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的伤害,后果同样很严重

2020-09-17 13:42流萤
现代家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糖人嘉嘉涵涵

流萤

有了宝宝后,你希望他健康成长,并竭力做个好妈妈。可有时为赶时间,为尽快做完家务,为激励宝宝上进,你可能伤害了宝宝而不自知。但是正因为它的隐蔽性,宝妈们尤其要注意,因为——

妈妈:没耐心听完宝宝的话

宝宝:妈妈不考虑我的愿望

镜头一:“昨天蒙蒙梳了两个小鬏鬏,像哪吒,特别好看。妈妈,我也想……”涵涵停住正在穿袜子的手,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起昨天的事。妈妈一边麻利地帮她套上裙子,一边不耐烦地打断她:“好了好了,快把衣服穿上吧,上幼儿园又要迟到了,你怎么不着急?!”涵涵一脸的兴奋立刻变成一脸的扫兴。

到了幼儿园门口,涵涵看到路边有卖糖人的,旁边围着不少小朋友。涵涵想去看看,最好能买一个,举着糖人进教室。于是,她拔腿就往卖糖人的摊位跑。妈妈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她:“别去,没时间了!”“我就看……”“一眼”两个字还没说出口,妈妈已经用力握着涵涵的手,把她拉进了幼儿园。

分析:孩子说话总被打断,日久天长就会失去说话的兴趣,变得沉默寡言。因为她觉得说了也是白说,妈妈根本不听。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削弱孩子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

对策:当孩子想和妈妈说一些事情的时候,妈妈一定要有耐心,给她表达的机会,让她说完。当孩子欲言又止的时候,妈妈应该鼓励她说出心里的想法、不满或者委屈,让她充分地表达自己。其实,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也是妈妈了解孩子的过程。

妈妈:不给宝宝申辩的机会

宝宝: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

镜头二:泛泛和表弟玩赛车游戏时发生了争执。表弟把轨道弄翻,还在泛泛最喜欢的一辆玩具赛车上用力踩了几脚。泛泛气得打了表弟一拳,正好被妈妈看到,结果遭到妈妈的批评。泛泛很不服气:“我打弟弟,是因为……”“住嘴!你打人还有理了?”妈妈不满地训斥道。泛泛发怒了,把几个赛车一股脑儿地都踩踩。“你疯了!”妈妈再次训斥他。泛泛眼含热泪,觉得自己太委屈了,是表弟有错在先,他才被迫动手的,没想到妈妈却冤枉他。

分析:泛泛妈的态度给泛泛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你做错了事,只有挨批受罚的份儿,没什么可解释的!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妈妈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或者根本不相信孩子的解释,一味训斥,让孩子蒙受冤屈,那么孩子就会渐渐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把愤怒、不满放在心里。而负面情绪积攒多了,很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对策: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妈妈一定要允许孩子申辩,然后再问问當事孩子是不是这回事,两相对照,还原事情的真相,公平地指出孩子们的对错,之后再酌情处理,让双方心服口服。

妈妈:只顾忙自己的,没真正关注宝宝

宝宝:用“没有了”敷衍妈妈

镜头三:照照正在客厅玩积木,妈妈问他:“宝贝,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说着就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饭。照照抬起头看着妈妈的背影说:“老师夸我画的画好……”照照希望妈妈转回身,继续跟自己说话,但是妈妈没有,而是忙着淘米,对照照的话也没做出反应。于是,照照低头又开始玩积木,不再说话。妈妈把米蒸上后终于有了空闲,又问:“然后呢?”这次照照没抬头,含糊地说:“没有了。”不再搭理妈妈。

分析:一边问宝宝话,一边忙自己的事,很容易让宝宝以为:妈妈真正关心的是她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我。这无疑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于是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回答妈妈的问题时也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对策:其实,宝宝最关心妈妈对自己的态度,他希望得到妈妈一心一意的关注。如果妈妈很忙,不妨先忙完手里的活,再找宝宝聊天。妈妈闲时和宝宝聊天,可以更专注些,坐下来,看着他,仔细听,并给予适当回应,用实际行动告诉宝宝:我对你很有兴趣,正在专心听你讲话。

妈妈:安排宝宝的事却不问他的想法

宝宝:没有安全感

镜头四:妈妈把衣服、玩具装进一个大包,说:“嘉嘉,到幼儿园要听话,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老师,妈妈周五去接你……”嘉嘉哇地哭了:“不,我不住幼儿园,不住幼儿园!”嘉嘉的抗议没有丝毫作用,事情还是按大人所决定的那样去发展,没人问宝宝是否同意,哪怕这事跟宝宝有关或就是宝宝的事。

分析: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可能很听话,但没有主见和判断力,没有自信和安全感。如果孩子的个性较强,他表面会听从父母的安排,但内心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非常反感父母的霸道,从而增强逆反心理,容易和父母对着干。

对策:家庭中,但凡涉及孩子的安排和决定,最好跟宝宝说说,听听他的想法。比如,妈妈可以对嘉嘉说:“妈妈明年要出国学习,而爸爸也很忙,经常出差,不能很好地照顾你。你是愿意去幼儿园全托,还是到外婆家住一年?”让嘉嘉明白父母的难处,同时给他选择的权利。这样处理,嘉嘉也许就会乐于接受全托的决定了。

妈妈:对宝宝的承诺不及时兑现

宝宝:答应别人的事情可以不做

镜头五:盈盈缠着妈妈说:“你不是说,等我攒够了10张贴画,就给我买芭比娃娃吗?我现在已经有12张贴画了,你什么时候给我买芭比娃娃呀?”妈妈回答:“我现在没时间,以后再说吧。”妈妈的回答让盈盈失望,“以后”是什么时候?分明是妈妈不想兑现承诺,妈妈是个骗子!

分析:对宝宝打出“承诺牌”的妈妈,其实是想借物质刺激,让宝宝不断前进。等宝宝真的进步了,妈妈却说到不做到;不及时兑现承诺,就会在宝宝面前失去诚信,最终失去威信。妈妈的做法等于教育宝宝“答应别人的事情可以不做”,宝宝看到妈妈的所作所为后,也会把承诺不当回事,从而失信于朋友。

对策:妈妈对宝宝做出任何承诺前,都要三思。如果宝宝的要求合理,且自己有能力做到,才能答应;否则,应耐心地和宝宝商量一个可行的办法后再许诺。

妈妈:拒绝宝宝的笨拙帮忙

宝宝:对妈妈来说,我是多余的

镜头六:夜晚,妈妈把阳台上晾晒的衣服收了,一件件地叠着。5岁的田田自告奋勇:“妈妈,我帮你吧,我也会叠!”妈妈不屑地说:“去去,一边玩去,你磨磨蹭蹭的,别给我添乱!”

分析:妈妈对宝宝的任何排斥和驱赶的话,都会在宝宝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印象:“对妈妈来说,我是多余的。她不需要我,觉得我是个麻烦!”妈妈为什么总习惯性地阻止孩子做事情,是因为她知道宝宝做不好。但妈妈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对孩子来说,过程比结果更能使他快乐。

对策:在日常生活中,不妨让孩子当你的小助手——准备饭菜时,让宝宝帮拿碗筷;安装窗帘时,让宝宝托着窗帘的下摆;地上洒了水,招呼宝宝拿拖把……事情虽小,但能够参与其中,宝宝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糖人嘉嘉涵涵
糖人张
阳光与花朵
小小管理员
汉族
可汗
吹糖人
吹糖人真有趣
我要我的“钓鱼竿”