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萍 刘东川
摘要 在西吉县2019年生态环境条件下,大西洋马铃薯采用膜下滴灌栽培,设计了5个栽培密度(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处理,研究该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时,增产率最高(21.4%);栽培密度为6.75万株/hm2时次之,增产率达15.1%;栽培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量居第3位,增产率达10%;栽培密度为5.25万株/hm2时,增产率达8%。
关键词 马铃薯;大西洋 ;栽植密度;抗病性;物候期;产量;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05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马铃薯被誉为“21世纪健康食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1]。在我国种植范围很广,2009年种植面积达475.26万hm2 [2]。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优质高效的马铃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3],是中国马铃薯之乡、绿色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面积占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的30%左右,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作为主食化加工品种的大西洋多年来在西吉县只有零星种植,没有总结出适宜该地区且与大西洋特征特性相配套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为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2018年宁夏引进山东水发集团入驻西吉县开发马铃薯主食化加工,因而需要大面积种植大西洋和夏坡地。為了探索出与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相适宜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吉强镇万崖村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试验示范基地。海拔1 866 m,年平均气温6.5 ℃,年降水量365 mm左右,无霜期130~140 d,属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试验土壤为黄壤土,耕层肥沃深厚,质地多为中壤,保肥、保水性和耕性好。试验前取耕层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含有机质13.57 g/kg、全氮0.93 g/kg、碱解氮56 mg/kg、有效磷12.49 mg/kg、速效钾229.65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大西洋,系脱毒原种。试验用白膜宽1.2 m、厚0.008 mm。供试肥料为掺混肥料(宁夏向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80%腐熟牛粪,总养分(N-P-K)≥35%)、腐植酸复合肥料(湖北庄园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专用肥,总养分≥42.0%,纯N、P2O5、K2O含量分别为14%、10%、18%,总腐植酸含量≥2%,活化腐植酸含量≥1%)、农用微生物菌剂(湖北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质≥45%,有效活性菌数≥5亿个/g)、磷酸二铵(P2O5≥46%,N≥18%)、硫酸钾(52%)。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栽培密度7.5万株/hm2(株距26 cm,A)、6.75万株/hm2(株距29 cm,B)、6.00万株/hm2(株距33 cm,C)、5.25万株/hm2(株距38 cm,D)、4.5万株/hm2(株距44 cm,CK)。5个处理的栽培模式都是宽行高垄栽培,垄面宽60 cm,垄沟宽40 cm,垄沟深25~30 cm,每垄种2行,窄行距30 cm,先起垄覆膜然后用打孔器点播,播种深度20 cm。3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4-5],小区面积60 m2(6 m×10 m)。小区间不留走道,重复间走道80 cm,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各是2垄4行。
1.4 试验方法
1.4.1 施肥方法及施肥量。整地措施、施肥方法与大田相同。4月19日降雨,所有肥料均于4月20日覆膜过程中以基肥方式一次施入(撒施地面,然后旋耕、起垄覆膜)。施掺混肥料15 t/hm2+腐植酸复合肥料1 800 kg/hm2+农用微生物菌剂1 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120 kg/hm2。
1.4.2 种薯处理。采用切块种植,每切块重40~50 g,每块有1~2个芽眼。切刀用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把切刀交替使用。种薯切块后置于阴凉处,用杜邦克露450 g/hm2+多菌灵375 g/hm2+农用链霉素150 g/hm2,兑水30 kg/hm2喷雾拌种。一般种薯用量1 800~2 250 kg/hm2,拌种后晾干再播种。
1.4.3 田间管理措施。5月24日播种。6月22日人工中耕锄草1次,7月11日、7月27日、8月13日、8月29日、9月13日分别人工拔除杂草1次。7月2日膜下滴灌1次。7月2日、7月10日、7月20日、8月5日分别防治马铃薯晚疫病1次,7月20日之前喷施保护剂,之后治疗剂和保护剂混合施用,预计1 h之内降雨或大风天请勿施药。10月13日收获。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2019年马铃薯生育期降雨次数和降雨量均较多,基本能够满足大西洋对水分的需求,因而仅膜下滴灌水1次即可。2019年4—9月气象情况见表1。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马铃薯生育期间,对田间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记载不同种植密度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生育期等物候期;在开花期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调查马铃薯株高;收获前6 d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考种,测其结薯数、产量、50 g以上商品薯率,其平均值作為该小区的单株块茎数、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同时计算各小区产量;收获时按小区单收称重测实际产量,取3次重复的平均数,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西洋病毒病与环腐病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大西洋马铃薯病毒病、环腐病的发病率均为0,说明选用的大西洋脱毒原种质量达标、栽培模式合理。
2.2 大西洋早疫病与晚疫病发生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5个不同种植密度的早疫病、晚疫病发病情况相近。7月20日之前大西洋晚疫病没有发生,早疫病发病率达26%,但发病程度轻;8月20日调查发现,大西洋晚疫病、早疫病发病率分别为30%和38%,但是发病程度均较轻。虽然大西洋不抗早疫病、晚疫病,且2019年降雨次数多,雨量充沛,但是由于防治时间早、防治措施科学,所以有效控制了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3 不同栽培密度下大西洋物候期
由表3可以看出,本试验较当地适宜播种期4月中、下旬迟播种1个月;5个种植密度处理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都相同;成熟期方面,处理A和处理B较CK提前2 d成熟,处理C和处理D与CK相同;生育期方面,处理A和处理B都是94 d,较CK少2 d,处理C和处理D生育期都是96 d,与CK相同。
2.4 不同栽培密度大西洋经济性状及产量
由表4可以看出,5个处理出苗率相同,都是100%。处理A和处理B的株高相同,都是53 cm,较CK低5 cm;处理C和处理D的株高相近,分别较CK低3 cm和2 cm。5个处理的植株生长势都强。处理A单株结薯数最少,为3.62个,较CK少2.55个;处理B次之(3.83个),较CK少2.34个;处理C为4.33个,较CK少1.84个;处理D为5.17个,较CK少1.0个。处理A单株块茎重是0.558 kg,较CK少0.208 kg;处理B为0.588 kg,较CK少0.178 kg;处理C为0.632 kg,较CK少0.134 kg;处理D为0.709 kg,较CK少0.057 kg。加工薯片薯率方面,处理A和处理B相同,都为95%;处理C为97%;处理D和CK相同,都为98%。产量方面,处理A产量最高,为35 572.5 kg/hm2,较CK增产6 273.0 kg/hm2,增产率21.4%;处理B次之,产量为33 736.5 kg/hm2,较CK增产4 437.0 kg/hm2,增产率15.1%;处理C产量32 232.0 kg/hm2,较CK增产2 932.5 kg/hm2,增产率达到10.0%;处理D产量为31 639.5 kg/hm2,较CK增产2 340.0 kg/hm2,增产率为8.0%。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期4—9月降雨量466.5 mm、膜下滴灌1次、选用脱毒原种、春覆膜宽行高垄栽培条件下,大西洋种植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的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重依次递减,但是田间植株生长势都很强,产量依次递增,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35 572.5 kg/hm2),较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时增产6 273.0 kg/hm2,增产率21.4%。各处理加工薯片薯率都较高,在95%以上。
该试验研究结果与许福智等[6]介绍的“张掖市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中的适宜密度为9.00万~9.75万株/hm2存在差异,最适宜西吉县的高产栽培密度还需要进一步试验。
4 参考文献
[1] 杨祁峰,岳云,熊春蓉,等.中国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展的方向:标准化栽培[J].中国马铃薯,2012,26(2):122-125.
[2] 屈冬玉,金黎平,谢开云.中国马铃薯产业十年回顾[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景博,张成军,陆萍,等.宁夏南部山区近10年气候变化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39-140.
[4] 张立勤,车宗贤,崔云玲,等.不同供水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应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11):68-73.
[5] 徐宁,张洪亮,张荣华,等.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产量及干物质含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7):66-68.
[6] 许福智,贺泉兴,张东昱,等.张掖市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9,23(5):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