2-83.

[3] 颜金龙.谷田棉铃虫调查研究初报[J].昆虫知识,1990,27(6):336-338.

[4] 汪浩涛,杨剑勇,彭超友,等.番茄田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13(17):157-158.

[5]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6] 夏敬源.棉铃虫抗药性现状及治理对策[J].棉花学报,1993,5(2):1-6.

[7] 陆永跃,尹楚道.天敌对棉鈴虫的控制作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1999(4):18-21.

[8] 颜金龙,史磊,陈全兴.冀南平原季风气候区植被演替与害虫及天敌消长动态初步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4):63-68.

猜你喜欢
棉铃虫棉田天敌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朱砂叶螨预警系统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碰到天敌女上司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
走失的棉田
玉米田棉铃虫对棉田测报与防治的影响探析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